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502|回复: 0

    [第7章 内科症证] 第二十六节 腹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8 16: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十六节 腹痛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的疼痛。因腹内有许多脏腑,且为诸多经脉所过之处,故腹痛可见于多种脏腑疾病。

            腹痛的发生常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劳倦体虚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腹,与肝、胆、脾、肾、膀胱、 大小肠有关。若脏腑气机阻滞不通或行于腹部的足阳明、足少阳、足三阴经、冲任带脉功能失调均能导致腹痛。基本病机是腹部脏腑经脉气机不通,或脏腑经脉失养。

            西医学中,腹痛多见于急慢性肠炎、胃肠痉挛、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中。

    【辨证要点】

            主症 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疼痛。若发病急骤,痛势剧烈、拒按,多为实证;病程较长,腹痛缠绵、喜按,多为虚证。

            寒邪内阻:腹痛急暴,得温痛减,遇冷则甚,四肢欠温,口不渴,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紧。

            饮食积滞:暴饮暴食后脘腹胀痛,拒按,嗳腐吞酸,恶食,得吐泻后痛减。苔厚腻,脉滑。

            肝郁气滞:腹痛胀闷,攻窜不定,痛引少腹,得嗳气或矢气则胀痛减轻,遇恼怒加剧,药太息。苔薄白,脉弦。

            中虚脏寒:腹痛隐隐,时作时止,喜热恶冷,痛时喜按,饥饿劳累后加剧,大便溏薄,袖疲怯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瘀血内停:痛势较甚,疼痛固定不移,刺痛。舌质紫暗,脉弦或涩。

    【治疗】

    1. 基本治疗

            治法 通调腑气,缓急止痛。取相应的募穴、下合穴为主。

            主穴 中脘 天枢 关元 足三里

            配穴 寒邪内阻配神阙;饮食积滞配下脘、梁门;肝郁气滞配期门、太冲;中虚脏寒配隐俞、神阙;瘀血内停配阿是穴、膈俞。脐周疼痛配上巨虚;脐下疼痛配下巨虚;少腹疼痛配曲泉。

            方义 中脘为胃之募、腑之会,位于脐上,天枢为大肠之募,位于脐旁,关元为小肠之募,位于脐下,三穴布于脐之四周,可运转腹部气机;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肚腹三里留”,可调腑止痛。

            操作 毫针常规刺。寒证可用艾灸法。腹痛发作时,足三里可持续行针1~3分钟,直到痛止或缓解。

    2. 其他治疗

            (1)耳针 取胃、小肠、大肠、肝、脾、交感、神门、皮质下。每次选用3~5穴。毫针刺法,或埋针法、压丸法。

            (2)穴位注射 取天枢、足三里。选用654-2 或阿托品注射液,常规穴位注射。

            (3)穴位贴敷 取神阙、阿是穴。选用大葱、生姜、麦麸、食盐各30g, 切碎捣烂,炒热,贴于穴上,药凉后再外加热敷。适用于虚寒胃痛。

    【按语】

            1. 针灸治疗腹痛效果较好,但针刺止痛后应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以防延误病情。

            2. 如属急腹症者,在针灸治疗的同时应严密观察病情,必要时采取其他治疗措施。

    【文献摘录】

            1. 《灵枢·杂病》: 腹痛,刺脐左右动脉,已刺按之,立已;不已,刺气街,已刺按之,立已。

            2.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大肠病者,肠中切痛而鸣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即泄,当脐而痛,不能久立,与胃同候,取巨虚上廉。

            3. 《医学入门·内集卷一》: 腹痛公孙内关尔······腹痛轻者只针三里。

            4. 《针灸大成·卷九》:腹内疼痛,内关、三里、中脘······如不愈,复刺后穴:关元、水分、天枢。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