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又称儿童多动综合征,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中医一般将本病归于“失聪”,“健忘”,“疳症”,“虚烦”,“不寐”,“妄动","妄为”等范畴。
【病因病理】
本病的病因常有以下几个方面: (1)轻微脑组织损害; (2)妊娠时病毒感染,服药、新生儿室息,产伤,多种原因导致脑缺氧、脑损伤等; (3)遗传因索; (4)维生素缺乏,食物过敏: (5)心理因素与不良的家庭教育方法及环境有关; (6)外界环境与教育方式因素。由于以上各种因素,均可导致患儿的脑功能轻微障碍,脑内神经介质代谢异常,神经介质的有效浓度不够,影响信息传递,以致难以控制自己。从而导致本病。
中医学认为多动症的产生,先天禀赋是本病的内因,加之后天失调,产伤或其他病所伤以及教育不当,皆可导致本病.其病机是,脏腑功能失常阴阳平衡功能失调,而致神不守,魂不安,思不固,志不坚,这些症状与心肝、肾有密切关系。
【临床表现】
多动症是一组症状群,表现复杂多样,以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为最常见,还有情绪不稳、冲动任性,知觉和认识功能障碍、学习困难等。 注意力涣散,上课时思想不集中,坐立不安,喜作小动作,活动过度。情绪不稳,冲动任性,动作笨拙,学习成绩一般低丁同龄同学,但智力一般正常。多见于学龄儿童,男性多于女性。
【治疗方法】
方一:注线法 [取穴] 双侧手三里,足三里。 [方法] 使用一次性穴位埋线针,将磁化的蛋白线剪成0.8~1.2cm长度,冲洗后放入针头内,不用局麻,像注射一样直接快速破皮进入穴位及一定的深度,待患者局部得气后用针芯推人蛋白线后出针,用消毒棉签局部压迫止血并常规消毒后,用无ó创可贴盖上。埋线治疗期(15天埋线1次,2次1疗程)和埋线巩固期(1个月埋线1次,2次1疗程)。
方二:注线法 [取穴] 心俞,肝俞,脾俞,肾俞、天冲。2神门,内关、昆仑、外丘、强间。 [方法] 穴位消毒局麻后,将00号羊肠线置于9号穿刺针内,刺人穴内,背俞穴中。肾俞直刺3cm,埋人羊肠线1cm,其余背俞穴斜刺3cm,埋人羊肠线1cm;头穴平刺,埋入羊肠线1.5cm,四肢穴直刺,埋人羊肠线0.5~1cm,用补法。两组穴交替使用,20天埋线1次,5次为一疗程。
【典型病例】
例1:患者,男,11岁,学生。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嬉闹好动,成绩处于班级中下水平,且经常感冒, 消化不良。经过用方一1个疗程的治疗,老师和家长都反映其上课以前注意力集中,能安静听讲,能举手回答问题,随访18个月,患儿成绩已上升至班级上游水平,消化不良也有明显好转,且不再容易感冒,综合身体素质也提高了。
例2:李某,男,12岁。 近年来出现多语多动现象,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东张西望,成绩差, 对人不懂礼貌,夜间多汗,遗尿,在外院诊断为儿童多动综合征,用方一埋线治疗6个疗程后,患儿情绪稳定,语言流利、思维敏捷,行为动作正常,注意力集中,学习进步,夜间不再多汗,遗尿。随访10个月未见复发。
【处方精汇】
用注线法 取穴:四神聪、神门、三阴交、太阳。 配穴:躁动不安加太沪、内关,食欲不佳配中脘,足三里。 方法:将00号羊肠线剪成lcm穿人9号埋线针巾。右于持针,先刺人穴位得气后,用针芯将羊肠线推至穴内,然后用尢菌纱布覆盖,每次埋线间隔20天左右。
【按语】
治疗期间,注意饮食营养,合理安排作息时问,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宜让孩子吃些动物鲜脑、鲜汤、脊骨汤、不宜食油炸、香甜 ,油大的食物,要让孩子多吃水果、蔬菜,不宜吃小食品、雪糕,不喝饮料。
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反应,注意坚持治疗,如果治疗有效后。仍应继续给予一段时间的巩固,以免突然停止治疗后出现反跳。对于本病,心理治疗亦很重要,老师和家长要多给予鼓励,培养学习及其他有益的兴趣,切莫动不动就训斥,甚至打骂。树立治疗信心,使孩子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白制力。不能过分溺爱顺从,注意纠正任性、固执。不宜观肴激烈的武打动画片,避免夫妻吵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