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针灸学堂 于 2022-5-23 10:36 编辑
第七节分部腧穴刺法
针刺临床要辨证施治,结合患者病情、病症等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腧穴与刺法。但具体操作时,熟悉针刺部位的解剖特点,选择更为恰当的针刺角度、方向与深度,更有助于提高针剩治疗效果,防止针刺意外的发生。
一般而言, 部位相近的腧穴,其针刺方法也相近,在此结合人体解剖学相关知识,择要阐述身体各部位的常规针刺方法。
一、头面颈项部腧穴刺法 1.头部腧穴刺法
(1)一般利法:头部脑穴,可直朝01 ~02寸,或斜制0.5 ~15t。多选用快速制人的方法,斜刺时,针刺方向可以按照顺逆经脉循行方向来选择,或从操作便利角度,或从上往下,或从前往后进行针则,针体与皮肤成30%角左右进针,针尖抵达帽状健膜下层,行街手法以捻转为主。
(2)注意事项:头部血运丰富,出针后要多加按压,以防出血。小儿囟门末团时,禁刺囟会穴。
2.眼部腧穴刺法
(1)一般刺法:针刺承泣、睛明、球后等穴时,嘱患者闭目,用押手轻推眼球,以充分暴露针刺部位,针沿眼眶内缘缓慢刺人0.3~ 0.7寸,不宜超过1.5寸。一般不行提插手法,手法要轻。
(2)注意事项:眼区血运丰富,但组织疏松,血管移动性大,而提插等手法更易导致针刺出血,要慎重使用。针刺过深,又易伤及视神经,患者会感到头痛、头晕,继而感觉眼内有火光闪烁,甚至伴有恶心、呕吐等。此时应立即退针,若继续深刺,则针尖透过眶上裂至海绵窦,造成颅内出血,引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严重者会导致休克、死亡。若进针时贴近眼球或眼球未用押手固定,则容易刺中眼球。
3.耳部腧穴刺法
(1)一般刺法:针刺耳门、听宫、听会三穴,须嘱患者微微张口放松,直刺或稍向后斜刺0.5~1寸。针刺完骨穴时,宜向下斜刺0.5~0.8 寸;针刺翳风穴,则宜直刺0.8~1寸,或向内下斜刺0.5~1寸。
(2)注意事项:留针期间,口烦自然放松。翳风穴深部正当面神经从颅骨穿出处,故进针时不宜过深,以免损伤面神经。 4.面部腧穴刺法
(1)一般刺法:额部及颞部腧穴横刺0.3人0.8寸,攒竹可向下透刺睛明,治疗目疾,向外透刺鱼腰,治疗面瘫不能皱眉:印堂穴多向下平刺0.3~1寸;丝竹空、瞳子體、太阳穴多向后平刺1~1.5寸;四白穴多直刺或向下斜刺0.2~0.5寸;水沟、素缪穴多向上斜刺:地仓、颊车穴可透刺;迎香穴多直刺或沿鼻向上斜刺;大迎穴针刺时避开动脉;地仓、颊车穴可相互透刺,治疗面瘫。
(2)注意事项:四白穴直对眶下孔(内含眶下动、静脉),极易刺伤,造成出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云:“凡用针稳审方得下针,若针深即令人目乌色。”所以此穴不可深刺,出针后亦需按压针孔,防止出血。
5.项部腧穴刺法
(1)一般刺法:针刺哑门、风府等穴多向下颌方向刺人0.5~ 1寸,风池穴可向鼻尖方向刺人0.5~ 1寸。
(2)注意事项:针刺哑门、风府穴,以及风池穴过深、角度不当,会刺伤延髓,故要严格控制针刺角度和深度(图2-42)。针刺时,若针刺至寰枕后膜时,伴阻力感增大;当针进人蛛网膜下腔时,则有落空感;当针刺入延髓时,针刺为松软感,同时患者有触电样感觉向肢端放散,伴有濒死样感觉等神经异常,轻者可伴有头项强痛、恶心呕吐、头晕、眼花、心慌、汗出、表情淡漠或嗜睡等症,重者还可见呼吸困难、神志昏迷、抽搐、瘫痪,甚至死亡等延髓出血现象。
6.颈部腧穴刺法
(1)一般刺法:多直刺、浅刺,深度多在0.3~0.8寸,避开颈部动脉,进针宜缓,少行手法,辅助手法以刮法、震颤法为宜。针刺人迎穴时,先用押手扪住搏动的颈总动脉,刺手沿动脉内侧刺人0.2 ~0.8寸;针刺天突穴时,先直刺人皮下0.2~ 0.3寸深,再沿胸骨柄与气管之间向下缓慢刺入0.5~1寸(图2-43)。
(2)注意事项:颈部腧穴须确定胸锁乳突肌,以及颈动脉位置等,才能有助于保证针刺安全。颈部内组织松弛,针感多为松软感,若有其他异样感觉应停止针刺,以防意外发生。若针下柔软有弹性,搏动明显,则说明刺中动脉;若刺中迷走神经,会使心率减慢、冠状血管收缩,患者感到胸闷、气短、心悸、面色苍白等,严重危及生命;若针下遇到坚韧而有弹性的阻力,患者感觉喉中发痒,说明此时刺中气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