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堂 发表于 2022-6-23 13:33:56

实训五 其他毫针刺法与分部腧穴刺法训练

实训五其他毫针刺法与分部腧穴刺法训练
【目的要求】
通过实训,掌握临床毫针常用其他刺法的基本操作技术。熟悉眼周、耳部、颈项部、胸腹部、背腰骶部腧穴的针刺方法,在操作中,能够恰当地把握针刺的角度、深度、方向,并取得应有的针感。
【实训时间】
      2课时。
【器材用具】
各种规格的无菌毫针、消毒棉球、75%乙醇、针盘、镊子等。

【实训步骤】
      1.透穴刺法
(1)直透法:直刺进针,从一侧腧穴刺入后,向着对侧腧穴透刺,刺人的腧穴得气后,组续行针透刺直至对侧腧穴得气,达到一针两穴的效果。
技术要点:针向垂直,快刺慢人,得气则止。
实训表1 直透法临床应用举例
常见病症针刺穴位
膝痛、胆道疾患阴陵泉透阳陵泉
偏头痛三阴交透悬钟
肾虚牙痛、足跟痛太溪透昆仑
胸胁挫伤内关透外关
足趾痛内庭透里内庭


(2)斜透法:斜刺进针,从一个瑜穴透至与病变的经络、脏腑相关的腧穴,被透刺腧穴得气后,继续施行相关手法。
技术要点:针向倾斜,手法柔和,得气则止。实训表2斜透法临床应用举例
      常见病症针刺穴位
胆胃不和阳陵泉透足三里
肘痹曲池透手三里
肩痹条口透承山、肩醪透极泉
癃闭秩边透水道

(3)平透法: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左右平刺刺人,由一穴向相关腧关透刺,在得气的基础上施行相关手法。
技术要点:针向横卧,手法柔和,运用指力,得气则止。

实训表3平透法临床应用举例
常见病症针刺穴位
鼻塞上星透神庭
巅顶痛百会透前顶
口眼锅斜地仓透颊车
手臂肿痛中渚透液门
腰痛肾俞透志室

(4)多向透刺法:选择腧穴较为密集的部位,以其中任一腧穴为进针点, 或直刺或斜刺进针,得气后,将针依次刺向其他腧穴。
      2.多针刺法
(1)傍针刺法:先在病变部位或腧穴上直刺1针,捻针得气后,再在其旁斜刺1针,针尖朝向直刺的方向,得气后勿再深人,做到针向病所,力求得气部位与前针一致。两根针的针刺深度基本相等。
技术要点:选准部位,先直后斜,针向一致,气至病所。
(2)齐刺法:选取3支等长的毫针,先在病变局部中心或腧穴中心直刺1针,再在其上下或左右各斜刺1针,使针感向四周和深层扩散。
技术要点:选准部位,中心直刺,两旁斜刺,扩散针感。
(3)扬刺法:选取5支等长的毫针,在病变部位中心直刺1针,得气后留针,然后在其上下左右分别向病变中心斜刺或沿皮刺1针。
技术要点:选定部位,中心直刺,四周斜刺,浅而勿深。
(4)围刺法:选取4支以上的毫针,用多根针向病变中心刺入,分别由患处边缘斜刺或沿皮刺向病变中心,行针得气后,再在病变中心直刺1针。
技术要点:选准部位,四周先围,中心后刺,注意深度。
      3.运动针法 针刺得气后, 实施提插,捻转或提插捻转手法 1~2分钟,同时指导患者做相关的功能活动,每隔5~ 10分钟施行1次,2~ 3次为宜。针刺后溪、落枕穴,运动颈部。针刺腰痛穴,运动腰部。

技术要点:实施行针手法应由弱渐强,并注意观察患者反应,防止过于疼痛或晕针发生。

       4.分部腧穴毫针刺法
(1)眼部腧穴:针刺承泣、睛明、球后等位于眼球周围的腧穴时,进针前嘱患者闭目,并用押手将眼球推开并固定,以充分暴露针刺部位:将针沿眶骨边缘向内缓缓刺人,最深不宜超过1寸;般不做提捕捻转等行针。 出针动作轻缓为官: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孔2~3分钟。
技术要点:慢压入进针,动作轻柔和缓,出针时长按压针孔。
(2)耳部腧穴:针刺耳门、听宫、听会三穴时,嘱患者微张口,局部肌肉放松,将针直刺0.5~1 寸深,受试者自觉耳内有胀感即可。针刺完骨穴时,直刺、斜刺均不超过0.5~ 0.8寸深为宜;翳风穴直刺0.8~ 1寸或从后外向内下方刺0.5心1寸,至患者耳内有明显胀感即可;翳风穴深部正当面神经从颅骨穿出处,故进针不宜过深,以免损伤面神经。
技术要点:针刺手法柔和,协调,深度适当。
(3)颈项部腧穴:针刺天突穴时,应选用略粗毫针,以便于控制针刺方向,针刺时,先直刺0.2~0.3寸,再将针尖转向下方,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刺人0.5~1寸即可。针刺哑门、风府两穴时,针尖指向下颌方向,慢刺人0.5~ 1寸即可;不宜向上方斜刺过深,防止误入枕骨大孔而伤及延髓。针刺风池穴时,针尖方向指向同侧鼻旁,针刺深度以不超过1寸为宜。
技术要点:熟悉颈项部解剖知识,不宜针刺过深。
(4)胸腹部腧穴:针刺胸部膻中穴,一般向下平刺0.5~ 0.8寸。侧腹部章门、京门穴,多直刺、浅刺0.5~0.8寸,或向下斜刺。腹部下脘、中脘、天枢、气海等穴,直刺0.5~ 1.5寸。耻骨联合附近的腧穴,如曲骨、中极、横骨等穴,直刺或向下斜刺0.5~ 1寸。
技术要点:注意针刺角度、方向与深度的选择,下腹部针刺时,嘱排尿等。
(5)背腰部腧穴:针刺不同节段的督脉腧穴时,根据解剖学知识,要注意针刺深度和角度的差异;胸段腧穴,如大椎穴向上斜刺,针刺深度为0.5~ 1寸,注意刺达棘间韧带的针感阻力变化情况,如明显增大即停止进针。腰段腧穴,如命门等穴可直刺1 ~2寸。背俞穴多取向脊柱方向斜刺或平刺0.5~ 0.8寸,针刺的角度以针体与皮肤夹角控制在30°为宜。第12胸椎至第2腰椎脊柱两侧的腧穴,如胃俞、三焦俞、肾俞、志室等直刺1~ 1.5 寸,不可深刺或向外侧斜向深刺。
技术要点:熟悉脏器解剖位置,合理把握针刺深度,角度与方向。
(6)骶部腧穴;针刺上修穴时,因第1低后孔稍向内下方偏斜,故针尖应稍向内下即耻骨联合方向进针,可透过低后孔通向骨盆,针刺深度1~ 1.5 寸为宜。针刺次醪、中缪、下缪穴,直刺1寸左右,以刺达低后孔为宜。针刺长强穴时,针尖向上与尾骶骨平行,向上斜刺0.5~1寸,在直肠与尾低骨之间刺入。
技术要点:把握好针刺角度,以及低后孔的位置与角度。
【实训小结】
按下表将实训内容如实地加以记录。
针刺穴位刺法施术过程针感性质和程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实训五 其他毫针刺法与分部腧穴刺法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