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广播
Follow
群组
Group
动态
Space
淘帖
Collection
日志
Blog
相册
Album
分享
Share
记录
Doing
排行榜
Ranklist
搜索
搜索
热搜:
埋针
埋线
减肥
美容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针灸界
»
论坛
›
百家论经
›
推拿
›
盲人按摩,一个逃不出的“怪圈”
图文热点
返回列表
查看:
766
|
回复:
4
盲人按摩,一个逃不出的“怪圈”
[复制链接]
大荆
大荆
当前离线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2-8-15 07: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盲人们不掏出心时,每一个日子都像是从前面的日子上拷贝出来的,一样长,一样宽,一样高。可是掏出来一摸,吓人了,盲人的日子都是一副离奇古怪的模样。”
——《推拿》毕飞宇
我们大多数人对盲人的认知可能都来自于各类影视作品,“盲人”好像是一个神秘的标签,在影视作品中他们常常是眼盲心明、五感超人,如《盲证》中的盲人警察、《无所不能》中的盲人复仇者等等。
图源电影《盲证》
图源电影《盲证》
但如果回归现实,提到“盲人”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盲人按摩”。为什么盲人总是和按摩联系在一起?盲人天生擅长按摩吗?按摩就是盲人的归宿吗?
今天时间君就和大家来聊聊“盲人按摩”。
住在狭小的按摩店,一个月不见阳光
盲人就像叶公画龙里的龙,人们只知道他们应该是什么样的,但从来没有了解过他们,对他们有很多的疑惑、好奇和不理解。网友纷纷提出了“盲人如何做梦”、“盲人如何玩手机”、“盲人有审美吗”等等问题。
图源豆瓣“古怪问题研究中心”小组
看到盲人就想到盲人按摩,可以说是“刻板印象”,但准确地说是我们习惯了用“内隐人格理论”来理解他人。
“内隐人格理论”主张个体通常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关于他人心理和行为假设的理论。例如很多人以为,善良的人也很大方。它决定了个体对其他人基本特性的认识,从一开始就影响了个体与其他人的交往,这种影响也将贯穿个体与他人交往过程的始终,也贯穿了人际交往中的个体自身发展过程的始终。
在《盲人不按摩》纪录片中,一个盲人按摩店的盲人按摩师提到,很多人看到盲人就会问“你在哪家店工作啊?”,这是一种印象,但不是错误的,因为现实中也的确大多如此。
正是因为越来越多人对盲人有了既定的印象,于是越来越忽视其本身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主观意愿和想法,如果一个人站出来讨论盲人的生存现状,其他人就会说:“盲人生存现状?他们不是做按摩做得挺好呢吗。”
图源纪录片《盲人不按摩》
这种“标签化”使盲人的生活不被大家所了解,因为人们觉得自己已经了解了。
“从早上一睁眼到凌晨一两点,我们一直在按摩店里”这是盲人按摩师的真实写照。盲人按摩这一职业给了他们饭碗的同时也束缚了他们自由活动的空间,他们整天像一群老鼠待在按摩店小小的空间里,几乎没有外出和社会活动,有的盲人按摩师可能一个月也见不到一次阳光。
图源纪录片《盲人不按摩》
“不然他们会说瞎子事儿多”
“不了解”导致了“不理解”。大众对于盲人常识的缺乏和片面的认知,使他们对盲人产生了不理解。这种不理解让盲人本就艰难的生存环境更加困窘。
有一位盲人在被采访时提到了每次他坐公交车的时候,司机看到残疾人上车会说他们像乞丐一样坐车不花钱。他们只会以为你受到了“优待”而苛责你,不会去考虑为什么会有这些补贴, 不会考虑盲人的补贴是为了让他们与他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最起码不要落后太多。
图源纪录片《盲人不按摩》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标准导盲培训在全国的普及任重而道远,一位盲人在过站时被人用红布带着走,那一瞬间他觉得自己被“像牵狗一样过站”,没有任何的尊严。
但是他们面对这种情形时总会忍气吞声,有人觉得“你身为被帮助的一方人家帮你就不错了”,有人觉得“你哪儿那么多话啊盲人就是事儿多”,他们不能主动声张自己的正当权利,他们只是想获得一个正确的导盲,能像正常人一样无障碍地行走。
图源纪录片《盲人不按摩》
电影《推拿》中有一句台词,“盲人们一直拥有一个顽固的认识,他们把有眼睛的地方,叫做主流社会。”
盲人群体最需要的不是同情与怜悯,而是公众能够有常识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对他们怀着一种接纳的态度,这种友善不需要善心也不需要什么奉献,只需要拿他们当一个真正的人一样去看待。他们也是人类群体的一部分,需要被“主流社会”所接纳。
盲人不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机器人
“盲人”作为一个群体,总被作为一个特殊的整体来对待。说白人黑人黄种人应该怎样,是种族歧视;说男人女人应该怎样,是性别歧视;说20岁40岁60岁应该怎样,是年龄歧视。但为什么到了盲人,所有人好像都默认了,他们应该从事按摩。
为什么社会给盲人设定的出路只有“盲人按摩”?
这可能是“效用主义”在作祟。效用主义强调效率,最少资源投入获得最大资源产出,“盲人”群体与更多的所谓“正常人”群体相比人数较少,创造利润较低,成本却比“正常人”群体花费要多。
“盲人按摩”可能是目前找到的花费最小的人力物力获得最大收益的结果,与其帮助盲人融入社会的岗位,单独为他们创建一个特殊的岗位“盲人按摩”好像更加简单,只需要把盲人按摩店从10所扩展到100所就可以。
图源纪录片《盲人不按摩》
效用主义创始人杰里米▪边沁主张要“为最多的人谋求最大的幸福”。但是效用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是存在很多弊端的,它假设行为带来的所有收益和成本都可以用某种方法衡量,也就是可以计量,并且互相加减计算出收益或损失。
这使它基本只适用于一些不违背道德的商业决策,显然不适用于考虑“人”乃至一整个群体的生存。在盲人就业问题上就如著名的电车问题杀1人救5人,是万万不能自从最小成本的效用主义去考虑的,但是悲哀的是,现代社会大都以效用主义作为底层逻辑。
同时,群体内存在个人差异性,这种个人差异性有时甚至会大于群体差异性。盲人不止有“视觉障碍”这一个标签,视力可能确实会在职业选择中起到一定的影响,但不是致命的和决定性的。如果只以“盲人”这一标签来选择工作,那么就没有给人任何主动权,把盲人的能力限制在盲人按摩,没有考虑到盲人按摩究竟适合哪些人。
有的盲人单边腿瘸,却也只能选择盲人按摩学校;有的盲人身材弱小体力不支,长时间的高强度劳动下赚来的钱全部拿去医院开了药;有的盲人年纪已大,按摩这种高体力劳动可能干不了几年了,未来又何去何从……
图源纪录片《盲人不按摩》
盲人不是生来就没有选择,如果我们生生扼杀他们的这些选择,无异于腰斩了他们的生命。
让盲人知道自己可以做选择,也有能力做选择,是最重要的。
图源纪录片《盲人不按摩》
盲人的人生不应被设限,即使在最需要视力的摄影业也一样。《失明的摄影师》是一本由全世界众多国家的盲人拍摄的摄影散文集。
多年前,“感觉之眼”盲人教育机构在墨西哥成立,他们只是将相机稳稳地放到盲人的手中,让盲人在拍摄的过程中放下失去的沮丧,在更多的交流与反馈中,冲破自身的生存困境。
现在,我们看到了盲人们拍摄的照片:青草为春天散发的芳香,窗帘边带刺花束的形状,西瓜清凉甜腻的味道,一只破碗无论如何都无法复原的悲伤,那些眼睛看不到的东西,都被好好地收藏了起来;我们也听到了盲人的声音:黑暗不只一种,光会以各异的方式渗入眼睛,他们能随之感受到变幻的色彩、温柔的光屑、细如飞蛾的翅翼,甚或超然于光影之外的一切;感官不只一种,即使看不见,也能去闻、去触、去听、去尝、去感受迎面而来的人类世界。
温柔地捕捉一个时刻,需要的不一定是贪婪的目光。
盲人不按摩。
-今日互动-
你对盲人按摩有什么看法?
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7117514901484077607/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大荆医疗技术研究院——专注针灸适宜技术委培及医械研发与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荆九针
荆九针
当前离线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2-8-15 07:43:26
|
显示全部楼层
生下来全盲的一生都不知道颜色,食物的形状,后来生病全盲的,内心得多煎熬,怎么生存生活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荆六针
荆六针
当前离线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2-8-15 07: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这么说。我很赞同你的想法。我就是盲人。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荆七针
荆七针
当前离线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2-8-15 07: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按摩,真不知道盲人还能干嘛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荆九针
荆九针
当前离线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2-8-15 07: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朋友就是后天全盲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生活求助
18913980123
微 信 咨 询
Copyright © 2008-2020
针灸界
(HTTP://ACUP.CC)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