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是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中医归属于“感冒,“咳嗽”,“乳蛾”等范畴。
【病因病理】
上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 雾滴,或经污染的用具进行传播。常于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受寒,劳累,淋雨等情况,原已存在或由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生长繁殖,导致感染。常继发支气管炎、肺炎、副鼻窦炎,少数人可并发急性心肌炎、肾炎、风湿热等。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生活起居不当,寒温失调,如贪凉露宿,冒雨涉水等以致外邪侵袭而发病;过度劳累,耗伤体力,肌腠不密,易感外邪而发病;气候突变,六淫之邪肆虐,冷热失常,卫外之气未能及时应变而发病;素体虚弱,卫外不固,稍不慎即可感邪而发病。
【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早期有咽部不适,干燥或咽痛,继之出现喷嚏、流涕、鼻塞、咳嗽。可伴有头痛、发热、声音嘶哑、乏力、肢体酸痛,食欲减退。鼻、咽、喉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治疗方法】
方一:注线法
[取穴] 风池 、大椎 、合谷穴为主穴。
鼻塞重加迎香、上星。
头痛加印堂、太阳。
咳嗽加风门、肺俞。
[方法] 每次选取1~2个穴位,3个穴位交替应用,用9号埋线针装入00号羊肠线1cm。先针风池穴,使针感向头颞部放射,后针大椎、合谷穴,强刺激,得气后推入线体,退针,外盖创可贴。每3天埋线1次。通常此法适用于感冒之风热证。
方二:注线法
[取穴] 风池、风门、列缺、曲池穴为主穴。
鼻塞加迎香。
头痛加太阳。
纳呆加足三里。
[方法] 每次选取1~2个穴位,3个穴位交替应用,用9号埋线针装入00号羊肠线1cm。先针风池穴,使针感向头颞部放射,后针风门、列缺穴,强刺激,得气后推入线体,退针,外盖创可贴。每3天埋线1次。 此法适用于感冒之风寒表虚证。
方三:注线法
[取穴] 风池、定喘、尺泽穴。
[方法] 每次选取1~2个穴位,3个穴位交替应用,用9号埋线针装入00号羊肠线1cm。先针风池穴,使针感向头颞部放射,后针定喘、尺泽穴,强刺激,得气后推入线体,退针,外盖创可贴。每3天埋线1次。此法适用于普通感冒。
方四 :注线法
[取穴] 孔最、合谷、中脘、足三里、支沟为主穴。
发热重加大椎。
湿重加阳陵泉。
腹胀便溏加天枢穴。
[方法] 每次选取1~2个穴位,3个穴位交替应用,用9号埋线针装入00羊肠线1cm,快速进针到穴位,得气后推入线体,退针,外盖创可贴。每3天理线1次,此法适用于感冒之暑湿证。
【典型病例】
例1:黄某,男,3岁。
患儿2天前受凉后发热,体温40.3C,伴流涕质清,鼻塞喷嚏,口服先锋胶囊、安乃近片效果不显 。诊见:高热、流涕黄稠,咳嗽痰少 ,口渴多汗,胃纳欠佳,尿黄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查体:体温39.5C,咽红,扁桃体肿红大I度 。血常规无异常。诊断为感冒,证属风热型。此为外感风邪,邪客肺卫,郁而化热,卫阳被遏,肺气失宣,治以辛涼解表、清热宣肺。方以羌膏银翘汤加减:生石膏30g(先煎),羌活,桔梗各3g,银花,连翘,重楼,三叶青,僵蚕各5g,板蓝根、蒲公英各6g,生甘草2g,2剂。2日后复诊热退,流涕黄稠,咳嗽减轻,纳可,二便调,舌红,脉浮,予以疏风清热剂调理,余症悉除。
【处方精汇】
1.用注线法
取穴:列缺、合谷、大椎、太阳、风池。
咳嗽加曲池、尺泽、鱼际。
鼻塞者,加迎香。
体虚感冒者,加足三里。
咽喉疼痛者,加少商。
全身酸楚者加身柱。
夹湿者,加阴陵泉。
夹暑者,加委中。
方法:局部消毒、局麻,用00号线装入9号埋线针管内,刺入穴位内,得气后推入线体,退针。如为风热感冒,在大椎处拔罐出血,少商、委中点刺出血。然后针眼处用创可贴保护。每次选主穴2-3个,配穴随症加减。交替进行。每3天埋线1次。
2.用注线法。
取穴:足三里、肾俞、肺俞
方法:常规消毒后,局麻,取0~1号羊肠线2cm装入12号埋线针管中,再快速进针到穴位,得气后缓慢退针,推入线体,外用创可贴固定,每15天1次,连治6次为1疗程。
【按语】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关键:
(1)积极银炼身体,增强体质;
(2)平时不要穿着过多,气温变化时应增减衣服;
(3)避免与患者接触,在上呼吸道感染流行季节尽量不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必要时可戴口罩或服用板蓝根、大青叶等中药预防;
(4)及时治疗容易诱发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如营养不良、锌缺乏、维生素A缺乏、佝偻病。
病情较重或发热者或年老体弱者应卧床休息,忌烟,多饮水,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如有发热,头痛,可选用太阳及耳尖放血。咽痛可用少商放血。鼻塞、流鼻涕可用商阳放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