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广播
Follow
群组
Group
动态
Space
淘帖
Collection
日志
Blog
相册
Album
分享
Share
记录
Doing
排行榜
Ranklist
搜索
搜索
热搜:
埋针
埋线
减肥
美容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针灸界
»
论坛
›
针灸学堂
›
中医基础理论
›
【第三节 治则】六、调理精气血津液
图文热点
返回列表
查看:
4001
|
回复:
0
[第8章 养生与防治原则]
【第三节 治则】六、调理精气血津液
[复制链接]
针灸学堂
针灸学堂
当前离线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0-3-30 13: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六、调理精气血津液
精气血津液是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理上各有不同功用,彼此之间又相互为用。因此,调理精气血津液则是针对精气血津液失调而设的治疗原则。
(一)调精
1. 补精
适用于肾精或水谷之精不足的精虚证。肾精亏虚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生殖功能低下或不孕不育,及气血生化不足等,可以填精补髓法治之。水谷之精不足,主要表现为面黄无华、肌肉瘦削、头昏目眩、疲倦乏力等虚弱状态,当治以健脾。
2. 固精
适用于生殖之精或水谷之精大量丢失的失精证。生殖之精大量丢失,出现滑精,遗精,早泄,甚至精泄不止的症状,病机多为肾气不固,故治当补益肾气以摄精。水谷之精大量丢失,表现为长期尿液混浊,并兼有少气乏力,精力不支,面黄无华,肌肉瘦削,失眠健忘等,治当补脾肾以摄精。
3. 疏精
适用于精瘀证。精瘀见于阴器脉络阻塞,以致败精、浊精郁结滞留,难以排出;或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而致的男子不排精之候,常伴有精道疼痛,睾丸小腹重坠,精索小核硬结如串珠,腰痛,头晕等症状,治当疏精、通络、散结。
(二)调气
1. 气虚宜补
肺主一身之气,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故补气主要是补脾肺之气,而尤以培补中气为重。先天之精气,依赖于肾藏精气的生理功能,才能充分发挥先天之精气的生理效应。故气虚之极,又要从补肾入手。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二者互根互用,故补气又常与补血相结合。
2.气滞宜疏
人体气机升降出入,多与肝主疏泄、肺主宣降、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有关,故气滞多与肺、肝、脾、胃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故气滞之病又以疏肝行气为先。
3. 气陷宜升
气陷宜用升提之法,所谓“陷者举之”。适用于中气下陷而见囟陷,胞睑下垂,脱肛,滑泄不止,以及冲任不固所致崩中漏下,带下,阴挺,胎动不安等。
4. 气逆宜降
气逆宜用降气之法。气逆于上,以实为主,亦有虚者。降气法,适于气逆实证,且宜暂用,不可久图。若因虚而逆者,补其虚而气自降,不得用降气之品。
5. 气脱则固
脱有缓急,故临床上有虚脱和暴脱之分。虚者补之,涩可固脱。故气脱者每于补气固本之中加入收涩之品,以补而涩之。若属暴脱者,固涩无效,应当补阳助阴,使阴固阳潜。固涩法常与补法同用,又根据证之寒热而与温法或清法同用。气属阳,故气脱之治,多温补与固涩同用。
6. 气闭则开
气闭多有清窍闭塞而昏厥,故又称开窍通闭。开窍有温开、凉开之分。气闭有虚、实之别,实则邪未减而正未衰,治当开其闭:而虚则为内闭外脱之候,当予以补气养血,回阳固脱之品。
(三)调血
1. 血虚则补
心主血,肝藏血,脾生血统血,肾精可化而为血,血虚多与心、肝、脾、肾有密切关系,故补血又当区别具体情况结合补脏治疗。气为阳,血为阴,气能生血,血能载气,根据阳生阴长的理论,血虚之重证,于补血方内常加入补气药物,可收补气生血之效。血虚与阴虚常常互为因果,故对血虚而兼有阴虚者常配伍补阴之品,以加强其作用。
2. 血瘀则行
血瘀治以活血、理血,总以祛瘀为要。血瘀有寒、热、虚、实之分,其治当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3. 血寒则温
血寒治以温经散寒为主,由于血寒多致血瘀,故常配伍通经活络、和血行血之法。
4. 血热则凉
血热治以清热凉血为主。血得寒则凝,得温则行。血热可致血不循经而出血,故又用凉血止血之法。应用清热凉血和凉血止血等寒凉药物,要中病即止,不可过剂。出血而有明显瘀滞者,不宜大剂寒凉止血,必要时配合活血行血药。
5. 出血则止
出血宜止血、有收敛止血、凉血止血、温经止血、化瘀止血之分。正确地运用止血法,必须分清出血的原因、性质和部位而证施治,切勿一味止血,即“见血休治血”之谓。
(四)调津液
1. 滋养津液
适用于津液不足而致的肺燥、胃燥、肠燥等。调治方法,一是摄入足量的水液,二是用滋阴润燥的药物。若为实热伤津者,治宜清热生津。
2. 祛除水湿痰饮
适用于水湿痰饮证。其中,湿盛者宜祛湿、化湿或利湿;水肿或腹水者,宜利水消肿;痰饮为患者,宜化痰逐饮。水液代谢障碍多责之肺、脾、肾,故水湿痰饮的调治,从脏腑而言,多从肺、脾、肾入手。
(五)调理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1. 调理气与血的关系
(1)气病治血 气血互相维附,气虚则血弱,气滞则血瘀,气陷则血下,气逆则血乱,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凝。气病则血随之亦病。故《医家四要》曰:“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即病矣,则血不得独行,故亦从而病焉。是以治气药中必兼理血之药。”即气病治血的理论依据。气虚宜顾其血弱,气郁宜顾其血滞,气逆宜顾其血乱,而求于气血冲和。
(2)血病治气 气病血易病,血病气易伤,气血两者,和则俱和,病则同病。“气血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阳在滋阴之上”(《医宗必读·水火阴阳论》)。此为治血之准则。治血必调气,气和则血宁。血虚者,补其气而血自生。血瘀者,行其气而血自调。出血者,调其气而血自止。
2. 调理气与津液的关系
气虚而致津液化生不足者,宜补气生津。气不行津而成水湿痰饮者,宜补气、行气以行津;气不摄津而致体内津液丢失者,宜补气以摄津。津停而致气阻者,在治水湿痰饮的同时,应辅以行气导滞;气随津脱者,宜补气以固脱,辅以补津。
3. 调理气与精的关系
气滞可致精阻而排精障碍,治宜疏利精气;精亏不化气可致气虚,气虚不化精可致精亏,治宜补气填精并用。
4. 调理精血津液的关系
“精血同源”, 故血虚者在补血的同时,也可填精补髓;精亏者在填精补髓的同时,也可补血。“津血同源”, 病机常有津血同病而见津血亏少或津枯血燥,治当补血养津或养血润燥。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18913980123
微 信 咨 询
Copyright © 2008-2020
针灸界
(HTTP://ACUP.CC)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