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597|回复: 0

    告别瞎灸:怎么灸,灸多久,灸几次,艾灸才有效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12 07:3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收到一位灸友的反馈,这位灸友刚接触艾灸。最初做艾灸的几天,艾灸部位大量出汗,治疗效果较为明显。但一段时间后,艾灸部位基本没有汗液排出,而此时症状尚未痊愈。这位灸友疑惑了:要不要继续艾灸下去呢?艾灸频率怎样才算合适呢?有类似疑虑的灸友不少,今天我们就一次把问题讲个明白。





    原则 1虚实寒热,时间不同,频率不同



    关于艾灸的适应症,《医学入门》如是评价——“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也就是说,古人认为,无论是虚证、实证、寒证、热证,都可以艾灸,只是灸量、手法、配穴等有所不同。





    不过,请大家注意一点,尽管虚实寒热都可艾灸,但艾灸具有一定的偏向性,艾为“地之阳”,它最擅长的还是虚证和寒证。因此,只要遇到虚证和寒证,甭管三七二十一,灸就对了!



    至于实证和热证,就要因病而异、因人而异了。不过,我们可以把握以下3个原则:



    1、从灸量角度来说,实证和热证灸量要适量、时间要短些(比如,有盗汗、手足心热、口干口渴、小便黄赤、大便干燥等热性表现时,适当少灸);


    2、从手法角度来说,实证和热证大多使用泻法,而虚证和寒证基本使用补法;



    3、从配穴角度来说,实证和热证必须滋阴,故而下焦和腿属必灸部位(比如,阴虚之人必须灸三阴交、太溪、涌泉等滋阴穴位,达到阳中求阴的目的)。



    原则 2治病灸与保健灸,时间不同,频率不同



    一般而言,如果身体没有病痛,多建议大家做保健灸,每周3-4次,每次30分钟-2小时,基本就可以实现保健养生的目的。但并不是说保健灸就可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它同样需要规律施灸以及长期坚持。我们做过统计,像那些先天体质不好的人(比如阳虚人群),一般需要规律性地艾灸保健大穴(如大椎、命门、神阙、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半年甚至一年左右,体质才能明显改善。



    如若已经出现疾病症状,理所当然,艾灸频率自然要比保健灸频繁得多,而且单次艾灸时间也应相对延长。文章来自御冰台微信公众号。

    具体到不同的疾病,艾灸的频率和时间也有所不同,详情如下(下文的“短期”与“长期”是相对概念,不是绝对概念):



    1

    病在浅层短期灸,病在深层长期灸



    从皮毛、肌肉、筋髓、骨髓,越往里,病越重,越难治。病在浅层,艾火的热力和药性容易到达病灶,病自然好得快。所以,从时间角度来说,同样是痊愈,病在浅层所需的时间肯定比病在深层要少。







    这个道理,《扁鹊见蔡桓公》早就告诉了我们:从腠理,到肌肤,再到肠胃,最后到骨髓,病越来越往里,也越来越严重。对于医者来说,加大了治疗难度;对于患者而言,延长了治疗时间。

    2

    病在经络短期灸,病在脏腑长期灸



    病在经络,只需打通经络,让气血畅行其中,病灶就会被驱除出体内。但是,如果病在六腑(膀胱、胃、胆、大肠、小肠、三焦),那艾灸时间肯定要多;如果正气虚弱,病继续往里走到五脏(心、肝、脾、肺、肾),那就需要花更多时间,因为除了治愈疾病,还要多多艾灸,以扶助正气,正气足,病邪退得才快。



    回到文章开头的例子,这位灸友初期艾灸出汗,说明浅表层的病邪得到了祛除,但继续下去后,艾灸部位不出汗了,同时尚未痊愈,说明体内深层的病邪尚未祛除,体内余毒仍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终止艾灸,那就半途而废了。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继续艾灸,扶助正气,直到病邪悉数祛除。



    六腑的病症,有些轻症,比如胃炎,一般艾灸1-3个月就有明显效果。但并不是说好转后就可以中断了,要彻底断根还需要长期坚持。



    3

    形质未变短期灸,形质变化长期灸



    形质已变是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一个人子宫里面寒湿很重,但是没有长子宫肌瘤,这种情况下,只要艾灸祛除寒湿即可。但如果已经长出了子宫肌瘤,那就要麻烦一些了,因为除了祛除寒湿,杜绝子宫肌瘤形成的条件,还得对已经出现的症状予以解决,让“大瘤化小,小瘤消失”。自然,这可不是灸几次就能好的。







    4

    病时间短,短期灸;病的时间长,长期灸;



    病的时间短,说明病情相对较轻,治疗难度小,艾灸时间和频率可以适当小些。但针对拉肚子、急性感冒之类的急症,在症状消失前应该重灸,并且要频繁灸,直到症状完全消失。在痊愈之后,建议再艾灸3次以巩固效果。



    注:如果是危害较大的急性病、突发病,建议立刻就医!因为艾灸是持续起作用,不是立竿见影,需要一个过程。比如,孩子突发高烧,且难以遏制,就必须立刻就医!



    病的时间长,主要指慢性病(包括妇科病)。慢性病必须长期灸!因为“久病必瘀”“久病必虚”,慢性病患者大多体虚,需要补虚益损,这可不是随便调理就能行的,必须长期艾灸,改善体质,通调全身,方能见效。当然,长期灸并不是说天天灸,建议隔天灸或者每周休息1-2天,但必须讲究规律,这样艾灸效果才能好。







    一般而言,像慢性疾病,至少需要3个月,也有可能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如果是老慢支、老寒腿之类的慢性病,我们建议常年艾灸。有一位灸友患有近20年的老慢支,她坚持艾灸3年,每周灸5天,每次1-2小时,现在快70了,哪怕气候再多变,老慢支也没有复发。究其原因:常年艾灸改善了体质,体质增强了,病邪就不易在体内作祟了。



    原则 3经络原穴与其他穴位,时间不同,频率不同



    原穴最早出自《黄帝内经》,指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为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之处的特定穴。



    原,含本原、真元之义。原气来源于脐下肾间,是人体生命的本源,是维持生命活动最基本的动力。原气通过三焦运行于五脏六腑,通达头身四肢,是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因此脏腑发生疾病时,就会反映到相应的原穴上来,通过原穴的各种异常变化,又可推知脏腑的盛衰。由此可见原穴在人体的重要性。







    在临床上,艾灸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从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由于原穴极为重要,所以在艾灸时,原穴的艾灸时间应当比其他配伍穴的时间要长。



    原则 4以灸后感觉为准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要问了,那到底艾灸频率是怎样的呢?



    这就需要涉及到疾病、症状等具体因素了,因为中医讲究辨证,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症状、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再高明的艾灸大师,也不能在不知道你具体情况的前提下,就给你妄下定论。所以,艾灸不能千篇一律地照搬书本,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就是:以灸后感觉为准!



    比如,今天做了2个小时,效果不错,明后天就可以继续做;如果哪天有点儿上火,那就减少灸量,减少艾灸时间,多灸滋阴穴位;如果还是上火,那就干脆休息2天。就这样,自行调节灸量和时间,什么时候效果刚刚好,就把这个灸量和时间设定为标准量。



    再比如,今天艾灸了关元,产生了明显的灸感,那就以关元为主,尽量延长这个穴位的艾灸时间。



    我们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很多灸友一出现排病反应就退缩了,不敢灸了。这些灸友多数都是刚接触艾灸的灸友,对自己的身体怎样才能适应艾灸没有做过尝试。所以,我们建议这些灸友多做“小白鼠”,平日里多摸索,多留心,一两个月下来,每天艾灸多长时间,每周艾灸几次,这些问题也就都解决了。


    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7311198611428114959/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大荆医疗技术研究院——专注针灸适宜技术委培及医械研发与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