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四花穴”原出于唐朝崔知悌《骨蒸病灸方》,其穴位在背部,共有四处,四穴同吋施治, 四处同时起火,宛如四朵灿烂红花,故名四花。其穴位古代文献记载也多有演变,现代认为“四花”穴指膀胱经的膈俞、胆俞穴。
四花穴作为经典的配穴,胆俞疏调肝气,通调一身之气,配以膈俞,养血活血,气血并治,胆俞主气属阳,膈俞主血属阴,一阳一阴,一气一血,相互制约,相互为用,调气和血,从而调整阴阳。
膈俞胆俞穴位置图
今天和大家交流一下膈俞穴。
膈俞穴为“四花穴”之一,也为八会穴之血会。
八会穴是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会聚的八个穴位,即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悬钟。
八会穴以治疗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病症为主,具有调理脏腑气血之功效。
血会即血之气会聚之所。中医认为心、肝、脾三脏的功能与血的关系最为密切。其中任何一个脏器的功能失调,均可能引起血行失常的病变。但以心、肝、脾脏之气会聚的心俞、肝俞、脾俞某一穴位作为血会,都不能很好代表全身血之气会聚的地方。
《会元针灸学》“膈俞者,即横隔之所系于背,输者过也,足太阳之所过,故名膈俞。”因足太阳是多血之经,膈俞正是位于足太阳经,太阳多血,又《类经图翼》记载“谷气由膈达于上焦,化精微为血之处,故日血会。”说明主血的心、藏血的肝、统血的脾直接与隔膜相连,隔膜与血的关系较密切,故曰膈俞为血会。
膈俞
出处:“膈俞在七焦之间。”《灵枢经·背输》
位置: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八会穴之一“血会”。四花穴之一。
功效:宽胸利膈、降逆止呕、调节气血、活血化瘀
膈俞穴位置图
局部解剖
膈俞穴在斜方肌下缘,有背阔肌, 最长肌; 布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后支; 还布有第七或第八胸神经后支的皮支, 深层为第七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
1、膈肌痉挛
膈俞能补气养血, 利膈平逆,用于治疗呃逆等症,刘氏等选用了 2 寸针由膈俞沿皮刺入至肝俞的埋针方法治疗顽固性呃逆 48 例, 结果痊愈 42 例, 有效 4 例, 无效 2 例, 总有效率95.8%。
2、皮肤病
膈俞为血之会, 泻膈俞之热, 便可使血分之热得清。“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因此, 膈俞穴也可治疗皮肤病如荨麻疹等。
黄氏等采用单穴膈俞穴针刺治疗慢性荨麻疹 68 例,同时与 40 例口服抗组胺药、肌注维丁胶性钙的西药组对照观察。结果针刺组痊愈 47 例, 好转 15 例, 无效 6 例, 总有效率 达91.4%。
3、血液病
滑伯仁云: “膈俞是太阳脉气所发也,,太阳多血, 又血乃脉之象。”膈俞补之则补养阴血,,摄血止血,,强壮筋脉, 泻之则调血活血,,祛瘀生新,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咳血、吐血、呕血以及心血管疾病等。
足太阳膀胱经
4、肿瘤疾病
程绍鲁等对化疗后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肿瘤患者使用远红外照射大椎穴和膈俞穴前后对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结果表明红外线穴位照射对人体白细胞有良性调节的作用。
5、痹证
《针灸甲乙经》记载:“背痛恶寒, 脊强, … 膈俞主之。”足太阳经脉,经别,经筋的循行和分布都经过本穴,因此足太阳经为邪所侵的痹痛等都属本穴的治疗范围。现代治疗中风后遗症、肋间神经痛等多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配伍
膈俞多与补气行气的输穴配伍 , 因气与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气为血帅 , 血为气之母 , 二 者相互依存 , 相互为用多与有补气之效的合谷 、 足三里和行气的气海 、 间使 、 气会膻中以及疏肝理气的太冲 、 期门等穴配伍 。
可针可灸,不可深刺 , 以免伤及脏器。
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696935910550069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