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针灸医生 于 2019-9-15 21:15 编辑
肥胖的分类
肥胖的分类,中西医有着各自的表述方法,但基本上是按肥胖的形成原因而归类的。
一、西医的肥胖分类
西医通常根据肥胖的成因,将其归为三大类,即单纯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和遗传性肥胖。
1. 单纯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是一种非病理性的肥胖,一般没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和特殊症状,它的发生和发展往往与环境、生活习惯、年龄、性别有关。肥胖患者中95%的肥胖属于单纯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又可分为三种,一是体质性肥胖,二是获得性肥胖,三是水、钠潴留性肥胖。
(1)体质性肥胖 通常出现在患者半岁左右。 这种肥胖的特征是脂肪细胞数量增多,细胞体积比同龄人大,饮食亢进,摄入过多,运动量不足,并且对膜岛素不敏感。
(2)获得性肥胖 一般从20~25岁开始发生,主要是营养过剩(特别是糖的摄入过多)、运动量不足。 虽然这个阶段细胞的数量没有增加,但脂肪细胞过于肥大,使脂肪过多地蓄积,最后导致肥胖。一般中青年人的中、轻度肥胖及某些老年性肥胖,基本上属于获得性肥胖。
(3)水、钠潴留性肥胖 又称特发性肥胖,多见于生殖期及更年期女性,与雌激素分泌的增加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醛固酮分泌增多及静脉回流等因素有关。脂肪主要分布在大小腿,臂部,腹部及乳房等处。体重早晚变化在1000克以上(正常人为400克左右)。
2. 继发性肥胖
继发性肥胖是一种继发于其他疾病而引起的肥胖,大都由内分泌代谢异常而引起,症状比单纯性肥胖明显,因此又称病理性肥胖。由于继发性肥胖的病根是某种疾病,肥胖仅为它的症状而己,只要治愈了原发疾病,肥胖也会随之而消失。如果是药物不良应应而引起的肥胖,一般只要停用这种药,这种肥胖也就不治而愈了。
3. 遗传性肥胖
遗传性肥胖,主要是肥胖的遗传基因在起作用,并且与家庭的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也有密切关系。
据研究,父母双方均为肥胖者,那么子女60%~80%会遗传肥胖,父母双方如一人为肥胖者,那么其子女遗传肥胖的概率为40%,如果父母双方均是正常体型的话,那么子女成为肥胖者的可能性只有10%。而这种因遗传而引起的肥胖,就是遗传性肥胖。
二、中医的肥胖分类
肥胖作为病症,我国古代医学专家早就有专著,如中医名著《黄帝内经》中就有不少关于肥胖病的记载。 如《素问·通评虚实论》就指出“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素问·示从容论》更是指出肥胖症的病机是“肝虚、肾虚、脾虚、令人体重烦冤。先人指出的膏就是脂肪,中医认为脂膏是由水与精微所化生,属于人体津液,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因此,脂膏的化生、运化与水谷精微的吸收利用必须依赖于胃的受纳、脾的运化、肝的疏泄、肺气之通调、心脉之流畅、肾之气化开合,才能化为汗、涕、粪尿素等及时排出体外,这一过程就是中医指的人体脂肪的化生,利用及排泄。一般情况下,中医认为人体脂膏的吸收、利用、排泄是相对平衡的。但是当人体某些机体失职,就会过多地摄入肥甘厚味之物,造成体内脂膏积聚过多,化为痰湿脂浊,阻滞于经脉,充斥于肌肤腠理及脏腑三焦,从而引发肥胖。因此,中医将肥胖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胃热滞脾型
这类肥胖者的主要表现有:体形肥大,食量出奇地大,而且容易感到饥饿,平时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针对这类肥胖者,医生一般以清胃泻火为主,辅以消导。
2. 脾虚湿阻型
此类肥胖者,一般神疲乏力,虚弱水肿,便秘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濡细。中医一般采用健脾益气,渗水利湿的疗法达消肥减脂的功效。
3. 炎浊中阻型
此类肥胖者,一般喜欢甜食,周体肥胖、大腹便便,精神萎靡,特别容易嗜睡,平时口黏涎多,舌苔呈白腻,脉滑。中医针对此类肥胖者,重点化痰排浊,理气消胀,以痰消气顺胀除,适用于贪食肥胖者。
4. 牌肾阳虚型
此类肥胖者形体肥胖,形寒肢冷,大便稀次数频繁,进食后易腹胀消化差,精柙疲乏喜嗜睡,舌苔呈淡白,脉沉细。针对此类肥胖,中医则用温肾健脾、利水化饮疗法。
5. 胃腑实热型。
此类肥胖者面色红润,肥胖健壮,平时饮食不节且极易饥饿,由于代谢功能差,大便秘结,口干舌燥,舌头发红舌苔泛黄,脉滑数。此类肥胖中医一般采用清泻胃热、通腑下便疗法。
6. 阴虚内热型
此类肥胖者外形肥胖,有低热盗汗、头昏眼花、腰酸腰痛、口燥咽干等症状,舌头发红舌苔少,脉细数。中医针对此类肥胖,采用滋阴降火疗法,泻浊除湿清热。
7. 肝郁气滞型
肝郁气滞型肥胖者一般形体肥胖,烦躁易怒,胁肋胀痛,口苦舌燥,腹胀纳差,女性还会有月经不调的症状。检查舌苔,舌淡苔燥,脉弦。针对肝郁气滞型的患者,中医采用疏肝理气,健脾消胖的疗法。
8. 气滞血瘀型
气滞血瘀型肥胖者,一般外形肥胖丰满,面色紫暗,胸闷胁肋,夜寐不安,大便秘结,舌质暗红,舌苔稍薄,脉沉涩。对于瘀血型的肥胖,中医则采用行气散结、活血化瘀的疗法。以养血活血、舒肝行气、和血散结,以达到活血化瘀、行气散结的减肥功效。
三、穴位埋线减肥
微创穴位埋线减肥瘦身,是将蛋白线埋植在人体穴位或一定的部位里,利用生物蛋白线对穴位所产生的持续性刺激作用,从而调整人体的内分泌、神经系统及新陈代谢,来健脾益气、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气血,最终达到减肥的目的。穴位埋线减肥最大的优点是能对肥胖产生双向调节的作用,一方面能有效地抑制患者过于旺盛的食欲,抑制患者亢进的胃肠消化吸收,减少热量的摄入。另一方面也能刺激患者过于迟钝的交感神经,促进其活跃起来,增加能量的消耗,加速体内脂肪的分解。
穴位埋线减肥瘦身,其实是针灸减肥的延伸和发展,减除的是人体中的脂肪,而不仅仅是水分,而且反弹率极低。对于患者而言,穴位埋线减肥瘦身可以免除其他针灸减肥必须天天“打针”的痛苦和烦恼,一次埋线可维持15~30天。 因此, 此法被公认为最健康,最省时,最安全,最有效的减肥痩身疗法。
1. 穴位埋线减肥的操作方法
穴位埋线减肥瘦身的辅助器具并不多,主要的器具为一次性微创埋线针。穴位埋线前应在埋线的穴位上应用麻醉枪做局部麻醉,麻醉通常选用 2%的利多卡因。减肥埋线操作方法,即应用一次性埋线针埋线法。每次埋线可选用10个以上穴位,一般20~30天埋线一次,此时埋线用的生物蛋白线和甲壳素线已被吸收,可以再次使用上次使用过且有效的腧穴埋线,也可另选其他辅助穴。
(1)一次性微创埋线针埋线:一次性微创埋线针埋线,看似有些可怕,其实仅在皮肤的表皮进针,不会对机体造成任何的伤害,一次性埋线针埋线在操作前会做局部的皮肤麻醉,没有任何的痛感。
理线前先将所涉及的皮肤作常规消毒,然后用 2%的利多卡因作表皮麻醉枪麻醉。接着用镊子取一段长为5厘米的00号生物蛋白线,放置在埋线针的针管内,后接针芯。再用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捏起进针部位的皮肤,右手持针,快速刺入皮肤,然后把针送到所需的深度,当得气后,针芯不动,一边退出针管,将生物蛋白线埋植到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脂肪层中去,再在针孔上碘伏消毒,并盖上消毒棉纱,用防过敏胶布固定即可。
(2)穴位埋线异常情况的预防:穴位埋线有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主要是受术部位的感染。概率相当低,如消毒不严或植入的线头露在皮肤外,那么还是有可能导致感染的,如发现感染化脓,应及时抽出植入的线,作对症的抗感染处理。
此外,穴位埋线不宜太深,以免伤及内脏;在神经干及大血管分布较多的部位埋线,有可能伤及神经干和血管,原则上这些地方是不能埋线的。只要严格按规定操作,这些异常情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3)穴位埋线减肥的辨证论治:穴位埋线减肥的辨证论治很重要,否则即使将线埋入了穴位,但如不对证,那么就不可能取得减肥瘦身的效果。
穴位埋线减肥最有效的有三种:一是脾虚湿盛型肥胖;二是胃热湿阻型肥胖;三是脾肾阳虚型肥胖。
【脾虚湿盛型肥胖】
主要症候:形体肥胖,神疲乏力,胸闷气短,少气懒言,自汗,喜卧少动,肢体困重,腹胀食少,易倦嗜睡,大便黏滞不爽,口淡纳呆,月经量少或闭经,舌质淡红或淡胖,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或沉滑。
选穴:中脘、水分、气海、天枢、足三里、大肠俞、脾俞、胃俞(以上为主穴),丰隆、阴陵泉(以上为配穴)。
疗效分析:脾虚湿盛型肥胖典型是虚证,脾虚必然会导致脾失健运,使水湿运化出现异常,水液无法排出体外而在体内停滞,从而形成痰、湿、饮等致肥胖产生的病理产物。因此脾虚湿盛、脾失健运,患者必然会出现四肢乏力酸软、面色枯黄无华等病症。穴位埋线减肥的治疗原则为健脾益气、和胃化湿,只有脾气盛了,才有可能推动健运,只有健运正常了,湿阻内盛才能得以化解。因此本方选用的穴位无不与脾胃的调理有关。如脾俞是调理脾胃的主穴,与之相配的中脘穴可理气和胃、降逆利湿;水分穴可调理脾胃、消积利水,气海穴可补气和中,主治水肿:胃俞则调理胃气、大肠俞调理肠腑:而足三里穴更是了得,既可调理脾胃、补养气血,又可调和气血;至于本方的配穴丰隆穴更是清神畅气,健脾化痰的重穴;配穴阴陵穴也有着宽胸理气、平肝降边的疗效。
每次穴位埋线治疗时可选用其中3~4个穴位,取穴时应单侧取穴,左右交替使用。
【胃热湿阻型肥胖】
主要症候:形体健壮,消谷善饥,嗜食肥甘酒肉,面色红润,口舌干燥、口臭牙湘;渴喜冷饮,头胀目眩,肢体困重,胸闷腹胀,恶心多痰,神疲身重,舌红,苔溥或微更腻,脉弦或滑数。
选穴:气海、水分、中脘,天枢,足三里、脾俞、大肠俞、胃俞(以上为主穴),曲池(以上为配穴)。
疗效分析:胃热湿阻型肥胖为实证,胃在中医理论中是与肥胖有着直接因果关系的脏腑。当胃蕴内热,食欲过于旺盛,不仅会出现进食增多的现象,而且还会影响脾的健运功能,致使水湿运化异常,水液在体内停滞,最后形成湿阻、痰饮等易引起肥胖的病理产物。因此中医的治疗原则为和胃化湿、清泻胃热,只有待湿去胃热下降,才有望解除此类肥胖的困扰。纵观本方埋线的穴位无不是调理胃腑的要穴,其中足三里可调理脾冒、补养气血、调和气血:水分穴可调理脾胃、消积利水:中脘穴可理气和胃、降逆祛湿:天枢穴调气和中、降胃热:当然还有大肠俞、脾俞、胃俞,更是调理胃气,降胃热的必用穴位。本方中的配穴曲池穴也是和胃化湿、清泻胃热不可缺少的穴位,其清热利湿、疏风解表,调和营血的功效,更能助本方一臂之力。
【脾肾阳虚型肥胖】
主要症候:形体虚胖,面部和肢体水肿,下肢尤甚,以手按之可凹陷下去且不易恢复,四肢不温,腰部冷痛酸重,神疲畏寒,面色晦暗或苍白,心悸气短,小便短小,舌质淡胖,脉沉细或沉迟。
选穴:足三里、大肠俞、脾俞、胃俞、水分、天枢、气海、中脘(以上为主穴),肾俞(以上为配穴)。
疗效分析:肾虚型肥胖是典型的虚证。肾在中医中与肥胖的因果关系是最为密切的脏器之一。
肾藏精,主水液。肾中精气的气化作用往往直接影响人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对体内津液的代谢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如果肾气虚弱,那么必然会影响水液的代谢平衡,从而也可出现水液的内停、积聚,聚湿生疾,痰湿致肥胖。本方遵循温肾助阳、固摄肾气,行气利水的治疗原则;对肾虚型肥胖者,施以多穴位的埋线调治。其中多个穴位具有益肾补气的功效,对肾虚型肥胖有着很好的调治作用,如气海穴具有补气调气、补中益肾的功效,主治五脏气虚之证,是不可多得的益肾补气良穴; 足三里穴也具有调和气血,补养气血的功效;天枢穴则可调气和中、益肾补气;而本方的配穴肾俞,更是壮腰健肾的要穴,对治肾虚,补肾气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方在埋线治疗时,每次可选3~4个穴,应单侧取穴,左右交替使用。
2. 常用的四大减肥要穴
人体中的减肥穴位有很多,但其中有四个穴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就是天枢穴、滑肉门穴,内庭穴及带脉穴。
(1)天枢穴:天枢穴位于腹部中部,距脐中旁开2寸处,左右各有一个相对点。中医把人的胸腹腔泛指天地,认为胸为天,腹为地,而天枢穴正好在天地之间,是天地之气转换的枢纽,故名为天枢。
天枢穴属胃经,而胃与脾相表里,只有胃的功能正常,才能使脾的运化和排浊功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水湿就无法在人体中停滞,痰湿就很难形成。此外,天枢处于横结肠屈曲回折之端,刺激天枢穴有助于腹下脏气的运行,帮助肠道中的水谷气化吸收水分增加蠕动之力,因此对调中和胃、通便化痰十分有效。
(2)滑肉门穴:滑肉门穴在减肥中常被忽略,其实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且效果十分明显的减肥要穴。滑肉门穴属胃经,位于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处即乳头和脐中线的中点向下画一条竖线,然后以肚脐向上1寸的位置横向画一条横线,两线相交的那个点便是滑肉门穴。滑,指的是“滑物通利”的意思,即食物从胃进入小肠的关口。本穴内应腹膜油脂,外应松皮软肉,主分水谷精血,滑利果肉米茶,因而称之为“滑肉门”。由于滑肉门是胃和小肠交界处,这道门的润滑与否,往往决定营养物质能否顺利地被吸收,代谢的废物能否顺利地排出体外 。肥胖者常因滑肉门不够润滑,导致体内痰湿过多而引起肥胖。因此,通过埋线刺激滑肉门,能有效地将痰湿分泌出来,最终达到减肥的目的。所以,痰湿体质、脾虚而引起的肥胖,刺激滑肉门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内庭穴:内庭穴是位于足背上第二、三趾间缝纹端处,由于此穴十分隐蔽,因此在减肥穴位中很难排上名。其实此穴是四大减肥要穴之一,正因为内庭穴隐蔽在足趾间,古文意为“深处为内,居处为庭”故名为“内庭”。
内庭穴也属胃经,是一个能调节食欲的穴位。肥胖者往往食量奇大,而食量大的人往往胃火极旺,因此特别能吃。而内庭穴有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泻胃火,只要刺激内庭穴,胃火过旺的人,就能将胃火降下来,从而降低食欲。食欲降下来了,那么对减肥无疑是极大的贡献。所以,将内庭穴列为四大减肥要穴之一。
(4)带脉穴:在人的经络中有一条环绕腰腹部的经络,那就是带脉。不过带脉上有许多减肥穴位,带脉穴是其中的一个穴位。带脉穴位于带脉与胆经的交会处,有人形容带脉像一条皮带束在腰间,有防止裤子松垮的意思。如果这条皮带松弛了,那么腰腹部的肉就会松弛下来,赘肉便会乘虚而入,引起腰腹部的肥胖。而带脉穴之所以被列为四大减肥要穴之一,因为只要使用埋线刺激带脉穴,往往可以十分有效地恢复带脉的约束力,消除腰腹间的脂肪,收紧腰腹部的肌肉,达到减除腰腹部肥胖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