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腰、臀、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按病变部位分为根性和干性,以前者为多见。根性坐骨神经痛常由椎管内疾病及脊柱疾病引起,以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者最为多见;干性坐骨神经痛病变部位在椎管外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常见于梨状肌综合征、髋关节炎、骶髂关节炎、臀部损伤、盆腔炎及肿瘤等疾患。
本病属中医学“痹证”“腰腿痛”等范畴,其发生与腰部闪挫、劳损、外伤、感受外邪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主要在足太阳、足少阳经。基本病机是经络不通,气血瘀滞。
【辨证】
主症 腰或臀、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的放射样、电击样、烧灼样疼痛。
(1)辨经络疼痛沿腰或臀、 大腿后侧、小腿后侧及足外侧放射痛,为足太阳经证;疼痛沿臀、大腿、小腿外侧至足外侧呈放射痛,为足少阳经证。
(2)辨证候腰腿冷痛、 重痛,遇冷加重,得温则减,舌质淡,苔白滑,脉沉迟,为寒湿证;腰腿疼痛剧烈,痛如针刺,痛处固定不移,夜间加重,或伴有外伤史,舌质紫暗,脉涩,为血瘀证;痛势隐隐,喜揉喜按,劳则加重,舌淡,脉细,为气血不足证。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通经止痛。以足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足太阳经证:腰夹脊 阿是穴 秩边 殷门 委中 承山 昆仑
足少阳经证:腰夹脊 阿是穴 环跳 阳陵泉 悬钟 丘墟
配穴 寒湿证配命门、腰阳关;血瘀证配血海、三阴交;气血不足证配足三里、三阴交。方义腰夹脊为治疗腰腿疾病的要穴,与阿是穴合用可疏通局部气血;由于本病病位在足太阳、足少阳经,故循经取足太阳和足少阳经穴以疏导两经闭阻不通之气血,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操作 腰臀部腧穴可适 当深刺,使针感沿足太阳经或足少阳经产生向下放射感为度, 不宜多次重复。寒湿证可加用灸法。
2.其他治疗
(1)穴位注射法 阿是穴。用利多卡因,或维生素B1,或维生素B12,或当归注射液等,每穴注射1~ 2mL,每日或隔日1次。
(2)电针法 根性坐骨神经痛取L4~ L5,夹脊、阳陵泉或委中;干性坐骨神经痛取秩边或环跳、阳陵泉或委中。针刺后通电,用密波或疏密波,刺激量逐渐由中度到强度。
(3)刺络拔罐法 腰骶部阿是穴。用皮肤针叩刺,或用三棱针在压痛点点刺出血,并加拔火罐。适用于根性坐骨神经痛。
【按语】
1.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满意。但应注意根性与干性之分,椎间盘突出所致根性坐骨神经痛可于腰部配合针刀疗法,梨状肌综合征所致干性坐骨神经痛,于居醪芒针透刺到秩边穴可增强疗效。
2.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应卧硬板床。
3.现代研究表明,针灸可缓解或解除相关肌肉的痉挛以缓解神经根压迫,改善血液循环以促进神经根水肿和周围炎症的吸收,促进神经元的新陈代谢,从而治疗坐骨神经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