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堂 发表于 2022-6-21 10:50:44

【第三节 其他医籍论刺灸法】一、《金针赋》

第三节其他医籍论刺灸法
一、《金针赋》
《金针赋》专论针法,首见于明初针灸学家徐凤所编著的《针灸大全》。据《金针赋》序所说,其作者号称泉石(真实姓名不详)。泉石先生于洪武戊辰年(1400)开始学习针法,受业于倪孟仲(洞玄先生)和彭九思(东隐先生)。经过两位老师的指导,以及他本人的钻研,对针灸学有了较深的造诣。至永乐已丑年(1409),退寓西河,自称泉石先生。正统已未年( 1439)春末,他因病休养,乃将当时流传的针法书籍“删繁撮简”,写成了《金针赋》徐凤将其刊载于《针灸大全》卷五之中。徐氏在《金针赋》序之前,有这样一段收载说明:“此《金针赋》,乃先师秘传之要法。得之者,每每私藏而不以示人, 必待价之金乃可得也。予今以活人为心,更不珍藏,载于卷中,与同志之士共知。学者慎勿轻视,若能熟读祥味,久当见之,则用针之法,尽于此矣。”
《金针赋》汇集了前人针法之精华,并加以发挥、创新,故备受明清以来针灸医家的重视与推崇,在历史上对针法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全书共分九节,内容以针刺手法为主,简明扼要,便于记诵,其中的“飞经走气四法”“治病八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在《医学人门》《针灸问对》《针灸大成》等书中都有所论述。近人所称综合补泻手法也大都来源于此。现就其有关针法的内容进行介绍。

(一)下针十四法
针刺基本手法,窦汉卿《针经指南》中归纳为手指十四法。即动、摇、进、退、搓、盘、弹、捻、循、扪、摄、按、爪、切等法。《金针赋》对此作了总结归纳,把它连贯起来即:“爪而切之,下针之法;摇而退之,出针之法;动而进之,催针之法;循而摄之,行气之法;搓则去病;弹则补虚:肚腹盘旋,扪为穴闭;重沉豆许曰按,轻浮豆许曰提; - .十四法,针要所备。”这里将捻归并人“搓”,另加“提”,以与“按”对举。
(二)飞经走气四法
飞经走气包括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四法。简称“ 龙虎龟凤”,均属“通经接气之法”。“若关节阻涩,气不过者”,可起“过关过节催运气”的作用。适用于经络气血壅滞之证,或用于在关节附近针刺而不得气者,作为通经接气的催气手法,以促使针感通经过关而达病所。
      1.青龙摆尾《金针赋》日:“青龙摆尾,如扶船舵,不进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拨动。”针法操作方法:斜刺进针,得气后提针至天部,按倒针身,针尖指向患处。执住针柄不进不退,向左右,摇摆九阳数,缓缓将针拔出,以棉签急闭针孔。“一左一右,慢慢拨动”,达到通关过节,催发经气,通络散结,可以治疗因病邪阻滞经络关节所致的经气不通。本法在《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中称“苍龙摆尾”。
      2.白虎摇头《金针赋》曰:“白虎摇头,似手摇铃,退方进圆,兼之左右,摇而振之。”其针法操作方法:进针至地部,得气后两指扶针尾向外退针,再行退方进圆的手法,左右摇动,有如摇铃,其间要有停顿,以使针体振动,能够达到行气、疏通经络、推行经气之目的,可以清热泻火、祛风化痰、行气活血。

      3.苍龟探穴《金针赋》日:“苍龟探穴,如入土之象,一退三进,钻剔四方。”针法操作方法:直刺进针。得气后,自深层退至浅层皮下。依先上后下,自左向右的次序斜刺进针,更换针向。每一方向,由浅人深,分三部徐徐而行,待取得针感后,则一次退至浅层,再改变针向进针,出针后按闭针孔。“钻”指扩大针法的刺激面积,“剔”增强对局部组织的刺激量,两种操作配合运用,既能达到探索、增强针感的目的,如龟人土探穴四方钻剔,向不同方向探刺以寻找最佳针刺感应,以起到疏通经络、推行经气的作用,并且经脉居深,该刺法有引气人深的作用。
      4.赤凤迎源《金针赋》曰:“赤凤迎源,展翅之仪,人针至地,提针至天,候针自摇,复进其元(指人部、中层),上下左右,四围飞旋。”针法操作方法是:消毒后直刺进针至深层,再退针至浅层,待针下得气,针体自摇。插针至中层,边提插,边捻转,然后用右手拇、示指两指呈交互状,力度要均匀一致, 以达四围飞旋之状,出针后按闭针孔,从而起到行气、守气、疏通经络的作用。
(三)治病八法
《金针赋》描述了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子午捣白、进气(龙虎交战)、留气、抽添等手法,称为治病八法,成为后世补泻手法中的主要内容。由于这些手法的操作步骤较多,所以对其中一些动作规范化,定出了一定的次数。即分别以九或六作为基数,一般补法用九阳数,泻法用六阴数。如补法用三九二十七,或七七四十九(少阳),或九九八十一(老阳)数。泻法用三六十八,或六六三十六(少阴),或八八六十四(老阴)数。“指下玄微,胸中活法,一有未应,反复再施”。
      1.烧山火、透天凉《金针赋》 日:“二日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用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除寒气有准。”针法操作方法是:视穴位的可刺深度,分作浅、中、深三层操作。先浅后深,每层(部)依次各作紧按慢提(或用捻转补法左转)九数,然后一次将针从深层退至浅层,三进一退,称之为一度。如此反复施术数度,使针下产生温热感,即插针至深层留针。本法也可结合其他补泻手法中的补法同用,如在病人呼气时进针插针,吸气时退针出针,出针后迅速扪闭针孔等。《医学人门》日:“扳倒针头,令患人吸气五口,使气上行,阳回阴退。”
烧山火法, 为针刺补法的综 合应用。通过手法使阳气人内,可使病人在局部或全身 出现有温热感,所以称作“烧山火”。《素问·针解》:“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所以说烧山火适用于顽麻冷痹等虚寒之证。
《金针赋》日:“二日透天凉,治肌热骨蒸。先深后浅,用六阴而三出三人,紧提慢按,徐徐举针,退热之可凭。”《针灸问对》日:“一次疾插人地,三次慢按至天,故曰疾按慢提。”针法操作方法是:将针刺可刺深度分作浅、中、深三层操作。针刺入后直插深层,先深后浅,依次在每层中各紧提慢按 (或右转)六数,逐层退出,一进三退,称之为一度。如此反复施术数度,使之能引起凉感。本法也可结合其他补泻手法中的泻法同用,如在病人吸气时进针插针,在呼气时退针出针,出针时摇大其孔,不扪其穴等。
透天凉一法与烧山火相对,为针刺泻法的综合应用。通过手法使阴气向外,可使病人出现凉感,所以称作“透天凉”。《素问·针解》日:“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所以说透天凉适用于肌热骨蒸等热证。
综合来看,烧山火与透天凉两法主要以徐疾法中的三进一退或一进三退和提插法中的紧按慢提或紧提慢按结合九六数等法组合而成。
三进一退,即分三部(浅、中、深三层)依次逐步推进,而一次直接退针。三进而一退,体现了徐进疾出的补法原则。一进三退则相反,一次推进到深层,再分三部依次逐步退针。一进而三退,体现了疾进徐出的泻法原则。
应用烧山火或透天凉法,以选用肌肉比较丰厚处的穴位为宜,头面、胸壁、肢端等肌肉浅薄处的穴位不宜使用。当得气感应强时,手法也不宜太重,重复次数不要太多。经过数度操作而始终未引起温热或凉感的,更不可强为其难。
临床上烧山火和透天凉两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各家虽略有不同,但其基本原则都是遵循《金针赋》的手法。
      2.阳中之阴(阳中隐阴)、阴中之阳(阴中隐阳)阳中之阴(阳中隐阴)为先补后泻法。《金针赋》日:“三日阳中之阴,先寒后热。浅而深,以九六之法,则先补后泻也。”
阴中之阳(阴中隐阳)与阳中之阴(阳中隐阴)对称,为先泻后补法。《金针赋》:“四曰阴中之阳,先热后寒。深而浅,以六九之方,则先泻后补也。”
阳中之阴(阳中隐阴)和阴中之阳(阴中隐阳)两法主要由徐疾法和提插法,亦可用捻转法组合而成,均属补泻兼施法,适用于虚实夹杂之证。
      3.子午捣臼、进气法(龙虎交战)子午捣白是一种捻转提插相结合的针刺手法。子午,指左右捻转:捣白,指上下提插。《金针赋》日:“五日子午捣白,水蛊膈气。落穴之后,调气均匀,针行上下,九人六出,左右转之,千遭自平。”针法操作方法是:进针得气后,先紧按慢提九数,再紧提慢按六数,同时结合左右捻转,反复施行。本法导引阴阳之,补泻兼施,又有消肿利水作用,可用于水肿,气胀等顽固性病症。
进气法与龙虎交战均是针对疼痛症状施行的手法。《金针赋》日:“六日进气之读:腰背时膝痛,浑身走注疼。刺九分,行九补,卧针五七吸,待气上行,亦可龙虎交战,左燃九而右燃六,是亦住痛之针。”
开”进气法主要是在深层施行补法,进针后刺人深层(九分)施行补法,如紧按慢提九数,然后将针卧,针尖向上(向心)让针下感应上行。龙虎交战则通过左右反复交替捻转以镇痛。龙,指左转,虎,指右转:左转右转两法反复交替进行称“交战”。进针后先以左转为主,即大指向前用力捻转九数:再以右转为主,即大指向后用力捻转六数:如此反复施行多次,也可分浅、中、深三层重复进行。进气法(龙虎交战)可温阳散寒,通经止痛,用于治疗阳虚寒凝所致的疼痛性病症。
      4.留气与抽添法留气法由徐疾 和提插法组合而成。《金针赋曰》:“七日留气之诀:痃癖癥瘕,刺七分,用纯阳,然后乃直插针,气来深刺,提针再停。” 针法操作方法是:进针后刺人中层(七分),施行补法,如紧按慢提九数,然后将针直插至深层,再提针回原处,使气留针下而消积聚。有温经行气活血的作用。
抽添法:抽,指上提;添,指按纳。本法操作时要浅、深、上下提插搜寻,一提再提,一按再按,所以用“抽添”为名。《金针赋》日:“八日抽添之诀,瘫痪疮癞。取其要穴,使九阳得气,提按搜寻,大要运气周遍,扶针直插,复向下纳,回阳倒阴。”针法操作方法是:进针后先提插或捻转九数以促使得气,再向周围做多向提插,然后再向下直刺按纳。抽添法可行气活血,疏通经络,治疗瘫痪麻痹等顽固性病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三节 其他医籍论刺灸法】一、《金针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