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128|回复: 0

    [第7章 针灸治疗各论] 【第二节妇儿科病证】小儿惊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9 16:3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儿惊风

      小儿惊风是以四肢抽搐、口噤不开、角弓反张,甚则神志不清为主症的病证,又称惊厥。本病来势凶险,变化迅速,为儿科危急重症之一,以1~5岁的小儿最为多见。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急惊风与慢惊风两类。急惊风多因外感时邪、痰热内蕴、暴受惊恐引起慢惊风则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正虚所致。本病病位主要在心、肝、脑,慢惊风还与脾、肾关系密切。基本病机为热极生风或肝风内动。

      西医学中,小儿惊风可见于高热、脑膜炎、脑炎 、脑发育不全、癫痫等疾病中。

    辨证

    1.急惊风

      主症  发病急骤, 全身肌肉强直性或阵发性痉挛,甚则神志不清。

      兼见发热头痛,咳嗽咽红,鼻塞流涕,出现烦躁不安,继而神昏,四肢抽搐或颤动,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为外感惊风壮热面赤兼烦躁不宁,摇头弄舌,断齿,呼吸急促,舌苔微黃,脉浮数或弦滑,为痰热惊风暴受惊恐后惊惕不安,身体战栗,喜投母怀,夜间惊啼,甚者惊厥抽风,神志不清,大便色青,脉律不齐,指纹紫滞,为惊恐惊风。

    2.慢惊风

      主症  起病缓慢, 抽动无力,时发时止。

      兼见面黄肌瘦,形神疲惫,囟门低陷,昏睡露睛,时有抽搐,大便稀薄,舌淡,苔薄,脉沉迟无力,为脾肾阳虚神倦虚烦,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沉细而数,为肝肾阴虚。

    治疗

    1.基本治疗

      (1)急惊风

      治法  开窍醒神, 息风镇惊。以督脉及手阳明、足既阴经穴为主。

      主穴  水沟  印堂  合谷  太冲

      配穴  外感惊风配大椎、 十宣或十二井痰热惊风配丰隆、中脱惊恐惊风配神门、内关。壮热配大椎、曲池口噤配颊车。

      方义  水沟、 印堂为督脉穴,有醒脑开窍、醒神镇惊之功合谷、太冲相配,擅长息风镇惊,开窍止痉,为治疗惊厥的常用效穴。

      操作  毫针常规刺, 泻法。大椎、十宣或十二井点刺出血。

      (2)慢惊风

      治法  健脾益肾, 镇惊息风。以督脉、任脉及足阳明、足厥阴经穴为主。

      主穴  百会  印堂  气海  足三里  太冲

      配穴  脾肾阳虚配神阙、 脾俞、关元肝肾阴虚配肾俞、肝俞、太溪。

      方义 百会、 印堂为督脉穴,有醒神定惊之功,印堂尤为止痉要穴气海益气培元足三里健脾和胃,补益气血太冲平肝息风。

      操作  毫针刺, 平补平泻法或补法,可加灸。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交感、神门、皮质下、心、肝慢惊风加脾、肾。每次取2~4穴,毫针刺或用埋针法、压丸法。

      (2)灸法印堂、 承浆。用灯火灸,多用于急惊风。大椎、脾俞、命门、关元、气海、百会、足三里,温和灸,适用于脾肾阳虚者。

    按语

      针刺对惊风有较好的缓解作用。惊风发作时立即让患儿平卧,头偏向-侧,解开衣领,将压舌板缠上多层纱布塞人上、下白齿之间,防止咬伤舌头。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随时吸出呼吸道的痰涎和分泌物。但症状缓解后,要查明原因,针对病因施治。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