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3986|回复: 0

    [第8章 养生与防治原则] 【第三节 治则】四、调整阴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30 13: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调整阴阳

            调整阴阳,指根据机体阴阳盛衰的变化而损其有余或补其不足,使之重归于和谐平衡。从根本上讲,人体患病是阴阳之间协调平衡遭到破坏,出现了偏盛偏衰的结果。故调整阴阳,“以平为期”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法则。《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一)损其有余

            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 适用于人体阴阳失调中阴或阳偏盛有余的实证。

    1. 热者寒之

            对“阳胜则热”所致的实热证,宜用寒凉药物以清泻其偏盛之阳热,此即“热者寒之”之法。若在阳偏盛的同时,由于““阳胜则阴病”, 导致阴气亏虚,此时不宜单纯地清其阳热,而须兼顾阴气的不足、即清热的同时,配以滋阴之品,即祛邪为主兼以扶正。

    2. 寒者热之

            对“阴胜则寒”所致的实寒证,宜用温热药物以消解其偏盛之阴寒,此即“寒者热之”之法、若在阴偏盛的同时、由于“阴胜则阳病”, 导致阳气不足,此时不宜单纯地温散其寒,还须兼顾阳气不足、即在散寒的同时,配以扶阳之品,同样是祛邪为主兼以扶正之法。

    (二)补其不足

            补其不足、即“虚则补之”, 适用于人体阴阳失调中阴阳偏衰的虚证。

    1. 阴阳互制之调补阴阳

            对“阴虚则热”所出现的虚热证,治宜滋阴以抑阳,即唐·王冰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素问·至真要大论》注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称之为“阳病治阴”。“阳病”指的是阴虚导致阳气相对偏亢,治阴即补阴之意。

            对“阳虚则寒”所出现的虚寒证,治宜扶阳以抑阴,即王冰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素问·至真要大论》注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称之为“阴病治阳”。“阴病”指的是阳虚导致阴气相对偏盛,治阳即补阳之意。

    2. 阴阳互济之调补阴阳

            对于阴阳偏衰的虚热及虚寒证的治疗,明·张介宾提出“阴中求阳”与“阳中求阴”的治法,见于《景岳全书·新方八阵》: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此即阴阳互济的方法。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因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故治疗阴虚证时,在滋阴剂中适当佐以补阳药,即所谓“阳中求阴”。治疗阳虚证时,在助阳剂中适当佐以补阴药,即所谓“阴中求阳”。

    3. 阴阳双补

            由于阴根于阳,阳根于阴,故阴虚可累及阳,阳虚可累及阴,从而出现阴阳两虚的病证,治疗时当阴阳双补。但须分清主次而用,阳及阴者,以阳虚为主,则应在补阳的基础上辅以滋阴之品;阴损及阳者,以阴虚为主,则应在滋阴的基础上辅以补阳之品。

            应当指出,阴阳互济之调补和阴阳双补两法,虽然用药上都是滋阴、补阳并用,但主次分寸不同,且适应证候有所区别。

    4. 回阳救阴

            此法适用于阴阳亡失者。亡阳者,当回阳以固脱;亡阴者,当救阴以固脱。由于亡阳与亡阴二者均为极危重证候,皆属气脱病机,故治疗时都要施以峻剂补气固脱,常用人参等药物。

            此外,对于阴阳格拒所致寒热真假病证的治疗,以反治为治则。阳盛格阴所致的真热假寒证,治宜寒因寒用;阴盛格阳所致的真寒假热证,治宜热因热用。

            总之,运用阴阳学说以指导治疗原则的确定,其最终目的在于选择有针对性的调整阴阳之措施,以使阴阳失调的异常情况复归于协调平衡的正常状态。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