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五针”“喙一针”“峰一针”操作技巧:
秉风、天宗点操作时应注意先到达肩胛冈骨面后,探索进针,沿着冈上、下窝移行或作扇形分离,或上下摆动针体,最大限度地把冈上、冈下肌与冈上、冈下窝分离开来,解除其卡压。大圆肌点与小圆肌点操作时应注意到达肩胛骨外侧缘骨面后进行横切纵摆3-6下,且针体定要突破大小圆肌在肩胛骨外侧缘的附着处,并沿着大、小圆肌纤维走形的方向摆动针体,以进一步松解。巨骨点操作时针感较强,先埋线后松解。喙突点操作时应注意到达上外侧骨面进行纵切横摆类手法。肩峰点操作时针体与肩峰外缘呈45°,针入有落空感,切开肩峰下滑囊壁,进行横切3下,此处不埋线。
“冈五针”操作技巧:
冈上肌点:术区按外科手术要求用碘伏常规消毒,医者戴口罩帽子和无菌手套。针刀刃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与冈上肌纤维走行平行,术者左手在定点处按压,右手持针,将带有线体的针具抵住皮肤,轻轻加压后快速突破,缓慢进针,经皮下组织刺入抵达骨面,旋转针体,埋线,然后再略微改变方向,行纵形摆动,以达松解减压目的。病程长者刃口线直达冈上窝骨面上方肌纤维病变部位,行切开、松解。
冈下肌点:术区按外科手术要求用碘伏常规消毒,医者戴口罩帽子和无菌手套。针刀刃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术者左手在定点处按压,右手持针,将带有线体的针具抵住皮肤,轻轻加压后快速突破,缓慢进针,经皮下组织刺入外层筋膜,旋转针体,回提针具,将线体留在皮下,然后再略微改变方向,纵行纵向对紧张、挛缩、粘连、增厚的深层筋膜切开3~5刀,纵行纵摆切开疏通之后,可以横行横摆,以达松解减压目的。病程长者刃口线直达冈下窝骨面上方肌纤维病变部位,进行切开、剥离、松解。针下有松动感后出针,按压后创可贴贴敷。
托肩屈肘摇肩法:
肩周炎埋线针刀“冈五针”术后,患者仰卧于床上,患肢屈肘90度,术者立于患侧,一手托住肩关节,另一手握住患者肘关节,以肩关节为中心,缓慢顺时针旋转3-6圈,再逆时针旋转3-6圈(图1-6-12)。
此法主要用于肩关节松解后辅助松解肩关节肌肉及韧带的粘连。
主要针对疾病:肩关节周围炎,冈上肌损伤,四边孔综合征,冈下肌损伤,肱二头肌短头肌腱损伤与喙突下滑囊炎。
主要针对症状:
1、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疼痛位于肩前外侧,有时可放射至肘、手及肩胛区,但无感觉障碍,夜间疼痛加重,影响睡眠,不敢患侧卧位,偶尔出现前臂及手部肿胀、发凉及手指活动疼痛等症状。
2、肩部不适、困乏无力,病情在逐渐进展中,肩部运动功能障碍,症状加重后出现肩关节外展、上举困难,三角肌可有萎缩表现,可有肩外侧和三角肌部皮肤麻木感,个别病例甚至痛觉减退或消失。
3、肩胛骨不适或酸痛,以冈上窝部较为明显,或肩外侧渐进性疼痛,多为钝痛,疼痛可放射至三角肌止点、前臂,甚至手指。
4、冈下窝或肱骨大结节处多有电击样疼痛或胀痛,连及肩峰的前方。上肢不能自由活动。
5、喙突处有明显的压痛,细心触摸时,可感到喙突处的软组织有钝厚感,喙突骨面有不光滑的感觉,或可触及索条、包块、梭形肿物等。
局部肌肉韧带解剖:
1、冈上肌:为斜方肌和三角肌所覆盖,为组成肩袖肌的一部分,是肩部肌组成中较小的一块。冈上肌起自冈上窝,肌束经肩关节上方,向外行于喙肩弓之下,以扁阔的肌腱止于肱骨大结节最上部的骨面上。
2、冈下肌:为肩带肌,位于肩胛冈下部。揭开皮肤皮下组织即可见到。其内上方为斜方肌,外下方为小圆肌、大圆肌和背阔肌。冈下肌起自冈下窝及肩部筋膜,形似三角形,向上外聚集形成扁腱,经肩关节后方止于肱骨大结节的中分骨面,构成内肩袖的后分,冈下肌和小圆肌联合腱腱宽47mm,止点腱下有滑液囊。
3、肱二头肌:是上臂前群肌,有长、短两个头。肱二头肌腹在皮下,长头和短头肌腱则被覆盖于三角肌和胸大肌之下。肱二头肌短头起自肩胛骨喙突尖部,喙肱肌下面,胸小肌的外侧,在肱骨下三分之一处与肱二头肌长头肌腹融合。
4、喙突滑液囊:肩峰下囊是一个较大的滑液囊,可于喙突下方向前延伸,此时的滑液囊介于喙肱肌、肱二头肌短头联合腱与深面的肩胛下肌之间,又称喙突下囊。
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70970408506849858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