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627|回复: 0

    [第3章 经络腧穴各论] 【第二节 手阳明大肠经及其腧穴】四、本经腧穴(20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11 10:4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针灸学堂 于 2022-4-11 11:14 编辑

    四、本经腧穴(20


    1.商阳* ( Shangyang, LI1 )井穴


    定位在手指,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指寸)(3-6

    解剖有指及掌背动、静脉网布有来自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桡神经的指背侧神经。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病;②热病、昏迷等热证、急症。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2.二间( Erjian, LI2)荥穴


    定位在手指,第2掌指关节桡侧远端赤白肉际处3-6

    解剖有指浅、深屈肌腱有来自桡动脉的指背及掌侧动、 静脉;布有桡神经的指背侧固有神经,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①鼻衄、齿痛等五官病;②热病。

    操作直刺0.2~0.3寸。


    3.三间(Sanjian, LI3)输穴


    定位在手背,第2掌指关节桡侧近端凹陷中3-6

    解剖有第1骨间背侧肌,深层为拇内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头静脉起始部、指掌侧固有动脉布有桡神经浅支。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病;②腹胀、肠鸣等肠腑病证;③嗜睡。

    操作直刺0.3~0.5 寸。


    4.合谷* (Hegu, LI4) 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3-6

    简便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解剖在第12掌骨之间,第1骨间背侧肌中,深层有拇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始部,腧穴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病证;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③热病无汗或多汗;④痛经、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⑤各种痛证,为牙拔除术、甲状腺手术等五官及颈部手术针麻常用穴。

    操作直刺0.5~ 1寸,针刺时手呈半握拳状。孕妇不宜针。


    5.阳溪* ( YangxiLI5经穴


    定位在腕区,腕背侧远端横纹桡侧,桡骨茎突远端,解剖学鼻烟窝凹陷中3-6

    解剖当拇短伸肌腱、拇长伸肌腱之间有头静脉,桡动脉本干及其腕背支布有桡神经浅支。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耳聋等头面五官病证;②手小其0腕痛。

    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


    6.偏历*( Pianli, LI6) 络穴


    定位在前臂,腕背侧远端横纹3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3-7

    解剖在桡骨远端,桡侧腕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有头静脉掌侧为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背侧为前臂背侧皮神经和前臂骨间背侧神经。

    主治】①耳鸣,鼻衄;②手臂酸痛;③腹部胀满;④水肿。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 寸。


    7.温溜(Wenliu,LI7)郄穴


    定位在前臂,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3-7

    解剖在桡侧腕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之间有桡动脉分支及头静脉分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与桡神经深支。

    主治】①急性肠鸣、腹痛等肠腑病证;②疔疮;③头痛、面肿、咽喉肿痛等头面病证:④肩背酸痛。

    操作直刺0.5~ 1寸。


    8.下廉( Xialian, LI8 )


    定位在前臂,肘横纹下4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3-7

    解剖在桡骨的桡侧,桡侧有桡侧腕短伸肌及桡侧腕长伸肌,深层有旋后肌有桡动脉分支分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深支。

    主治】①肘臂痛;②头痛,眩晕,目痛;③腹胀、腹痛等肠腑病证。

    操作直刺0.5~ 1寸。


    9.上廉( Shanglian, LI 9 )


    定位在前臂,肘横纹下3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3-7

    解剖在桡侧腕短伸肌肌腹与拇长展肌之间有桡动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与桡神经深支。

    主治】①肘臂痛,半身不遂,手臂麻木;②头痛;③肠鸣,腹痛。

    操作直刺0.5~1寸。


    10.手三里* ( Shousanli, LI 10 )


    定位在前臂,肘横纹下2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3-7

    解剖肌肉、神经同上廉穴,血管为桡返动脉的分支。

    主治】①手臂无力,上肢不遂;②腹痛,腹泻;③齿痛,颊肿。

    操作直刺1~1.5寸。


    11.曲池* ( Quchi, LI11 )合穴


    定位在肘区,在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凹陷处3-7

    解剖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桡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主治】①手臂痹痛,上肢不遂;②热病;③眩晕;④腹痛、吐泻等肠胃病证;⑤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⑥隐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病证;⑦癫狂。

    操作直刺1~ 1.5寸。


    12.肘嫪( Zhouliao, LI 12 )


    定位在肘区,肱骨外上髁上缘,髁上嵴的前缘3-8

    解剖在肱骨外上髁上缘肱桡肌起始部,肱三头肌外缘有桡侧副动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

    主治肘臂部疼痛、麻木、挛急等。
    操作直刺0.5~ 1寸。


    13.手五里( Shouwuli, LI 13 )


    定位在臂部,肘横纹上3寸,曲池与肩鹘连线上3-8

    解剖在肱骨桡侧,为肱桡肌起点,外侧为肱三头肌前缘稍深为桡侧副动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内侧为桡神经。
    主治】①肘臂挛痛;②瘰病。

    操作避开动脉,直刺0.5~ 1寸。


    14.臂孺*( Bi'nao, LI 14 )


    定位在臂部,曲池上7寸,三角肌前缘处3-8

    解剖在肱骨桡侧,三角肌下端,肱三头肌外侧头的前缘有旋肱后动脉的分支及肱深动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烧神经本干。

    主治】①肩臂疼痛不遂、领项拘挛等痹证:②凛病:③目疾。

    操作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


    15.肩鹘* ( Jianyu, LI15)


    定位在三角肌区,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3-8。简便取穴法屈臂外展,肩峰外侧缘呈现前后两个凹陷,前下方的凹陷即是本穴。
    解剖有旋肱后动、 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腋神经。

    主治】①肩臂挛痛,上肢不遂;②隐疹。

    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肩周炎宜向肩关节方向直刺,上肢不遂宜向三角肌方向斜刺。


    16.巨骨(Jugu,LI16)


    定位在肩胛区,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中3-9

    解剖在斜方肌与冈上肌中深层有肩胛上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分支、副神经分支,深层有肩胛上神经。

    主治】①肩臂挛痛,臂不举;②瘰疬,瘿气。

    操作直刺,微斜向外下方,进针0.5~1寸。直刺不可过深,以免刺人胸腔造成气胸。


    17.天鼎( Tianding, LI 17 )


    定位在颈部,横平环状软骨,胸锁乳突肌后缘3-10

    解剖在胸锁乳突肌下部后缘,浅层为颈阔肌,深层为中斜角肌起点有颈升动脉布有副神经、颈横神经、耳大神经、枕小神经,深层为膈神经的起点。

    主治】①暴喑气哽、咽喉肿痛、吞咽困难等咽喉病证;②瘰疬,瘿气。

    操作直刺0.5~0.8寸。


    18.扶突*(Futu,LI18)


    定位在胸锁乳突肌区,横平喉结,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中间3-10

    解剖在胸锁乳突肌、颈阔肌中,深层为肩胛提肌起始点深层内侧有颈升动脉布有耳大神经、颈皮神经、枕小神经及副神经。

    主治】①咽喉肿痛、暴喑、吞咽困难等咽喉病证;②癭气,瘰疬;③呃逆;④咳嗽,气喘;⑤颈部手术针麻用穴。

    操作直刺0.5~0.8寸。注意避开颈动脉,不可过深。般不用电针,以免引起迷走神经中枢反应。


    19.口禾醪( Kouheliao, LI 19 )


    定位在面部,横平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点,鼻孔外缘直下3-11

    解剖在上颌骨犬齿窝部,提上唇肌止端有面动、静脉的上唇支布有面神经与三叉神经第2支下支的吻合丛。

    主治鼻塞、鼽衄、口歪、口噤等口鼻部病证。

    操作直刺或斜刺0.3~0.5寸。


    20.迎香* ( Yingxiang, LI 20 )


    定位在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3-11

    解剖在提上唇肌中有面动、静脉及眶下动、静脉分支布有面神经与眶下神经的吻合丛。

    主治】①鼻塞、鼽衄等鼻病;②口歪、面痒等口面部病证;③胆道蛔虫症。

    操作略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


    手阳明大肠经经穴歌

    LI二十手大肠,起于商阳止迎香,头面眼鼻口齿喉,皮肤神热与胃肠。
    商阳食指桡侧角,二间握拳节前方,三间握拳节后取,合谷虎口歧骨当,
    阳溪腕上两筋陷,偏历腕上三寸良,温溜腕后上五寸,池前四寸下廉乡,
    池下三寸上廉穴,三里池下二寸长,曲池尺泽髁中央,肘體肱骨内廉旁,
    池上三寸寻五里,臂儒三角肌前缘,肩鶻肩峰举臂取,巨骨肩尖骨陷当,
    天鼎环骨肌后缘,扶突肌中结喉旁,禾髁孔外平水沟,鼻旁唇沟取迎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