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雪苹 张波 郭雁冰 张树琦,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306医院),中医科
医研部医学科普中心 刘燕/崔彦 编辑
针所不及,灸之所宜。灸疗又称艾灸,指以艾绒为主要材料,点燃后直接或间接熏灼体表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因其制成的形式及运用方法不同,又可分为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灸等数种。
灸疗能健身、防病、治病,在中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便已开始广泛使用艾灸疗法,如《庄子》中有“越人熏之以艾”,《孟子》中也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记载,历代医学著作中更比比皆是。
灸疗运用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增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吸收。
临床上常见的几种灸疗方法
(1) 艾条灸:将艾条一端点燃后对准应灸的腧穴或患处,距离皮肤1.5~3厘米,进行熏烤。熏烤程度为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每处熏烤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可将中指、食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两侧,通过手指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防止烫伤。
(2) 温针灸: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每次燃烧枣核大小艾团1~3个。温针灸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之功效,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
(3) 隔姜灸:隔姜灸是取生姜一块(选用新鲜老姜),沿生姜纤维纵向切取,切成厚0.2~0.3厘米姜片,大小可根据穴区部位和选用的艾炷大小而定,中间用三棱针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其放在穴区,将艾炷放在其上,点燃。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时,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一般每次灸6~9壮,以皮肤局部潮红不起泡为度。
(4) 电子艾灸:电子艾灸仪器通过电力加热艾素的方式,利用中医经络原理,让中草药和艾油等用于治疗的有效成分释放出来,经过经络穴位作用于人体,加上具有增强人体免疫能力的红光,达到温通经络、祛湿散寒、补气养血的效果。
艾灸调理范围有哪些?
(1) 温经通脉: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致的风寒湿痹、痛经、经闭、寒疝、腹痛等。
(2) 温中散寒:风寒外袭之表证,脾胃寒盛的呕吐、胃痛、泄泻。
(3) 温肾健脾:脾肾阳虚之久泄、久痢、遗尿、阳痿、早泄。
(4) 益气升阳:气虚下陷之内脏下垂、阴挺、脱肛、崩漏日久不愈等。
艾灸禁忌症
(1) 凡实热证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证,如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呕吐、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皮肤痈疽疮疖并有发热者,均不宜使用艾灸疗法。
(2) 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3) 空腹、过饱、极度疲劳者应谨慎施灸。
(配图来源于网络)
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70648145340785300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