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堂 发表于 2022-5-25 13:56:46

【拔罐法】 四、拔罐法的作用与临床应用

本帖最后由 针灸学堂 于 2022-5-25 13:57 编辑


四、拔罐法的作用与临床应用
(一)拔罐法的作用
拔罐法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拔毒吸脓、祛腐生新,温阳益气、扶正固本等作用。
研究表明,拔罐法的机械刺激作用和温热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从而调节神经系统功能,调节肌肉及关节活动,缓解机体疼痛,改善功能状态,达到治疗疾病、预防疾病和强身健体的作用。
(二)拔罐法的临床应用
    1.适应证拔罐法的适应范围非常广泛, 尤其对于各种疼痛类疾病、软组织损伤、急慢性炎症、风寒湿痹证,以及脏腑功能失调、经脉闭阻不通所引起的各种病症均有较好的疗效。临床上使用已从早期的疮疡发展到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等100多种疾病的治疗。

(1)内科疾患:感冒、发烧、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嘴等肺系疾病;呕吐、便秘、胃肠痉挛、慢性腹泻等胃肠疾病;此外还有中暑、高血压、面神经床痹、头痛、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中风后遗症、尿潴留、尿失禁等其他内科疾病。(2)妇科疾患:痛经、月经不调、闭经、带下、盆腔炎、围绝经期综合征、乳腺炎等。
(3)儿科疾患:厌食症、腹泻、消化不良、遗尿、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等。(4)外科疾患:疖、疗、痈、疽、丹毒、痔疮、脱肛、虫蛇咬伤等。(5)皮肤科疾患:痤疮、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白癜风、带状疱疹,还可用于养颜美容等。(6)耳鼻咽喉和口腔科疾患:鼻炎、牙痛、口腔溃疡、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等。
    2.禁忌证
(1)高热、抽搐和痉挛发作者。(2)急性严重疾病、慢性全身虚弱性疾病及接触性传染病。(3)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4)有严重肺气肿的患者背部及胸部不宜负压吸拔;心衰病人;心尖区、体表大动脉搏动处、静脉曲张处。(5)骨折患者在未完全愈合前;急性关节、韧带、肌腱严重损伤者。(6)眼耳口鼻等五官孔窍处;皮肤有溃疡、破裂处;局部原因不明的肿块。(7)婴幼儿,孕妇的腰骶及腹部、前后阴、乳房部不宜拔罐。(8)肺结核、恶性肿瘤、瘰疬患者、疝气处。(9)过饥、醉酒、过饱、过度疲劳者均不宜拔罐。精神失常、精神病发作期、狂躁不安、破伤风、狂犬病等不能配合者不宜拔罐。

(三)拔罐法的注意事项
    1.拔罐部位或穴位的选择一般选择肌肉丰满、皮下组织充实及毛发较少的部位为宜。吸拔力过大,吸拔时间过久,可能使拔罐部位的皮肤起疱。拔罐前应充分暴露应拔部位,有毛发者宜剃去,操作部位应注意防止烫伤。
    2.体位的选择患者体位应舒适,局部宜舒展、松弛。拔罐时嘱患者不要移动体位,以免罐具脱落。拔罐数目多时,罐具之间的距离不宜太近,以免罐具牵拉皮肤产生疼痛,或因罐具间互相挤压而脱落。
    3.因人而宜老年、儿童、体质虚弱及初次接受治疗,易发生意外反应的患者,拔罐数量宜少,留罐时间宜短,以卧位为宜。妊娠妇女及婴幼儿慎用拔罐方法。
    4.留针拔罐的注意事项若留针拔罐,选择罐具宜大,毫针针柄宜短,以免吸拔时罐具碰触针柄而造成折针等损伤。
    5.其他罐具的使用注意使用电罐、瓷罐时,应注意询问病人是否带有心脏起搏器等金属物件,有佩带者应禁用。
    6.拔罐手法手法要熟练,动作要轻、快、稳、准。用于燃火的乙醇棉球,不可吸含乙醇过多,以免拔罐时滴落到皮肤上造成烧烫伤。若不慎出现烧烫伤,应按外科烧烫伤处理。
    7.晕罐的处理拔罐过程中若出现头晕、 胸闷、恶心欲呕、肢体发软、冷汗淋漓,甚者瞬间意识丧失等晕罐现象,应立即起罐,使患者呈头低脚高卧位,必要时可饮用温开水或温糖水,或掐水沟穴等。密切注意血压、心率变化,严重时按晕厥处理。

附:刮痧法
刮痧法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牛角、玉石等在皮肤相应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风寒痹证都有立竿见影之效。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一、操作方法
(一)刮痧工具
刮痧板是刮痧的主要工具,可在人体各部位使用。常见的刮痧板为水牛角和玉制品,水牛角及玉质刮痧板均有行气活血、疏通经络之功,而无毒副作用。此外,还有以贝壳(如蛤壳)木制品(如木梳),以及边缘光滑的嫩竹板、瓷器片、小汤匙、铜钱、硬币、玻璃,或苎麻等制成的刮痧用具。
从形状上来说,刮痧板有鱼形、长方形、三角形以及这几种形状的变形。不管什么形状的刮痧板,最好是选择两边厚薄不一致的,厚的一边可以作为日常保健用,薄的一”边可以理疗用。
(二)刮痧方法
   1.持板方法用 手握住刮痧板,刮痧板的底边横靠在手掌心部位,拇指与另外四个手指自然弯曲,分别放在刮痧板的两侧。
    2.刮拭方法在操作部位涂 上刮痧油后,操作者手持刮痧板,在施术部位按一定的力度刮拭,直至皮肤出现痧痕为止。刮痧时,除了向刮拭的方向用力施加一定的压力外,还要对刮拭部位向下按压。向下的按压力因人而异,力度大小根据患者体质、病情及承受能力决定。每次刮拭应保持速度均匀、力度平稳,不要忽轻忽重。
刮拭时还应注意点、线、面结合,这是刮痧的一个特点。所谓点,其实就是穴位;线就是指经脉;面即指刮痧板边缘接触皮肤的部分,约有1寸宽。点、线、面结合的刮拭方法,是在疏通经脉的同时,加强重点穴位的刺激,并掌握一定的刮拭宽度,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三)常用刮痧法
    1.面刮法适用于身体比较平坦的部位。
    2.角刮法多用于人体面积较小的部位或沟、窝、凹陷部位,刮痧板与刮痧皮肤呈45°角倾斜。
    3.点按法人刮痧板的一角与操作部位呈90°垂直,由轻到重逐渐加力抬起,适用于人体无骨骼的凹陷部位。
    4.拍打法用刮痧板一端的平面或五指合拢的手掌拍打体表部位的经穴。拍打前一定要在施术部位上先涂刮痧油,多用在四肢,特别是肘窝和胭窝处。
    5.揉按法用刮痧板的一角, 呈20°倾斜按压在操作部位上,做柔和的旋转运动,这种手法常用于对脏腑有强壮作用的穴位,以及后颈、背、腰部和全息穴区中的痛点。
此外,还有特殊刮痧法,包括撮痧法、挑痧法和放痧法3种,其中撮痧法又分扯痧法、夹痧法和抓痧法3种;放痧法又分泻血法和点刺法2种。
二、临床应用
刮痧疗法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开窍泻热、通达阳气、泻下秽浊、排除毒素等作用,临床应用范围较广,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科等病症,还可用于强身健体、减肥、美容等。尤其对实热或湿热引起的急性“痧症”,或因气机闭阻、经络瘀滞所致的疼痛、酸胀类病症,有立竿见影的功效。
    1.痧症多发于夏秋两季,微热形寒,头昏、恶心、呕吐,胸腹或胀或痛,甚则上吐下泻,多起病突然,取背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刮治,如见神昏可加用印堂穴、太阳穴。
    2.中暑取脊柱两旁自上而下轻轻顺刮,逐渐加重。伤暑表证,取患者颈部痧筋(颈项双侧)刮治。伤暑里证,取背部刮治,并配用胸部、颈部等处刮治。
    3,温温初起见厌食、 倦怠、低热等症,取背部自上而下顺刮,并配用苎麻蘸油在胭窝、后颈、肘窝部擦刮。
    4,感冒取生姜、葱白各10g,切碎和匀布包,蘸热酒先刮擦前额、太阳穴,然后刮背部脊柱两侧,也可配合刮肘窝、胭窝。如有呕恶者加刮胸部。
    5.发热咳嗽取颈部向下至第4腰椎处顺刮,同时刮治肘部、曲池穴。如咳嗽明显,再刮治胸部。
    6.风热喉痛取第7颈椎至第7胸椎两旁(蘸盐水)刮治,并拧提颈部前两侧肌肉(胸锁乳突肌)约50次。

    7.呕吐取脊柱两旁自上而下至腰部顺刮。腹痛,取背部脊柱旁两侧刮治;也可同时刮治胸腹部。
    8.疳积取长强穴至大雄穴处刮治 。伤食所致呕吐腹泻, 取雅两侧顺刮:如胸闷、腹胀剧痛,可在胸腹部刮治。
三、注意事项
(一)术前注意事项
    1.刮痧疗法须暴露皮肤,且刮痧时皮肤汗孔开泄,如遇风寒之邪,邪气可从开泄的毛孔入里,引发新的疾病。故刮痧前要选择空气流通、清新的治疗场所,注意保暖,夏季不可在有过堂风的地方刮痧。
    2.施术者的双手要消毒,刮痧工具也要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刮拭前须仔细检查刮痧工具,以免刮伤皮肤。
    3.勿在病人过饥、过饱,以及过度紧张的情况下进行刮痧治疗,以防晕刮。

(二)术中注意事项
    1.刮拭手法要用力均匀,以患者能忍受为度,达到出痧为止。婴幼儿及老年人,刮拭手法用力宜轻。
    2.不可一味追求出痧而用重手法或延长刮痧时间。一般情况下,血瘀之证出痧多;实证、热证出痧多;虚证、寒证出痧少。
    3.刮拭过程中,如遇晕刮,出现精神疲惫、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出冷汗、心慌、四肢发凉或血压下降、神志昏迷时,应立即停止刮痧,抚慰患者勿紧张,让其平卧,注意保暖,饮温开水或糖水,一般即可恢复。
(三)术后注意事项
    1.刮痧治疗使汗孔开泄,邪气外排,要消耗体内津液,故刮痧后饮温水一杯,休息片刻。
    2.刮痧治疗后,为避免风寒之邪侵袭,须待皮肤毛孔闭合恢复原状后,方可洗浴,一般为3小时左右。
【思考题】
    1.常用罐的种类有哪些?
    2.火罐的常用吸拔方法有哪些?

    3.拔罐法的临床应用方法有哪些?
    4.拔罐法的作用有哪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拔罐法】 四、拔罐法的作用与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