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788|回复: 0

    拔罐疗法是传统中医外治法之一,平衡拔罐您了解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18 08: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平衡拔罐知多少?


    拔罐疗法是最传统的中医外治法之一,一直以来都受到老百姓的青睐。

    科室自开展新技术平衡火罐疗法以来,受到患者的欢迎。







    什么是平衡拔罐?

    平衡火罐法是以中医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在传统罐法(以坐罐为主)的基础上配合闪罐、揉罐、走罐、抖罐、留罐等多种拔罐方法。

    通过手法和火罐的温热效应,泄中有补、补中有泄,发挥其最大功效。

    达到有效激发经气,治疗脏腑病,调理肝脾肾,使机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它的适应范围非常广泛,有肩周炎、肩颈痛、腰背酸痛、腰椎间盘突出症、风寒型感冒及带状疱疹等。




    罐的种类有哪些?

    罐的种类多种多样,如:竹罐、陶罐、玻璃罐、抽气罐。




    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是玻璃罐。

    优点是:质地透明,使用时,可以观察拔罐部位皮肤充血、瘀血程度,便于随时掌握情况。

    在家庭中推荐使用抽气罐,罐内负压可根据病人的体质情况随意调整,易于观察罐内皮肤变化,便于掌握拔罐时间。

    使用更安全,无烫伤之忧;操作简便,不易破碎。




    平衡拔罐的方法




    闪罐

    以闪火法或抽气法使罐吸附于皮肤后,立即拔起,反复吸拔多次,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淤血,罐体底部发热为度。

    多用于感冒、皮肤麻木、面部病症、局部疼痛、中风后遗症或虚弱病症等。

    游走罐

    又名推罐法、拉罐法。

    拔罐时,先在罐口或吸附部位的皮肤上,涂一层润滑油。

    再将罐吸拔于皮肤上,再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罐体,前后推拉,或做环形旋转运动,如此反复数次,至皮肤潮红、深红或起痧点为止。

    此法适宜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适用于急性热病或深部组织气血瘀滞之疼痛、外感风寒、神经痛、风湿痹痛及较大范围疼痛。

    留罐

    又名坐罐法,拔罐后将罐留置10分钟,使浅层皮肤和肌肉吸入罐内。

    轻者皮肤潮红,重者皮下瘀血紫黑。

    多用于深部组织损伤、颈肩腰腿痛、关节病变等。

    肌肤反应明显、皮肤薄弱、年老与儿童留罐时间不宜过长。

    如果患者感觉拔罐部位发热、发紧、发酸、凉气外出、温暖舒适、思眠入睡为正常得气现象。

    若感觉太紧、太痛应给予减压自觉能承受为准;拔后无感觉为吸拔力不够,应重拔。

    拔时出现头晕、气紧、恶心、面色苍白、虚汗、四肢发冷等为晕罐,应及时取罐平卧休息,一般很快就能恢复。

    如还未缓解,应予以点按或针刺等方法处理。适用于临床大部分病症。




    刺血拔罐

    又称刺络拔罐法,即在应拔部位的皮肤经过消毒后,用三楞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

    再将火罐吸拔于点刺的部位,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

    一般刺血后拔罐留置10-15分钟。

    多用于治疗风寒型感冒、带状疱疹。

    起罐

    护士双手配合,一手拿罐,另一手用拇指或食指轻轻按下罐口边缘的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拔起。

    若罐吸附过强时,不可用力猛拔,以免损伤皮肤。

    对于拔罐所产生的水泡或血泡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小水泡一般不作处理,自然吸收,但要防止擦破。

    大水泡应先消毒后刺穿放出水液,再用无菌敷料覆盖。

    提醒

    平衡拔罐作为一种专业的治疗手段,不要在家进行平衡火罐治疗,容易对身体造成损害。建议大家到医院或正规场所接受治疗。

    文章: 李静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内分泌二科

    配图:网络(侵删)

    文章若对您有帮助,请关注@健康医学科普,非常感谢您的点赞、转发与评论的支持!

    #头条健康##中医##头号英雄主题征文,瓜分5万元#@头条健康情报局@头条健康@健康真相官


    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771368828757606924/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大荆医疗技术研究院——专注针灸适宜技术委培及医械研发与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