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堂 发表于 2022-1-11 15:23:35

【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 三、社会学习理论

本帖最后由 针灸学堂 于 2022-1-11 17:37 编辑

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
      三、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 learning)是指个体通过观察榜样在应对外在刺激时的反应及其受到的强化而完成学习的过程。班杜拉(A.Bandura)在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1961年,他以学前儿童为对象进行了一个实验。首先让儿童看成人榜样对一个充气人拳打脚踢,然后把儿童带到一个放有充气人的实验室,让他们自由活动。结果发现,儿童也学着成人榜样的动作对充气人拳打脚踢。这说明,成人榜样对儿童行为有明显的影响,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成人榜样的行为而习得新行为。

      影响行为强化的因素包括:1直接性。当刺激与行为配合直接发生,强化刺激效果更大。2一致性。刺激与行为发生越具有一致性,强化效果越大。③已形成事件。在刺激发生之前环境与个体的实际状态具有直接关系。4结果的特征。强化刺激,因人而异。

      (一)观察学习的过程
      1.注意过程 对榜样的知觉。观察者将其心理资源,如感觉、知觉等集中于榜样事件,它决定了选择什么样的信息作为观察对象及其从中获取什么信息。此过程是观察学习的起始环节。

      2.保持过程 信息的存储。观察者将获得的信息以符号表征的方式储存于记忆中。在此过程中,即时的观察经验转化为持久而稳定的认知结构,在榜样行为结束后,给观察者提供指导。

      3.生成过程 记忆向行为的转变。把记忆中的表象和符号转换成适当的行为,即再现以前所观察到的榜样行为。此过程是由内到外,由概念到行为的过程。

      4.动机过程 行为表现。经过注意、保持和再改造几个过程后,观察者已经基本习得了榜样行为,却不一定会主动表现行为。观察者在动机驱使下,即在特定情景的某种诱因的作用下,才会表现习得的行为。

      (二)观察学习的条件
      1.外部因素 榜样的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职业、社会地位及社会声望等,这些都会影响观察者对榜样的注意。

      2. 内部因素 观察者自身的认知能力、知识背景和价值取向等都会对注意过程起到制约作用。

      与社会学习有关的概念和规律包括:①示范效应,即通过观察示范者而习得一种新的行为。②抑制一去抑制效应,即通过观察示范者因某种行为受到惩罚或奖励而抑制或解除抑制自己想从事类似行为的动机。3诱发效应,即通过观察示范者行为之后,表现出与示范者不同的,但是有联系的其他行为。模仿学习原理可以较好地解释父母、朋友等周围环境对个体不良行为的影响,运用模仿学习可以帮助患者习得或表现出某种期待的新行为习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 三、社会学习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