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3428|回复: 0

    [第9章 近现代医家刺灸经验] 十六、杨介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21 16: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六、杨介宾

      杨介宾(1929-2007) 四川省金堂县人,著名针灸医家。杨介宾强调经络辨证、创经络病机说和重视以神领气、意守感传分别是杨氏的主要学术思想和针刺经验之一。

      (无痛进针法

      古代文献记载的两种无痛进针法,一是窦汉卿《标幽赋》云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人,不痛之因。二是何若愚《流注指微赋》云针入贵速,既入徐进。杨氏认为,前者进针缓慢适宜于初学者,后者进针快速适宜于具有相当指力者。然若两者结合,更易达到针刺不痛的良好效果。杨氏常用的方法是先用左手拇指或示指找准穴位,用拇指爪甲反复重切穴位,暂时减退局部知觉神经的功能,并立即用右手拇、示、中三指持针,将针尖放在切痕上,左手拇示两指捏住针体下端,使着力点集中在针尖上,保持垂直的针身,然后轻巧用力,快速刺人皮下,以缩短致痛时间。

      (善候气催气

      杨氏认为使用候气法时,务使手不离针而频繁使用提插捻转等催气手法,如提捻法、循摄法及移位法。提捻法即以右手拇、示指捏住针柄,中指第一节指腹稳住针身, 施用捻转手法以活动针体,旋人旋出以促使气至。杨氏提捻法是在《神应经》..细细动摇进退搓捻,其针如手颤之状催气法基础上的变通。循摄法即左手四指并拢,微屈指尖触及皮肤,沿经脉循行所过之处或针刺周围循摄,再行针时即有得气效应,与《金针赋》..用指于所循行经脉或穴位附近施之循法微有不同。所谓移位法,即在针刺过程中由于取穴不准,或针刺穴位过偏而导致经气未至,通常可重新移动针刺部位或调整针刺方向,再进行提插捻转等催气手法即可得气。若患者感觉特别迟钝时,可另用雀啄术,即加重提插捻转刺激感,将针频繁向下捻按,随后再向上捻提,反复施行以使气至。

      ( 善守气调气

      杨氏守气的方法主要有提按法、捻转法。提按法是以针尖守住得气部位,按提针柄,不使针尖脱离感觉的方法。刺手往里轻按乃补法,刺手往外轻提乃泻法,但须用腕指力量勿使针尖离位,以便针感保持较长时间。捻转法是在针下得气且患者有舒适感时使用的一种手法,虚证拇指进前左转为补,实证拇指退后右转为泻,仍需保持针尖顶住针感勿离位,以延长针剌感应。杨氏常用调气手法主要有补法、平法、泻法三种。补法,即得气后施以较弱的捻转提插手法,以拇指进前左转、紧按慢提为主,具有补虚调气的作用。平法,即在得气后施以中等提捻转提插的方法,捻转与提插同时进行,能调和阴阳之气,常用于经气逆乱,虚实夹杂之证。泻法,即在针刺得气后施以较强的捻转提插方法,具有调气祛邪的作用。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