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535|回复: 0

    [外科] 【骨科疾病】 梨状肌综合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3 21: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综合征是指由于梨状肌变异或损伤,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起的以一侧臀腿痛为主要症状的病症,属中医学之“臀部伤筋”、“痹证”范畴。

    病因病理

            本病常因先天变异,或感受风寒湿及髋关节过度内旋、外旋、外展或由蹲位变为立位时,梨状肌急剧收缩牵拉,肌膜破裂或有部分断裂,梨状肌出血,炎性水肿,并呈痉挛状态,压迫刺激从梨状肌穿过的坐骨神经而造成,也可能继发于第1、2骶神经根或骶丛神经受刺激引起梨状肌痉挛所致。

            中医学认为本病病机是由局部受损,气滞血瘀,脉络受阻,复感风寒湿邪致经络痹阻,不通则痛,病位在筋脉肌肉,病性以邪实为主。

    临床表现

            大多有扭伤及夜间受凉史。臀部深在性酸胀,伴坐骨神经痛症状,疼痛可放射至下肢小腿外侧腓总神经分布区,行走跛行,常在夜间发作,大小便、咳嗽均可引起疼痛,可向小腹及大腿内侧扩散,阴部不适或阴囊睾丸抽痛。日久可见患肢肌肉萎缩。局部压痛明显,直腿抬高试验50度为阳性,但70度以上疼痛减轻,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

    治疗方法

    方一:注线法
    [取穴] 阿是穴、承扶穴,腰骶部疼痛加肾俞透大肠俞。
    [方法] 局部常规消毒局麻,然后剪取0~1号羊肠线3cm,将其穿入制作好的9号埋线针管中。再作垂直快速进针,当针尖达局部梨状肌时,寻找强烈针感向臀下部或下肢放射后,缓慢进针,边退边推针芯,回至皮下时快速拔针,用创可贴固定。埋1次即为1个疗程,一般7天左右行第2个疗程。

    方二:注线法
    [取穴] 阿是穴(在髂后上棘与股骨大转子连线中点压痛处)、承扶。配穴:小肠俞、殷门、风市、阳陵泉,腰部疼痛加肾俞透大肠俞。
    [方法] 患者侧卧屈膝位。患侧在上。均匀用力寻找压痛点,皮肤消毒局麻。用7cm长16号埋线针,用4号3cm长度的药线,双手持针。快速入皮,缓慢进针5~6cm,以贯通梨状肌筋膜,有异感时退针少许,缓慢推动针芯,埋植在梨状肌内。为使梨状肌快速松解,可在原进针点向梨状肌的上方,下方埋入3cm的4号肠线各一根。以加强治疗效果。配穴依法埋入2cm的4号肠线各一根。创可贴固定。若一次治疗未愈,2个月后再治疗一次。

    典型病例

    例1:万某某,男,53岁。
            主诉:2年前不慎扭伤髋部,左侧臀部刀割样疼痛,并向腿后、小腿外侧放射,在区市某两大医院都诊为梨状肌综合征,经封闭后疼痛减轻,但反复发作。就诊前2天因受凉疼痛复发,并渐加重,患侧臀部呈持续性“刀割样”剧痛,用拇指可触及梨状肌呈局限性束状隆起,压痛明显,小腿外侧、外踝部压痛亦较明显,诊断为梨状肌综合征。在阿是穴、承扶埋线治疗,15天后痊愈,随访2年无复发。

    处方精汇

    用扎埋法。
    [取穴] 1)粱丘、悬钟;2)秩边、委中,殷门;3)环跳 、承山。穴位消毒局麻后,在穴旁1cm处皮纹切开3cm,以血管钳尖端由切口斜探主肌层中的敏感点加压按摩,然后用1号羊肠线由切口进入经穴位深层,穿过穴位对侧2cm处出针,来回抽动刺激,再由出针处刺入,经穴位浅层穿过,于原切口穿出结扎,线结埋于切口深部。外加缝合后外盖敷料,未愈3个月后重复手术。

    按语

            梨状肌综合征用埋线疗法治疗,有一定效果,顽固者可使用针刀加埋线的方法治疗,即将穿刺针刺入达患部出现酸胀感后,施以疏通和剥离手法,然后注入(利多卡因5m1,泼尼松龙1ml,维生素B121ml)混合的松解液,最后注入3cm羊肠线,取得良好效果。

            临床时也可选用白环俞、中膂俞、肾俞、阿是穴、长强、环跳、承扶、飞扬、承山,用注线法平补平泻,每周埋线1次,6次为一疗程。

           避免患部受凉和过于劳累。 纠正不良姿势,配合推拿治疗。给予TDP及红外线患部照射。

    大荆医疗技术研究院——专注针灸适宜技术委培及医械研发与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