针灸医生 发表于 2019-9-7 22:54:34

【操作手法】埋线的基本操作程序

本帖最后由 针灸医生 于 2019-9-12 22:55 编辑

埋线的基本操作程序
      穴位埋线疗法作为一种有创治疗方法,十分强调操作规范,因此,掌握其基本的操作程序十分必要。 由于现在埋线疗法均以注线法(又称微创埋线法)为多,故介绍操作程序以注线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
一、置线法
      置线法就是将治疗线体放置在埋线针管前端的方法。 准备针具和线体。左手拿埋线针,右手拿镊子,镊取一段治疗线体,将线体一端对准埋线针的斜面针管口,缓慢送人线体,将其置于埋线针针管的前端,用镊子将线体推入针管(图10-1)。应注意:1由于斜面针管口太细,本身又属于白色的金属体,容易反光,故针管背景不应为天空和鲜艳的东西,以免晃眼而影响置线; 2镊子夹线时,要夹线体的近端,不能夹远端,因为夹远端易致线体的近端摆动,影响线体对准斜口。3线体应完全送人埋线针口,不可露在针尖外面。 以免进针时露在外面的线体成角,阻挡进针。如镊子送线时遗露部分线体,可用镊子将线体顶入针口。

植线法
二、持针法
      持针法是术者操持埋线针以保持其一定角度有利于进针的方法。 临床常用右手持针,称之为刺手。持针时,医者应全神贯注,运气于指下,不要左顾右盼,分散精力,以免影响进针质量,造成病人不必要的痛苦(图10-2)。
1. 夹持法      医者右手拇指伸直,食指第二节弯曲90度,二指共同夹住埋线针针柄,中指伸直扶住埋线针针体的上1/3处,使埋线针与皮肤呈45度角。此法适用于注线法的斜刺法。2. 执笔法      医者右手拇指伸直,食指第二节弯曲90度,二指共同夹住埋线针针柄,中指弯曲90度扶住埋线针针体的上1/3处,使埋线针与皮肤呈90度角,其势如执毛笔法。此法适用于注线法的直刺法。

持针法三,押手法       三、押手法
      押手法是医者在穴位旁利用一定手法,协同刺手进行进针的方法。临床多用左手进行,称为押手。押手的使用,可以起到揣穴定位,爪切固定、减轻疼痛、激发经气的作用。
1. 指按法      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指定穴位,爪切穴位,并轻度按压至肌层。适用于一般穴位。2. 掌按法      用左手手掌按压穴位左下方或下方,以固定穴位,协同进针的方法。适用于腰背部等较广阔的部位。3. 舒张法      用左手拇指、食指按住穴位两侧,并用力将皮肤撑开,以固定穴位,便于进针。适用于肌肉松弛、肥厚处的穴位。4. 提捏法      医者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穴位处皮肤,将埋线针针尖从提捏处进针。适于皮薄,松弛部位。
四、进针法
      进针法是指将埋线针刺人皮肤的方法。 进针用右手持针操作,注线法的进针法主要有直刺法、斜刺法和平刺法三种。医者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一次性埋线针针柄,中指扶住针管上1/3段,将针尖对准穴位,距穴位1~2毫米处,然后双前臂及手指鼓劲,互相协调,共同用力,使用暴发力,猛然一抖,即可一下突破皮肤,这种暴发力只限于1~2cm的范围,不致于因突然突破皮肤阻力后,由于惯性,使穿刺针一下刺人过深,损伤深部组织及内脏。而且由于进针快,患者还未感觉到痛,针尖已经进入皮内。进针时分直刺法、斜刺法和平刺法三种进针法。 直刺法采用执笔持针法,使埋线针与皮肤保持垂直状态进针,适用于肌肉丰富的部位,可用于注线法(图10-3);斜刺法可用夹持持针法,进针在突破皮肤后,调整角度进针到一定深度。适用于肌肉较薄的部位,可用于注线法和植线法(图10-4)。平刺法主要用于皮下埋线法,进针突破皮肤后,将针放倒,沿皮下进针到需要的深度(图10-5)。

直刺法

斜刺法
平刺法
五、行针手法
      埋线疗法特别是微创埋线法操作方法都需要均要求针具对穴位进行必要的针刺手法,就是“行针”。埋线疗法使用行针手法的目的,一是加强针感;二是催气;三是使之产生循经感传;四是进行补泻手法。一般埋线疗法的行针基本手法有以下几种:
1. 提插法      本法主要用于注线法,其次为植线法和切埋、割埋及扎埋法的一部分程序。当针具进人一定深度后,施行上下进退的动作,反复上提下插,提插的幅度、频率应视病情和穴位局部情况而定,如穴下有血管和神经干,就应小心慎行,提插幅度不宜过大过快,以患者感到酸胀为宜。 在埋线与小针刀法结合时,进行切割和纵行切开法也属提插法范畴。切埋法、扎埋法中血管钳刺激时可部分用提插法。2. 摇摆法      本法主要用于注线法。也可用于植线法、切埋法、割埋法及扎埋法的一此程序。即将针体刺入穴位后,上下或左右摇动针体,以加强针感,或使针感向一定方向传导,切、割,扎埋法中血管钳及探针常使用此法与小针刀法结合,其横行剥离也属摇摆法。3. 牵拉法      主要用于穿线法。用三角针将羊肠线从穴位两侧穿过后,双手拉住两侧羊肠线,左右来回牵拉,使之产生针感。4. 弹拨法      主要用于切埋、割埋法,用血管钳或探针左右弹拨,使之产生酸胀感,注线法和植线法也可用弹拨法,与小针刀法结合时,可使软组织的粘连及挛缩得到解除。5. 扫散法      主要用于皮下埋线法。 将埋线针刺入穴位皮下,沿皮下进针到需要的深度,再以针眼为中心,像浮针一样将针头左右摇摆,使针体进行扇形扫散。
六、辅助手法
      埋线操作时的手法,由于疾病的不同,可以采用的手法也可不同,特别是对软组织损伤者,多采用一些小针刀手法。除上述行针手法外,尚有许多铺助性手法。其中的提插法和摇摆法中,又分了多种小手法。
(一)提插法
      提插法是指将埋线针上提和下插交替进行的行针手法(图10-6)。

提播法
1. 单纯提插      本法相 当于小针刀的纵行切割法。将刀口线与肌肉纤维或附近神经、血管平行,在进针处一提一插反复进行操作。此法可产生针刺时的提插作用,以增加刺激量,促使得气,并可使局部已粘连组织得到切割。2. 横行提插      将刀口线与肌肉纤维或附近神经、血管平行,进行提插,上提后将针横向移动,再行提插,这样边移边提插,直至病变部位边缘,主要用于肌纤维上呈横行的粘连部位。3. 纵行提插      将刀口线与肌肉纤维或附近神经、血管平行,进行提插,上提后将针纵向移动,再行提插,这样沿纵轴方向切割,边移边提插,直至病变部位边缘,主要用于肌纤维上呈纵行的粘连部位。4. 分散提插      将刀口线与肌肉纤维或附近神经、血管平行,进行散乱的提插和点刺,这样边移边提插,直至病变部位边缘,使板结的粘连剥开,破坏其病变组织。主要用于面积较大的粘连部位,并可改善局部的紧张状态。 相当于通透剥离法和捣刺法。但提插时,只限于病变组织中使用,免伤健康组织。5. 切割提插      将刀口线与肌肉纤维或附近神经、血管平行进针,到达病变部位时,将刀口线调转成90度角,进行提插切割,以切断少量紧张、挛缩的肌纤维而缓解症状。主要用于肌肉纤维过度紧张或痉挛引起的疼痛。相当于针刀的横切法。
(二)摇摆法
      摇摆法是指将埋线针进行横行或纵行的摆动的手法(图10-7)。
1. 纵摆法      将刀口线与肌肉纤维或附近神经、血管平行,针体与骨面垂直刺人,进人病变组织后,再进行纵向的摆动,以达到松解和疏通的目的。并可按照病变组织面积大小,分几条线进行摆动疏剥。相当于小针刀的纵行疏通剥离法。主要用于肌肚,韧带在骨面的附着点处发生粘连,出现瘢痕而引起的病痛。

摇摆法
2. 横摆法      将刀口线与肌肉纤维或附近神经、血管平行,将针体垂直骨面刺人,刺入病变组织后,再进行横向的摆动或撬动,以铲剥粘连的软组织。相当于小针刀的横行剥离法。其摆动支点可以是皮肤处或是针尖处。 主要用于当肌肉与韧带损伤后与相邻的骨面发生粘连时,牵拉刺激产生的疼痛。
(三)划割法
      利用针具的斜面,将刀口线方向与划割组织纤维方向垂直,针体向刀口面对的方向摆动,将病变组织划开(图10-8).适用于对不同深度及各层次软组织的划割。操作时,应注意划割方向应与局部神经、血管的循行方向一致。

划割法
(四)捻转法
      进针后,右手拇指和食指拿住针柄,进行前后搓动,将针体进行左右环形捻转,使之产生针刺得气的感觉(图10-9)。

捻转法
(五)旋转法
      以针尖为中心,将针体和针柄进行环太图10-9 捻转法形旋转,借以加大刺激量,扩大松解范围。主要适用于疼痛及压痛较局限,部位较浅,解剖关系较简单处(图10-10)。

旋转法
(六)留针法
      将针刺人,产生得气感后,不急着出针,使之留置一定时间,并在5~10分钟时间进行一定的手法,以使针感得到较长时间的发挥,更好促进经络气血运行。
      实际上,在应用以上手法时,常根据情况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同时进行。对软组织损伤产生粘连、结疤、挛缩病变者,以纵摆、横摆、切割提插等手法为主,以发挥其针刀的效果;对内脏疾病,则多以单纯提插、捻转、旋转、留针等手法为主,以发挥其针刺的效果;同时辅以埋线之法,可起到整体和长期的续效效应。
      但是,使用埋线针实行针刀手法,也有一些局限.由于一次性埋线针呈空心状态,韧度不及针刀,在进行针刀手法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弯针,可在先埋线后,将针芯插入针管,以增加硬度和韧度;针尖过于尖锐,可能在使用手法时,使其卷刃,故使用骨膜处提插时注意不要用力过猛;而且,用埋线针进行铲磨削平和凿开手法时,也难以解决;在进行切割方法时,埋线针没有平刃,切割效果不如针刀,常在加强提插时,利用多次提插和使用其斜刃来解决。
七、出针法
      埋线疗法埋入羊肠线后,即可出针。出针时,先以左手拇指和示指用消毒干棉球按于针孔周围,右手持针退出。出针虽只是一个简单的操作动作,但内含较多的治疗信息,所以不能完全忽视它的作用。一般主要根据补泻方法确定。临床上出针方法有以下几种:      (1)慢出法。用泻法出针时要慢慢地分层而退。      (2)快出法。用补法退针时疾速提至皮下。      (3)开眼法。出针时摇大针孔为泻。      (4)闭眼法。出针后急按针孔为补。      (5)呼气法。呼气时退针为泻法。      (6)吸气法。吸气时退针为补。
八、针眼护理
      埋线后的局部处理:埋线完毕拔出针具后,局部可用消毒棉球压迫片刻,以防出血,引起血肿,然后外盖消毒纱布块,用胶布固定,也可用创可贴敷贴在针眼处,使用创可贴时,其自身的胶布有弹性,可起到加压的作用,防止出血,防止感染。一般埋线3天,切埋、割埋,扎埋法7天后撕去敷料。头部因毛发而无法贴创可贴,可在拔针后,再以2%碘酒消毒,压迫片刻,同时嘱患者3天内不洗头。其他埋线针眼也应注意在3~7天内不沾生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操作手法】埋线的基本操作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