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384|回复: 0

    [内科] 【其他疾病】贫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31 23: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贫血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是指循环血液中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数值,主要由造血不良、红细胞过度破坏及丧失等造成。属于中医学“虚劳”中的“血虚”、“血枯”范畴。

    病因病理

             西医学认为贫血原因很多,但就发病机制而言,基本上不外乎造血不良,红细胞过度破坏以及急、慢性失血等三种。其病理生理学基础是血红蛋白减少、血液携氧能力减低,全身组织和器官有一系列缺氧变化等。

            中医学认为发生血虚的原因很多,如咯血、呕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产后出血或外伤出血等均可引起失血而造成贫血。或因牌胃虚弱,饮食不能化生气血,或因偏食,饥饿,营养不足,生血之源缺乏,或瘀血内结,新血不生,或姿情纵欲,肾经亏耗,精不化血皆可导致血虚。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除红细胞或血红蛋白数值低于正常外,尚有面色苍白或菱黄,唇甲色淡,倦怠之力,头昏头晕。失眠健忘,耳鸣眼花,食欲不佳,月经不调,心悸气短等,严重者还有肢体浮肿、毛发脱落、心脏扩大、心尖区收缩期杂音等。

    治疗方法

    方一:穿线法和注线法
    [取穴]  1)脾俞、肾俞;2)肝俞,血海。
    [方法]  背俞穴用穿线法。穴位消毒局麻后,从穴位上方穿至穴位下方出针,埋入1号肠线2cm于皮下;血海穴用注线法;用12号腰穿针置入1号肠线1.5cm,以45度角向上斜刺入2cm左右,注入肠线,外盖敷料。两组穴交替使用,5天埋线1次,5次为一疗程。

    方二植线法
    [取穴]  膈俞、足三里、曲池、血海。
    [方法]  穴位消毒局麻后,将0号肠线2cm挂于埋线针上刺入穴内,膈俞穴向下斜刺于皮下约2.5cm。余穴直刺3cm,取出埋线针,外盖敷料。每次取一侧穴位,下次取对侧穴位。15天1次。

    典型病例

    例1:王某某,男,34岁。
            患者一年前因胃出血造成贫血,数医不愈。现仍面色苍白,形体消瘦,精神不振,头晕乏力,心悸乏力,夜不能寐,食少腹胀,大便溏薄。化验:血红蛋55g/L,红细胞2.5x10L经用方一埋线治疗2次,症状大减,饮食增加,再埋线2次,症状已消,体重增加,查血红蛋白128g/L,红细胞4.22x 10/L。


    处方精汇

    用注线法
    [取穴]  心脾两虚:心俞、脾俞、气海、足三里。  
               肝肾阴虚:肝俞、肾俞、太溪,三阴交。
               脾肾两虚:牌俞、肾俞、膈俞、命门、足三里。
    [方法]  穴位消毒局麻后,装上羊肠线,刺入穴内,背俞穴斜向脊柱刺入2cm,埋入0号羊肠线1cm 2根。腹部穴和下肢穴直刺入肌层,埋入2cm0号羊肠线。外盖敷料。15天埋线1次,3次为一疗程。

    按语

            贫血的病理变化涉及到脾、肝、心、肾等脏,其治疗原则总以养血益气为主,故本法取穴以脾俞、肝俞、膈俞为主,辅以多气多血的阳明经及脾经穴位,既补先天之根,又培后天之本,可起健运脾胃,促进生化、补养精血的作用。若用结合药物及食疗,则更能提高疗效。若有出血倾向者,埋线时勿损伤血管,以免引起较多出血。

            同时应积极医治原发疾病,去除病因,以治其本,防治钩虫病、痔疮、月经过多等引起出血的疾病,避免服用可能引起贫血的药物、避免接触毒物或放射线。增加营养,注意进食含铁及蛋白质较多的饮食。慎起居,适寒温,尽量减少感染机会。

    大荆医疗技术研究院——专注针灸适宜技术委培及医械研发与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