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2729|回复: 0

    视点丨在博大精深的敦煌,有一种神奇的疗法叫“艾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 07:4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艾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除了防疫之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古代,我们智慧的先人极其重视艾灸防疫,他们认识到艾灸能“壮固根蒂,保护形躯,熏蒸本原,祛除百病,蠲五脏之痛患,保一身之康宁。”所以他们非常重视趁未病时艾灸,以避免感染疫毒。预防永远大于治疗,今人知道,古人其实早就知道了。



    《扁鹊心书》里讲道:“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强调艾灸能保命,不但可用于治疗,亦可用于预防。对于平常人没有生病,也可以艾灸。扁鹊认为:“人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明确地说,不病之人可以施灸,灸能延寿。此次疫毒以湿为主,或兼热,或兼寒。若能灸足三里,使脾胃中焦气机健旺,湿浊得化,疫毒自然不能伤人。古人的经验是,要令局部灸后脓水流离,则正气健旺,邪不能侵。



    先秦两汉是我国传统针灸医学的重要形成时期,产生于秦汉之际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把灸疗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系统介绍,强调“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它首先指出“灸火芮者亦从北方来”。因为“北方者,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野处而乳食,藏(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说明灸疗的产生与我国北方人居住条件、生活习俗和发病特点有关。



    之后,从两晋至唐宋,包括艾灸在内的灸疗经历了我国医学史上的重要发展。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灸疗专著是三国时期曹翕(曹操之子)所撰写的《曹氏灸方》,共有七卷,惜已佚。敦煌卷子本中的残卷《新集备急灸经》,则至迟是在唐·咸通二年(公元861年)依照刊本抄录的,原刻印本,初刊于唐代京都长安,不仅证实该书成书年代甚早,也表明我国早期刊本中就有灸治的专书。敦煌类遗书中,尚有我国首部人体穴位灸疗图谱《灸法图》和《灸经明堂》,其作者及成书年代虽难以确知,但据文体和内容来看,多为唐代或以前的的作品。上述敦煌卷子均被劫往国外,目前分别收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和英国伦敦博物馆。



    敦煌艾灸疗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百余种疾病有较好的疗效,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防御和适应调节的能力,相对于其他治疗手段,具有无创性、简便易行、成本廉价、不良反应较少等优势。在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方面,敦煌艾灸法治疗疾病的合理性、安全性和科学性,能够满足更多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在《本草》中记载艾叶的性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这说明艾叶具有广泛的作用,艾的药性可通过体表穴位渗透到体内起治疗作用。在目前严峻的药品食品安全环境下,吃药、吃保健品已经不是治病健身的最放心有效的方法。“不打针不吃药不开刀,省钱省时省力见效快”,敦煌艾灸疗法已成为治病和养生的新宠,这种古老神奇的中医疗法险些失传,却逐渐被人们所了解,所熟知。



    敦煌艾灸的制作,一般是在每年的秋天选择吉日采艾。先将采好的艾分成艾绒和艾茎,后再用荨麻和艾茎一起点燃烧成炭灰,最后撒入艾绒,制成艾炷。艾灸按穴位操作时一般用三个艾炷,第一艾炷燃至大约三分之二时点燃第二艾炷,第二艾炷燃烧至三分之二时点第三艾炷,依次循序,要做到热力不断,灸时火热要均匀,灸痕四周略起细小水泡,无疼痛感,说明灸法得当。对于一些病痛来说,艾灸有着非常好的治疗和调理功效,虽然在施治的过程中略有烧灼皮肤之痛,但不像针刺那样深入肌肉而达体内,所以人们不甚畏惧而乐于接受。



    如今,面对疫情的一次次反扑,古人的针灸智慧也在发挥着积极作用,这是因为,针灸可以给人体增加阳气,尤其在现在寒风凛冽的冬天,保护阳气才是最重要的。在全国各地出台的疫情防治方案中,都有艾灸的影子。这样一来,敦煌艾灸疗法便有用武之力了。敦煌艾灸疗法能更好地为人民的卫生事业服务,为世界人民的医疗卫生服务,我们为之骄傲!

    责任编辑:何瀚
    投稿邮箱:343254522@qq.com须知:非遗项目、图片、视频


    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7079015806700683784/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大荆医疗技术研究院——专注针灸适宜技术委培及医械研发与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