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荆 发表于 2024-3-29 08:02:49

我与针刀的心路历程——何峙君



https://p26-sign.toutiaoimg.com/tos-cn-i-axegupay5k/cc0f2caedca44cabab6553548b44a2ce~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12276417&x-signature=rOypUKvY2mwbrrmMExuCgedwNhY%3D
1994年5月的首都,草长莺飞,春意盎然,燕山峦叠,流光溢彩。长城脚下,一个崭新的国字号医疗机构挂牌成立了。她就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针刀医学的摇篮——中国中医研究院长城医院、中国中医研究院针刀医学培训中心和中国中医研究院针刀医学研究所。
针刀缘起 长城医院树丰碑
这所国家级针刀医学专业的专科医院的成立,是小针刀发明人、针刀医学创始人朱汉章教授多年来建院的夙愿。同时小针刀疗法通过中央鉴定并由专家委员会定名为针刀医学,这也足见中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对针刀医学和朱汉章老师的高度重视。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e678d1062b344171af956f8424ec70f0~tplv-tt-large.jpeg?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12276417&x-signature=vDGKVKNA3PI%2BOL2cds4MR1WLOec%3D
为了把针刀医学事业做大做强,这里汇聚了几十位全国的国家级名老中西医专家和医学精英人才。他们大部分都是针刀医学创始人朱汉章教授的良师益友和针刀学生中的优秀精英。非常荣幸的是,初出茅庐的我也加入了这个团队,成为长城医院的一员并负责针刀医学的推广培训工作。更有幸的是能多次亲临现场听到中国骨伤科泰斗尚天裕教授和针灸泰斗王雪苔教授等全国知名专家的亲自授课,这为后来我在医疗领域的工作和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https://p26-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7bd867e5886f4cfd916f78d3f0e681de~tplv-tt-large.jpeg?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12276417&x-signature=nFyCgnjjTWTCPTEN1X5vQwrIRDw%3D
7月25日,中国中医研究院正式开业,当天我负责接待工作。出席的有时任总后卫生部部长张文康部长、崔月梨部长,钱信忠部长,吴阶平副委员长,国医大师吕炳奎老、尚天裕老、王雪苔老、中医研究院傅世桓院长、房书亭书记、李振吉副院长、北京中医药大学龙致贤校长等近百位领导和专家们以及国外友人和社会各界人士。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293d2c6410734e1a94b9afdf87bdcc0d~tplv-tt-large.jpeg?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12276417&x-signature=%2FvWv5uEqT39qtVcZQMtSrC%2B%2F9IA%3D
长城医院的开业典礼非常隆重,北京的多家媒体都纷纷报道了这一盛况。朱汉章教授的针刀医学开创了新的时代,同时也标志着针刀医学的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建院初期,朱汉章老师特別邀请了时任信息时报社南京记者站站长的高级记者王晓智主任担任中国中医研究院针刀医学培训中心主任,全面负责针刀医学的推广普及培训工作。王晓智主任是朱汉章老师的多年挚友,也是针刀医学发展初期重要的推动者。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的王晓智主任文采斐然,在他任职期间对针刀医学的推动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a6be422c0ae945e0b1e7eab56c0d9cf6~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12276417&x-signature=DCqzpwv4MxkwX1GKMxbmVeGx%2FW0%3D
早期在朱汉章老师身边的人都听过:没有王晓智主任就没有针刀医学的今天的辉煌。虽然这句话看似有些夸张,但却道出了王晓智主任在针刀医学发展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地位。长城医院开业时,王晓智主任在《信息时报》上发表了一篇《不开刀,驼背直了起腰》的长篇纪实文章,整版报道了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成功案例轰动了全国各地。
恩师引领 言传身教记心间
长城医院组建初期,条件有限,生活简朴,工作环境一般。紧张的工作之余,朱老师还是很乐观地带着大家经常举行一些文体娱乐活动。七八月份的天气炎热,每天下班后,朱老师就吩咐司机开着一辆破旧的大客车载着我们全院职工到十三陵水库游泳降暑,院里经常组织一些联欢会,让我们这些远离家乡的人都有以院为家的归宿感。那时,我很荣幸分到了一间单身宿舍。宿舍虽然不大,但是我把房间布置的整洁干净。一张单人床、一张写字台、一个衣柜和一对沙发,窗台上放上两盆盆栽,甚是温馨。这就是我在长城医院的家。
筹备开业期间,我们还积极开展针刀医学培训工作,组织了全国第26、27、28、29届期针刀医学培训班,我全面负责班务工作和各位教学老师课程的协调事宜。培训期间,我为每一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服好务的同时,还经常和他们拉家常,谈谈各地的风土人情,了解临床工作开展情况以及生活中的困难等,与大家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友谊,也为医院树立了较好的形象。时至今日,已过去二十五个年头,我依然与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保持着联系,这也源于针刀医学的深情厚谊!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d2aaedd3f83842bc87877c8c3fdc3d68~tplv-tt-large.jpeg?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12276417&x-signature=Z%2BL42mJfqkmBGpdG9LjaFr0LYdI%3D
随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我们逐渐在各地方就近开办培训班,我和恩师朱汉章教授、王燮荣教授、田纪钧教授、庞继光教授、崔秀芳教授、柳百智等教授经常去到各地讲学和临床指导工作。在此期间,我创办了针刀医学手法班和针刀医学解剖班,和田纪钧教授、庞继光教授一起编印了《针刀医学手法班讲义》、《针刀医学解剖班教材》并带着学员去到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骨伤学院解剖教研室开展解剖教学工作。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72c1d432d4d847159f5eed5edb972fea~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12276417&x-signature=OrIHDP8k4j2UEV0l0q7LEDjNbc8%3D
  长城医院当时属于比较偏僻的北京西北的昌平县城,没有高速公路,公交车单程将近两小时左右。因为小针刀的治疗效果好,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登门求医的病人非常多。印象深刻的有饰演刘少奇主席的特型演员张某某老师患了右肘关节强直,经过近一个月的治疗痊愈康复出院。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0c750476e6774c8aa66a2aade4a3a53a~tplv-tt-large.jpeg?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12276417&x-signature=vL1rDT3cxwciJve5N98DsO1qQF8%3D
还有很多强直性脊柱炎和股骨头坏死的病人,颈肩腰腿痛的病人就更多了,还有很多病人是针刀医学培训班学员介绍来的。那时候的长城医院条件有限,床位紧张,为了满足更多病患者的需求,朱老师租下了医院斜对面的粮徽宾馆的两层楼作为高干病房............ 针刀医学的临床治疗工作如火如荼地顺利开展着,早期学过小针刀的专家们都凝聚在以朱汉章老师为核心的医疗专家组,为解除每一位病患者的疼痛而不停钻研和努力工作。
  那时,针刀医学培训班也如期每月一届正常开班,前来学习的人越来越多,最多时一个班达到了141名学员,后来更是创下了一个班169人的培训辉煌纪录。
1994年年初至1996年底,将近三年的时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长城医院的工作期间,我跟着恩师朱汉章教授和诸多专家老师们学到了很多宝贵的临床、教学、工作经验,还有为人处世之道,这是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为我后来的工作打下了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7d38606f0de440caa192432ebf625e42~tplv-tt-large.jpeg?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12276417&x-signature=94HALz%2BZiJmNp0eDSigcTxZwjXg%3D
记得有一次示教课程,我在朱老师旁边当助手,当时皮肤消毒完后,朱老师铺上孔巾,孔巾与针刀治疗部位稍微有点歪,当时我就用两个手指轻夹孔巾的边角稍微挪动调整了一下孔巾位置,被朱老师严厉地瞪了我一眼,他立即把孔巾拿起放在一边,重新铺了一个干净的新孔巾。自从那次事件后,我的无菌操作更加规范了,直到我后来临床带教学生时也一样严格要求学生们。
蹉跎岁月 浩然正气留人间
1996年底,受周芳主任(朱老师夫人)之托,我回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全面负责中国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科技中心工作,继续挖掘开发针刀医学的更广阔的市场和维护广大针刀医务工作者的学后跟进服务工作。虽然日常工作离开了长城医院,离开了针刀医学的总部基地,但是我依然每周往返昌平和东直门一至两次,向朱老师和周芳主任汇报工作情况。
那一段时期是朱老师和针刀医学经历的发展的最低谷和阵痛期,周芳老师的英年早逝和长城医院的停业都给老师的精神和身体带来了巨大而沉重的打击。然而朱老师始终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不屈不挠的坚强与乐观,让我深受感动和尊敬。为了尽量缓解老师当时的经济压力,我在每次举办的各类非针刀内容的培训班,也都会邀请朱老师来作两小时的针刀专题讲座..........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da6436e03e0d41a5a53dff6b356f5af8~tplv-tt-large.jpeg?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12276417&x-signature=n%2Fq711um9QNt03QxBKNURk0i4FI%3D
朱老师更是一位重情重义之人,他每每有什么新的想法和决定都会与我分享,当他的巨著《针刀医学原理》这本书刚刚出版发行时,拿到手的第一天就签好名,并让他的司机专程送到我的办公室赠送给我。我内心充满了无比的感激与感动,老师居然这么重视我这个学生,还称呼我为先生,我何德何能受此之称呼?拿起电话就给老师拨过去了,老师接到电话说:你虽然年轻,但你为人处世的风范够得上大家称呼你先生!我受宠若惊,想请老师重新签一下,被他婉言谢绝了。至今,我一直珍藏着老师赠送给我的那本厚重的、亲自签名的《针刀医学原理》。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871f5406ef024b9a9f38f9f5c15474ca~tplv-tt-large.jpeg?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12276417&x-signature=G83MMwyyiq7KvM3ILoj9vJLz5zU%3D
针刀医学是朱汉章老师伟大的发明创新技术,四十多年来已经为千百万患者解除了病痛,为国家节约了亿万医疗费用,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值得我们共同去践行与推崇!我后来发明设计了新的小圆针,也是为了让更多的基层医生能多掌握一种技术,开启一扇方便之门,能更好地服务于一方百姓。
记得当时和朱老师一起在北京昌平十三陵水库游泳时就跟恩师提到过一个话题,有很多学员学完小针刀回去后就把小针刀改形成斜刃刀、月牙刀、钩刀、注射针刀……老师当时就告诉我:“不用管那些,小针刀在我手上只要是我想治疗的地方都可以到达。”老师还说,其实任何一项技术都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用的人才知道哪一项技术更适合自己,就像有的人喜欢用毛笔写字,有的人喜欢用钢笔写字一样,我们无法去评价是钢笔好还是毛笔好。拿笔写字和拿针治疗的道理是一样的,主观上是人的内涵修为最为重要。
老师的话醍醐灌顶,也许这就是心传吧!
正当针刀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在朱汉章老师的带领下专心专注于对中医现代化之路进一步探索的时候,噩耗传来—— 
2006年10月14日,朱老师在晋南讲学时突发心梗溘然长逝。全体针刀人悲痛不已,让我们心痛、婉惜,更多的是不舍。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e3ed9d61c83f4896bf91d0e36c92c14d~tplv-tt-large.jpeg?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12276417&x-signature=zytZ4xMD8P%2B7fYvdO%2FRx42oD614%3D
传承创新 杏林路上砥砺前行
朱汉章老师去世后,我也慢慢淡出了原来的针刀活动圈,没有参加任何针刀学术会议和学会组织,潜心做好自己对古中医技术的挖掘、整理和疼痛医学技术的开发推广、临床与教学工作。
但是我依然继续保持着针刀医学的临床和教学指导工作,并和崔秀芳教授、庞继光教授、田纪钧教授、柳百智教授的长年合作,改变传统的针刀医学培训教学模式,开创了针刀医学的临床实操带教与课堂讲授模式,发给学员一次性针刀与手套,让学员相互体验针刀治疗的针感与手感,强化实践导向。培训出来的学员基本都能回去开展针刀临床工作。
自1994年初跟随朱老师做针刀医学的推广普及培训工作,二十五年以来我一直致力于针刀医学的临床、教学指导和推广普及工作,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学员,通过走访全国各地,发现真正临床开展小针刀技术的只占整个培训学员的10%不到,究其原因大部分人就是因为解剖基础不好、体表定位不够精准,担心扎出问题,所以很多人就没有开展起来。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b599537fbb3b46c48ba49456c285c546~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12276417&x-signature=v9u0naLkjL3xjVdG8c1dcEE78xM%3D
25年春华秋实,岁物风成。
为了继承朱汉章老师遗愿、为了让更多的医务工作者学习并掌握针刀治疗技术,更是为了让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我一直在医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秉承一颗赤子之心,诚挚的感谢这二十多年以来教导过、帮助过、合作过、共事过、见过和没见过的我的针刀良师挚友们!
感恩有您们!感恩针刀缘!
——何峙君写于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

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7346118598861292066/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与针刀的心路历程——何峙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