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疾病简要概述
失眠作为临床常见病之一,妨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等病证。中医理论认为睡眠和觉醒的生理活动是阴阳消长出入变化所产生,阴阳失调则会引起失眠。
技术简要概述
督脉为阳脉之海,统领全身阳气,统率诸阳经,近年研究发现督脉在失眠的发生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督脉灸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技术是将督脉灸与耳穴贴压联合应用治疗失眠的方法。督脉灸是在人体的脊柱上施以隔物艾灸的一种特色中医外治法,在中医“铺灸”疗法基础上经过改良而来,涵括了经络、腧穴、药物、艾灸、发泡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治疗作用,具有益肾通督、温阳散寒、壮骨透肌、破散结、通痹止痛的功效。
运用耳穴诊治疾病早在《灵枢·五邪》篇就有记载:“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唐代《干金要方》有取耳中穴治疗马黄、黄疸、寒暑疫毒等病。耳穴贴压即在耳穴表面贴敷压丸替代埋针的一种简易疗法。根据中医经络学说和穴位的特性,选择督脉及耳穴中的心、神门、交感、皮质下、安眠,并配合辨证取穴刺激相应脏腑经络,从而使经脉调和,气血通畅,脏腑功能协调,阴阳平衡,疾病得除。
操作人员资质要求
具备一定专科知识
诊断标准
一、西医标准
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失眠症的诊断标准。治疗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定分均>7分。
二、中医标准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失眠的诊断标准。
1.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寐。
2.伴有头痛,头晕,心悸,健忘,多梦等症。
3.经各系统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
适应症
1.符合诊断标准;
2.年龄在20岁以上。
3.脊柱及耳部皮肤完整,没有破损者。
4.未服用安眠类药物者。
禁忌症
1.督脉灸
①孕妇禁灸。
②高热、大量吐血、中风闭症、肝阳头痛等禁灸。
③过饱、过劳、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怒者及艾叶过敏者禁灸。
2.耳穴贴压法
①冬季冻疮及耳廓炎症者不宜,胶布过敏者忌用。
②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者、孕妇、习惯性流产者。
技术操作方法
一、器械
艾灸盒、艾条、王不留行籽(2mm)、胶布(1cm×1cm)。
二、操作步骤
(1)督脉灸
①取穴:督脉(上至大椎穴,下至腰阳关穴)。
②操作方法
a患者取俯卧位,将背部显露;
b打开艾灸盒上的盖子;
c点燃艾条并放入艾灸孔中;
d用艾灸盒里面的卡子固定艾条使其不会松动;
e盖上艾灸盒上的盖子;
f将艾灸盒放置在患者背部督脉循行部位,可通过调节艾条高度掌控艾灸的温度,一般在距离皮肤3-5厘米时温度适宜;
g艾灸时间20分钟或至皮肤微红,有轻度烘热感。
(2)耳穴贴压
①主穴:心、神门、交感、皮质下、安眠
②辨证配穴
a心脾两虚型:心、脾、胃;
b阴虚火旺型:肝、肾、内分泌;
c肝郁化火型:肝、胆;
d痰热内扰型:脾、胃、三焦。
③操作方法:选穴后每穴用胶布(1cm×1cm)将王不留行籽(2mm)固定于耳穴上,嘱患者自行按压3次/天,于三餐后按压,每次每穴按压3次,以耳部自觉温热为宜,双耳交替按贴压。
关键技术环节
(1)督脉灸
a施灸前评估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并取得患者的合作;
b令患者充分暴露施灸的部位,并采取舒适的且能长时间维持的体位;
c青壮年施灸壮数可多,老人、小儿施灸壮数应少,时间宜短,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注意勿灸过量;
d对于局部知觉愚钝或知觉消失的患者,防止过分灼伤,引起不良后果。尤其对老人、小儿患者更应如此;
e要注意防止艾火脱落灼伤患者或烧坏患者衣服和诊室被褥等物;
f施艾灸时,灸灼过度如局部出现水泡,如水泡不大,可用PVP擦涂,并嘱患者不要抓破,一般数日后即可吸收自愈。如水泡过大,宜用消毒针具,引出水泡内液,外用消毒敷料维护,也可在数日内痊愈;
g艾炷或艾条灸治疗结束后,必需将燃着的艾绒熄灭,以防复燃事故发生。
(2)耳穴贴压法
a防止胶布潮湿,按压不能过度用力,以不损伤皮肤为度,以免引起皮肤炎症;
b定时按压比不定时按压效果好,耳压后有酸、麻、胀、痛、灼热感者效果好;
c复诊治疗前取掉粘有压丸的胶布,清洗耳廓,局部肿胀或表皮局部溃烂者涂擦PVP,已感染者及时对症处理。
治疗时间及疗程
1.督脉灸:隔天一行,10次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休息一周。
2.耳穴按压:每两天更换1次,10次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两个疗程之间休息一周。
注意事项
(1)督脉灸
a青壮年施灸壮数可多,老人、小儿施灸壮数应少,时间宜短,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注意勿灸过量;
b对于局部知觉愚钝或知觉消失的患者,防止过分灼伤,引起不良后果。尤其对老人、小儿患者更应如此;
c要注意防止艾火脱落灼伤患者或烧坏患者衣服和诊室被褥等物;
d施艾灸时,灸灼过度如局部出现水泡,如水泡不大,可用PVP擦涂,并嘱患者不要抓破,一般数日后即可吸收自愈。如水泡过大,宜用消毒针具,引出水泡内液,外用消毒敷料维护,也可在数日内痊愈;
e艾炷或艾条灸治疗结束后,必需将燃着的艾绒熄灭,以防复燃事故发生。
(2)耳穴贴压法
a防止胶布潮湿,按压不能过度用力,以不损伤皮肤为度,以免引起皮肤炎症;
b定时按压比不定时按压效果好,耳压后有酸、麻、胀、痛、灼热感者效果好;
c复诊治疗前取掉粘有压丸的胶布,清洗耳廓,局部肿胀或表皮局部溃烂者涂擦PVP,已感染者及时对症处理。
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
施艾灸时,灸灼过度如局部出现水泡,如水泡不大,可用PVP擦涂,并嘱患者不要抓破,一般数日后即可吸收自愈。如水泡过大,宜用消毒针具,引出水泡内液,外用消毒敷料维护,也可在数日内痊愈。
不良反应/事件
研究过程中未出现晕灸、灸疗过敏及灸疗中毒等不良反应。
操作视频
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71768035104687068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