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堂 发表于 2020-3-20 22:11:36

四、《中医基础理论》 课程的主要内容

本帖最后由 针灸学堂 于 2020-3-25 10:23 编辑

四、《中医基础理论》 课程的主要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理论体系。《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属于中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和人门课,为继续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临床医学、中医预防医学及中医经典著作奠定理论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内容包括三个模块:即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认识、中医学对疾病基本规律及其防治原则的认识等。

(一)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主要阐释中国古代哲学的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气一元论,是探求宇宙本原和阐释宇宙变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气的运动变化,推动和调控着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中医学以此为指导构建了“天人一体”的整体观念,以及气为生命本原,气机、气化是生命活动特征的理论。

      阴阳学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本规律。中医学以阴阳交感、对立、互根、消长、转化、自和等运动规律和形式,认识和阐释人体的生命、健康和疾病。

      五行学说,是多元关系的系统论观点。宇宙万物归为木、火、土、金、水五类,五类物质之间存在生克制化关系,用以说明各种事物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克制以维持协调平衡的普遍联系。中医学以此阐释人体以五脏为中心的功能系统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

(二)中医学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认识

      主要阐释中医学有关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等四部分。

      藏象,是研究人体脏腑结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主要阐释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与形体官窍的关系、与季节的关系和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精气血津液神,是研究人体生命物质及生命活动的理论。 主要阐释精、气、血、津液、神的概念、来源、分布、功能,代谢、相互关系及其与脏腑之间的关系。

         经络,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理论。主要阐述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规律和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等。

      体质,是研究人体体质的形成、特征、类型及其与疾病的发生、病因、病机、诊断、预防和治疗关系的理论。主要阐述体质的概念和形成、体质的生物学基础、体质的分型和特征、体质理论的应用等。

(三)中医学对病因病机及养生与防治原则的认识

       主要阐释中医学关于疾病的发生原因、发病机理、病变机制、预防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包病因,病机和养生与防治原则等三部分。

       病因,是研究病因分类和各种病因的性质、致病途径、致病特征以及探求病因方法的理论。主要阐述六淫、疠气、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病理产物(痰饮、瘀血、结石)、外伤、寄生虫、毒邪、药邪,医过、先天因素等致病因素。

       病机,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变化机制的理论。主要阐述发病基本原理,基本病机,以及疾病的传变形式和规律。

       养生与防治原则,是关于保养生命、疾病预防和治疗原则的理论。主要阐述养生原则、治未病的预防思想,以及治病求本的治疗思想和正治反治、标本缓急 扶正祛邪 调整阴阳、调理精气血津液、三因制宜等治疗原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中医基础理论》 课程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