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453|回复: 0

    [第7章 腧穴特种刺法] 【第七节 穴位埋线法】三、临床应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16 17: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针灸学堂 于 2022-6-17 09:40 编辑

    三、临床应用

    适应范围

      本法适应范围较为广泛,可用于哮喘、胃痛、腹泻、便秘、遗尿、面瘫、鼻渊、阳痿、痛经、癫痫、腰腿痛、失眠、瘿证、单性肥胖症、脑卒中后遗症、视神经萎缩、神经性皮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神经症等,也可用于防病保健。

    术后反应及处理

          1.在术后1~5天内,由于刺激损伤及医用羊肠线的刺激,埋线局部可能出现红、肿、热、痛等无菌性炎症反应,少数病例反应较重,伤口处有少量渗出液,此为正常现象,-般不需处理。若渗液较多凸出于皮肤表面时,可将乳白色渗液挤出,用75%酒精棉球擦去,覆盖消毒纱布。

          2.局部出现血肿一般先 予以冷敷止血,再行热敷消瘀。

          3.少数病人可有全身反应,表现为埋线后4~ 24小时内体温上升,一般在38C, 局部无感染现象,持续2~ 4天后体温恢复正常。如出现高热不退,应酌情给子消炎、退热药物治疗。

          4.由于埋线疗法间隔较长,宜对埋线患者进行不定期随访,了解患者埋线后的反应,及时给出处理方案。

          5.若患者对医用羊肠线过敏,治疗后出现局部红肿、癌痒、发热等反应较为严重,甚至埋线处脂肪液化,线体溢出,应适当做抗过敏处理,必要时切开取线。

          6.如感觉神经损伤,会出现神经分布区皮肤感觉障碍运动神经损伤,会出现所支配的肌肉群瘫痪,若损伤了坐骨神经、腓神经,会引起足下垂和跨趾不能背屈。若发生此种现象,应及时抽出羊肠线,并给予适当处理。

    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线不可暴露在皮肤外面。三角针埋线时操作要轻、准,防止断针。

          2.医用羊肠线用剩后,可浸泡在75%酒精中,或用新洁尔灭处理,临用时再用生理盐水浸泡,应保证溶液的安全无毒和清洁无菌。

          3.根据不同部位,掌握埋线的深度,不要伤及内脏、大血管和神经干不要直接结扎神经和血管),以免造成功能障碍和疼痛。

          4.皮肤局部有感染或有溃疡时不宜埋线。肺结核活动期、骨结核、严重心脏病或妊娠期等均不宜使用本法。

          5.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慎用埋线疗法。由糖尿病及其他各种疾病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吸收和修复功能障碍者忌用埋线疗法。

          6.在同一个穴位上做多次治疗时应偏离前次治疗的部位,并需间隔2周以上。

          7.精神紧张、过劳或者过饥者,禁用或慎用埋线,避免晕针现象发生。若发生晕针应立即停止治疗,按照晕针处理。

          8.术后局部出现轻度红肿、热痛或轻度发热,均属于正常现象,不需处理,一般 多在4~ 72小时自行消失。若出现高热或局部剧痛、红肿、瘙痒、出血、感染、功能障碍者感觉神经、运动神经损伤,应及时做相应处理,如局部热敷、抗感染、抗过敏处理,严重者应及时抽出羊肠线,并给予对症处理。

    穴位割治法

      穴位割治是在人体的某些腧穴或部位,按外科手术操作切开皮肤,割取少许的脂肪组织,并给局部以适当的刺激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亦称穴位割脂法。

    一、割治工具

      普通外科手术刀、血管钳,注射器、局部麻醉药物、缝合针、线、消毒敷料等。二、操作方法

      应用时,割治部位先以常规消毒,施以局部麻醉后,一手拇、示两指舒张按压腧穴两旁,一手持手术刀纵行切开皮肤,切口长0.3~ 1.0cm, 用血管钳分离切口,暴露脂肪组织,摘取黄豆或蚕豆大小的脂肪组织,再将血管钳深入切口处皮下或探向周围,进行滑动按摩,以使局部产生酸、麻、胀或向四周扩散,呈传导样感觉。其刺激强度、感觉轻重,当依据病情性质和患者体质强弱而定。施术完毕,切口可缝合一针,覆盖消毒纱布包扎,7日后拆线。每次割治1~2穴,两次割治之间间隔7~ 10日,可在原割治穴位上或另选穴位进行。

    三、临床应用

    适应范围

      本法多用于一些慢性疾病尤其是一些顽固性疾病和难治性疾病的治疗。如偏头痛、神经性头痛、神经症、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肠炎、肠系膜淋巴结核、颈部淋巴结核、面瘫、斑秃、银屑病、癫痈、腰肌劳损、痔疮、小儿疳积、消化不良、食管癌、胃癌、肺癌、肝癌、脑部肿瘤等。

    应用举例

          1.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取膻中、肺俞、大椎、定喘、掌1示指第一节掌面正中2(手掌侧,23掌骨间,示指与中指根部联合下约0.5cm 3(手掌侧,34掌骨间,中指与无名指根部联合下约0.5cm

          2.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溃疡病、胃神经官能症取足三里、脾俞、胃俞、中脘、掌6大陵穴向掌心方向移1.5cm、掌7 (神门穴向无名指、小指间方向移1.5cm

          3.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头痛、神经衰弱取掌4手掌侧,45掌骨间,无名指与小指根部联合下约0.5cm、掌5 (手掌侧,大鱼际尺侧边缘,鱼际穴处

    注意事项

          1.割治过程中,必须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消毒,术后1周内割治过的穴位不宜着水浸湿,以防感染。割治不得过深,以免损伤血管、神经或韧带等。

          2.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出血倾向性疾病等,宜慎用或不用。孕妇不宜割治。有持续性高热、全身性皮肤病的患者,局部有水肿或感染者,过度疲劳或饥饿,以及女性经期均不宜割治。对于年老、久病体弱者应慎用,或操作刺激宜轻。

          3.术中严密监视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如有头晕、恶心等感觉时应暂停操作,让患者平卧休息,饮热水。术后尚需继续观察一段时间,不要让患者马上离去。

          4.割治后,可能有不同的反应,如周身不适、食欲不振、割治部位不适等,一般3~5天后即可自行消失,严重时应做对症处理。

          5.术后须休息2~3天,并注意饮食,防寒保暖。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