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
胃脘痛是指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消化道疾病。中医也称“胃痛。
【病因病理】
胃脘痛多见于现代医学中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等疾病。多由胃及十二指肠的扩张膨胀、肌肉痉挛、黏膜刺激及血液供应失常等原因引起。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素体阳虚和复感外寒有关。系因胃气郁滞、气血不畅或胃腑失于温煦及滋养所致。胃脘痛病位在胃,但常与肝脾等脏腑相关。
【临床表现】
胃脘部疼痛,常伴痞闷或胀满、嗳气、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等,发病常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累,受寒等因素有关;上消化道钡餐X线检查、纤维胃镜及组织病理活检等可见胃、十二指肠黏膜炎症、溃疡等病变。
【治疗方法】
方一:注线法。 [取穴] 上脘、中脘、足三里、胃俞、脾俞。气滞加行间、期门;血瘀加膈俞、三阴交;胃阴不足加三阴交、太溪。 [方法] 穴位用碘伏消毒,将PGLA线体置入一次性埋线针前端,将针快速刺入穴位,得气后,压下弹簧将线体留置入穴位内,拔出针头,用棉棒按压穴位。每星期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
方二:穿线法。 [取穴] 肝胃不和取肝俞透胆俞,中脘透上脘,期门透日月,足三里透上巨虚。 脾胃虚寒型取脾俞透胃俞,下脘透中脘,梁门透关门,气海透关元,足三里。 胃阴不足型取膈俞透肝俞,脾俞透胃俞,上脘透中脘,三阴交,足三里。 气滞血瘀型取膈俞透肝俞,中脘透上脘,期门透日月,三阴交。 [方法] 局部消毒,皮内麻醉,将羊肠线15cm穿在三角缝合针上,用特针器挟住三角针,从两个特定穴中的一个穿入,经皮下组织从另一个穴位旁出,将肠线轻微地来回拉几次,在出针处紧贴皮肤剪断。 用无菌纱布盖好。
方三:穿线法。 [取穴] 第一组穴位:中脘透上脘,粱门(双),胃俞(双)透脾俞(双)。 第二组穴位:建里透中脘,足三里(双),透上巨虚(双)。 [方法] 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局麻,再将0~1号羊肠线穿于三角缝合针上,自中脘穴进针至肌层,于上脘穴出针,剪断肠线埋于肌层;再从左梁门透右梁门穴出针,胃俞透脾俞,建里透中脘,足三里透上巨虚方法同上。敷盖无菌纱布3-5天。初诊时用第一组穴位,一次不愈者,行第二次,第三次手术,每次间隔30天,肠线完全吸收,可取原穴埋入,若未从吸收,选用第二组穴位。
方四:穿线法。 [取穴] 中脘透上脘,胃俞(双)透脾俞(双),气滞型加用肝俞(双)。 [方法] 皮肤常规消毒局麻后,用持针器将大号皮肤缝合针带000号羊肠线,腹部穴位即从中脘刺入,上脘穿出;背部从胃俞进入,脾俞穿出(气滞加用肝俞)。来回抽拉数次,待病人感到酸沉感觉后,将两端线头贴穴位皮肤处剪断,使羊肠线完全埋植于皮下,局部敷无菌纱布,胶布固定。
【典型病例】
例1:患者,女,54岁。 胃脘疼痛9年。近年来因胃脘胀闷终日不休,疼痛时轻时重,得食后加重,咽部有梗噎感,消瘦,苦不堪言。现感胃脘部撑胀疼痛,两肋下憋胀,呈持续性,以白天为重,进食后加重,入夜后休息时缓解。口干苦喜温饮。舌质暗紫,脉沉细无力。胃镜检查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胃溃疡活动期。微创埋线治疗取穴为中脘、足三里、胃俞、脾俞,配行间、期门。治疗1次后胃痛即有明显缓解,3个月后,胃痛基本消失,胃镜检查示溃疡已愈。
例2:赵某,男,38岁。 患胃脘痛已2年,屡治不效,反复发作。此次发作已月余,近5天以来疼痛加重,且多于饭后4小时及深夜疼痛,伴嗳气返酸,纳差乏力。经钡餐证实为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用四治疗后翌日疼痛缓解,渐能进食。随访2年未再发作,经上消化道钡透,病灶已消失。
【处方精汇】
1.用注线法。 1)中脘、梁门左、梁丘双。 2)天枢双 、足三里双。 急性发作选2),慢性患者则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周治疗1次。其中急性发作均治疗1次;慢性发F疗程最短3次,最长11次。将00号铬制羊肠线(0.8~1cm长)用9号腰穿针埋入穴位,腹部的穴位在局部下方向上平刺,下肢的穴位直刺,埋线后用胶布固定24h。
2.用注线法。 取穴中脘,脾俞透胃俞(双)、足三里(双)。穴位消毒局麻后,3号羊肠一段(长约1cm左右),由腰椎穿刺针尖端插入针管内,刺入穴位,得气后,将丰肠线顶入肌层,将针取出,针孔涂碘酒后,用创可贴覆盖,1天后揭去。每30天埋线一次,3次为一疗程。
【按语】
由于胃痛患者的疼痛多反应于体表,且有一定规律,故选取敏感穴位治疗十分重要,有观察显示,对于慢性溃疡病患者,背俞穴如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以及至阳、胃仓等多见压痛点,胃溃疡一般在第7胸椎以上也会有压痛,十二指肠溃疡一般在第7~10胸椎之间,腹部则多见于三脘、梁门、巨阙等胃部体表投影区穴位,下肢多见于足三里穴。
治疗间隔时间方面,患者症状一般在埋线当时或第2天缓解,然后缓解持续1星期如果不及时埋线,则在治疗早期,症状易于复发。因此,间隔时间设定为1星期左右,1星期后应及时埋线治疗直至病情稳定。
治疗方法上,我们观察使用穿线法比注线法效果好,见效快,取穴上以俞募穴相配和胃脘的体表阳性反应点效果较好。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胃痛之处一些伴随症状的改善,如纳呆、腹胀肠鸣、疲乏等,甚至有些患者经治疗后胃肠镜复查病灶消失等。可能是因为埋线激发机体内在某些反应机制而对全身神经、 内分泌及植物神经系统产生反应和调节,影响内脏的活动功能,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