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广播
Follow
群组
Group
动态
Space
淘帖
Collection
日志
Blog
相册
Album
分享
Share
记录
Doing
排行榜
Ranklist
搜索
搜索
热搜:
埋针
埋线
减肥
美容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针灸界
»
论坛
›
针灸学堂
›
中医基础理论
›
【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二、经络学说的应用 ...
图文热点
返回列表
查看:
1623
|
回复:
0
[第4章 经络]
【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二、经络学说的应用
[复制链接]
针灸学堂
针灸学堂
当前离线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0-3-27 09: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二、经络学说的应用
经络学说不仅可以用来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而且在阐释疾病病机变化,指导疾病诊断与治疗方面,也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一)阐释病机变化
在疾病状态下,经络又是病邪由表及里、体内病变反映于体表、脏腑病变传变的途径。
1. 外邪由表传里的途径
由于经络内属于脏腑,外布于肌表,因此当体表受到病邪侵袭时,可通过经络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次向里传变而波及脏腑。如外邪侵袭肌表,初见发热恶寒、头身疼痛等症状;因肺合皮毛,表邪不解,久之则内传于肺,出现咳嗽、胸闷、胸痛等症状;肺经和大肠经相互络鼠 故又可伴有腹痛、腹泻或大便燥结等大肠病变。正如《素问·缪刺论》所说:“夫邪之客干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人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人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
2. 体内病变反映于外的途径
由于内在脏腑与外在形体、官窍之间,通过经络密切相连,故脏腑病变可通过经络的传导反映于外。临床上常用经络学说阐释五脏六腑病变所出现的体表特定部位或相应官窍的症状动体征,并可用“以表知里”的思维方法诊察疾病。如足阳明胃经人上齿中,手阳明大肠经,下齿中,故胃肠积热可见齿龈肿痛;足少阳胆经入耳中,故胆火上扰可致耳暴鸣或暴聋;手少阴心经之别络上达于舌,故心火上炎可见舌尖碎痛或口舌生疮;足少阴肾经别入跟中,故肾精亏虚可见足跟部绵绵作痛。
3. 脏腑病变相互传变的途径
脏腑病变的相互传变,也可用经络学说来解释。由于脏腑之间有经脉相互联系,所以脏脐的病变可以通过经络传到另一脏腑。再如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相互络属,故心热可移于小肠而致小便黄赤甚则尿血。足少阴肾经“人肺”“络心”, 故肾水泛滥,可以“凌心”“射肺”。
(二)指导疾病诊断
经络循行起止有一定的部位,属络相应脏腑,内脏的疾病可通过经络反映于相应的形体部位。根据经脉的循行部位和所属络脏腑的生理病机特点来分析各种临床表现,可推断疾病发生在何经、何脏、何腑,并且可根据症状的性质和先后次序来判断病情的轻重及发展趋势。
1. 循经诊断
循经诊断是根据疾病表现的症状和体征,结合经络循行分布部位及其属络脏腑进行的诊断。例如两胁疼痛,多为肝胆疾病;在胸前“虚里”处疼痛,痛连左手臂及小指,则应考虑真心痛等心脏疾病。有些脏腑经络的疾病反映在经络循行部位时并没有像上述那样有明显的征象,需要医生切、按、触摸,甚至要借助多种仪器才能检测出其异常反应。如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一些患者在经络循行通路上,或经气聚结的某些穴位处,有明显的压痛,或有条索状、结节状反应物,或局部皮肤的色泽、形态、温度等发生变化。根据这些临床表现,可辅助病证的诊断。如中府穴压痛或肺俞穴出现梭状或条索状结节,可以显示肺脏的疾病;阑尾穴明显压痛,多为肠痈;横骨压痛,多反映月经不调或遗精。有的压痛还与疾病的证型有关。如阳明经头痛在阳白穴压痛,太阳经头痛在天柱穴压痛,高血压性头痛在期门穴压痛者多为肝火上炎,在京门穴压痛者多为肾阴亏损。此外,还有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足太阳膀胱经的背腧穴阳性反应均与相应脏腑的病变呈对应关系。
2. 分经诊断
分经诊断是根据病变所在部位,详细区分疾病所属经脉进行诊断。如头痛在前额者,多与阳明经有关;痛在两侧者,则与少阳经有关;痛在后头及项部,多为太阳经病变;痛在巅顶,主要与厥阴经有关。又如上牙痛,病在足阳明胃经;下牙痛,病在手阳明大肠经。此外,《伤寒论》六经辨证,也是在经络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辨证体系。
经络学说在疾病诊断中还有多方面的应用,如观察小儿手指络脉,依据络脉的颜色、长短乃结聚状态来进行判断,青色主寒主痛,赤色主热,络脉小短主气虚,络脉结聚主血瘀等。
(三)指导疾病治疗
1. 指导针灸维拿治疗
针灸、推拿疗法是以经络学说作为理论基础的常用治病保健方法。经络能够通行气血,沟通下内外,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感应传导信息,协调阴阳,同时又是病邪入侵和疾病传变的通着,利用经络的这些特性,用针灸、推拿等多种方式刺激腧穴,以达到调理经络气血及脏腑动能,扶正祛邪的治疗目的。腧穴是经络气血转输交会之处,又是病邪侵入脏腑经络的门户, 所似刻滋特定腧穴,通过经气的传导作用和脏腑的反应来调整人体气血和脏腑功能,可恢复体内阴阳的相对协调平衡。由于经络在人体分布上呈密切联系的网状结构,因而针灸推拿在治疗学中有着整体性调节的特点,即刺激腧穴可在不同水平上同时对机体多个器官、系统的正常或异党功能产生影响。如在针刺麻醉产生镇痛效应时,还对有关系统的功能实施多方面的调节,医而手术中干扰减少,血压、脉搏维持稳定,同时术后切口疼痛程度轻,合并症少,恢复加你。因比,针灸的调节作用大多不是直接针对致病因子或病变组织,而主要是通过调节体内失衡约经终气血和脏腑功能而实现的,是既可纠正异常的功能状态,又较少干扰正常的生理功能的治疗方式。
针灸处方中的配穴原则,是以经络学说为指导的。经络是按一定部位循行分布的,所以取穴的基本原则是“循经所过,主治所及”。又由于经络循行有交叉纵横、错综分布的现象,所以有变通的取穴原则。常用的循经取穴,十二经表里配穴、输募配穴、阴阳配穴以及某些特定约配穴法,都以经络的循行为依据。
此外,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针刺麻醉,以及电针、耳针、头针、穴位注射、穴位结扎、穴位缪线等治疗方法,同样是在经络学说指导下创立和发展起来的。这些疗法的发展和应用,又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了经络学说。
2. 指导药物治疗
中药口服和外用治疗,是以经络为通道,以气血为载体,通过经络的传输,到达病所而发挥治疗作用的。中药四气五味理论,与经络学说的关系非常密切。经络的十二经脉病候,按经脉、脏腑及病证约寒热虚实进行总结归纳,对后世按脏腑经络辨证论治,应用药物的四气五味理论,针对病证遣药有很大启发作用。
中药归经,是不同药物与不同的脏腑经络之间存在着特殊的亲和关系和选择性作用。金·张元素(洁古)根据经络学说,在中药归经基础上,倡导分经用药,并创立 “引经报使” 理论。如《医学启源·各经引用》: “太阳经,羌活;在下者黄檗,小肠、膀胱也。少阳经,柴场;在下者青皮,胆,三焦也。阳明经,升麻、白芷;在下者,石膏,胃、大肠也。太阴经,白背药,除、随也。少阴经,知母,心、肾也。厥阴经,青皮;在下者,柴胡,肝、包络也。已上十二经之的药也。”经报使中药,叉称“的药”, 即某些药物能引导其他药物选择性地拍疗某经,装脏的疾病,类似于现代的靶向药物。中药归经理论使得药物运用更为灵活多变,反映了临床用药的一丝待殊规律。
方剂是临床针对疾病证候性质,按照君、臣、佐、使组方原则,配伍而成的中药处方。如张元索所创的“九味羌活汤”, 为分经论治的代表方剂。可见,经络学说也是指导方剂组成的主要理论之一。正如宋·窦材《扁鹊心书》说:“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盖经络不明,无以识病证之根源,究阴阳之传变。”
总之,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独特的理论,指导着疾病与证候的诊断与针灸、推拿、气功、药物治疗等多方面,故《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18913980123
微 信 咨 询
Copyright © 2008-2020
针灸界
(HTTP://ACUP.CC)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