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471|回复: 0

    [内科] 【神经系统疾病】肋间神经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31 14: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肋间神经痛

            肋间神经痛是指胸神经根或肋间神经由于某种原因受刺激而产生的一种胸肋间敬腹部至带状区疼痛综合征。属于中医学“胁痛”范畴。

    病因病理

            肋间神经痛是一组症状,指胸神经根(即肋间神经)由于不同原因的损害,如:胸椎退变、胸椎结核、胸椎损伤、胸椎硬脊膜炎 、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或肋骨、纵隔、胸膜病变,肋间神经受到上述疾病产生的压迫、刺激,出现炎性反应,而出现以胸部、肋间呈带状疼痛的综合征。

    临床表现

            肋间神经痛是在一根或儿根肋间神经支配区的经常性疼痛。时有发作性地加剧,有时被呼吸动作所激发,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可放射交同侧的肩部或背部,有时呈带状分布。检查时可发现相应皮肤区的感觉过域和相应肋骨边缘压涌,于肋间神经穿出椎间孔后在背部、胸侧壁、前胸突出处尤为显著。

            中医学认为,胁痛可由焦劳忧虑而致者;饮食劳倦而致者;色欲内伤,水道壅闭而致者,也可由忿怒、过劳、伤血、伤气、伤筋或邪在半边半里而致者,总而言之,可归纳为邪犯少阳、痰饮内停、肝气郁结、瘀血阻滞、肝胆湿热等,导致肝胆之经气失调,气血阻滞而形成。

    治疗方法

    方一注线法
    [取穴]  膻中、风门、肺俞、相应夹脊穴、支沟、阳陵泉、阿是穴。配穴:心血不足、心火亢盛配厥阴俞、心俞;肝胆湿热配肝俞、胆俞。肝气郁结配支沟、肝俞、期门、足临泣、行间;瘀血阻络配膈俞、大包、京门、三阴交、蠡沟;湿热内蕴配支沟、期门、阳陵泉、日月、丘墟、太冲。
    [方法]  用0~1号线和12号埋线针。局部消毒局麻后,将针刺入穴内,探得针感后,推入线体,退针外盖创可贴;一般1个月埋线1次,病情重者20天埋线1次,两组交替应用,5次为1个疗程。

    方二注线法
    [取穴]  相应夹脊穴、支沟、阳陵泉、阿是穴。
    [方法]  穴位消毒局麻后,将1号羊肠线穿入9号埋线刺针前端,刺入穴位。夹脊穴针尖向脊柱方向斜刺,使有酸胀麻感向前胸放射,后退少许注入丰肠线lcm,阿是穴选疼痛神经分布线上的痛点2~3个埋线,针斜刺埋入肌层lcm。支沟、阳陵泉针尖略上向斜刺埋入羊肠线2cm。20天埋线1次,3次为一疗程。

    典型病例

    例1刘某某,男,42岁.
            患者有胸膜炎史8年,一直胸痛不能劳动,伴颧红、盗汗,周身乏力,脉细数,舌质红而苔少。予穴位埋线法治疗,取穴膻中、风门(双)、肺俞(双)。治疗1次后疼痛明显减轻,3次后疼痛完全消失而愈,再埋线2次以巩固疗效,随访至今未复发。

    处方精汇

            用注线法。 相应夹脊穴、阿是穴。配穴:肝气郁结加肝俞、期门、太冲;瘀血阻络加膈俞、肝俞、血海;邪犯少阳加中渚、足临泣;痰饮内停加尺泽,丰隆;肝阴不足加肝俞、三阴交。穴位消毒局麻后,用9号埋线针装入1号羊肠线,穿刺针斜刺入夹脊穴和阿是穴,注入羊肠线2cm,其余躯干穴均斜刺入肌层,四肢穴直刺、埋入羊肠线1cm。15天埋线1次,3次为一疗程。

    按语

            埋线治疗肋间神经痛以舒通经络气血为主,其疗效迅速。埋线疗法可宣肺通络,舒肝理气,能治疗心血管疾患,又能治疗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等症。羊肠线埋入穴位后可起到延长针刺的刺激作用。由此经络得以舒通,气血得以运行,可达到“通则不痛”的止痛目的。埋线疗法根据 "以痛为腧”和"腹背相应”的原理,选取相应夹脊穴和阿是穴埋线,意在疏导局部气机,通调经气。穴位埋线疗法多用于顽固性的肋间神经痛。

            肋间神经痛大多是一个继发的症状,因此在埋线止痛的同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以从根本上解除病因。在治疗的同时,患者应注意不宜食辛辣及刺激性食物,稳定情绪,减少精神刺激。以免加重病情。
    大荆医疗技术研究院——专注针灸适宜技术委培及医械研发与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