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针灸医生 于 2019-9-3 22:32 编辑
小儿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居由于热量和/或蛋白质不足面致的慢性营养缺乏症,多见于婴幼儿期,属于中医“疳积”范畴。
【病因病理】
小儿营养不良主要由喂养不当,乳母缺乳; 或某些慢性疾病,如长期腹泻,结核病、肠寄生虫病等,使消化功能亲乱,营养吸收不良,致各系统器官功能出现障碍和病理改变。
中医学认为疳积的病因病机有三,一是饮食不节,脾胃损伤。渐至形体赢瘦,气液亏耗:二是喂养不良,营养失调 母乳不足,或断乳过早,或喂养不当,使牌胃功能失调,运化无源,气血虚衰,营养不良:三是其他疾病转化为疳:慢性疾病损仿气血,脾肺伤损,化生无源,元气虚惫,津液消亡,至形体日新赢瘦,转化为疳。
【临床表现】
患者多表现为饮食异常,大便干稀不调,或脘股膨胀等明显脾胃功能失调现象.形体消瘦,体重低于正常平均值15%~40%,面色不华,毛发稀疏枯黄,严重者干枯赢瘦 兼有精神不振,或好发牌气,烦躁易怒,或喜揉眉擦眼,或吮指磨牙等定,因蛔虫引起者,大便镜检可见蛔虫卵;贫血者,且红重白及红细胞减少 ,出现肢体浮肿:属于营养性水肿者,血清总蛋白大多在45:/1以下,血清白蛋白在20g/1.以下。
【治疗方法】
方一切埋法加注线法 [取穴] 鱼际,长强 [方法] 鱼际用切埋法,穴位清毒局麻后,用手术刀尖于鱼际穴纵行切开长o.5cm,深0.5.cm的切口,不加刺激,放入0号羊肠线0.5cm,伤口缝合一针。7天拆线,先在左手施术,15天后未愈再割右手。如皿度营养不良并兼便秘或腹泻者,加用长辣,理入00号0.5cm羊肠线,15天埋线I次。
方二 [取穴] 中院,足三里,天枢,脾俞透胃俞, [方法] 用注线法。埋线用00号羊肠线0.5cm.穴位消毒局麻后,用9号穿刺针装入羊肠线,刺人穴位,用直刺法,背俞穴用透穴斜刺法,将羊肠线埋于肌层:15天埋线1次,3次为一疗程。
【典型病例】
例1:曾治王某,男,4岁。 患儿腹泻,腹胀,不欲食年余。面色萎黄,消瘦明显,毛发稀焦,肌肉松驰,腹胀如鼓,精神萎靡,睡眠不安,盗汗,经埋线治疗1次,即腹胀大便好转,3次后,余症消失,食欲大增,体重增加,1年来发育正常。
【处方精汇】
用注线法 主穴:太白、足三里、气海。 配穴:中脘,脾俞,胃俞 。 方法:每次取4-5穴,局部消毒后局麻,用00号羊肠线及9号埋线针,或000号线7号埋线针,进针后推入肠线,退针后局部用创可贴保护,每半个月治疗1次。适用于疳气证。
【按语】
(小儿卫生总论)说:小儿疳者,因辟骨速损,津液消亡。故本病治疗重点应调理脾胃,解郁消积。肺朝百脉,与大肠相表里,鱼际乃肺经荥穴,用割治与埋线法,可激发脾气充沛,肺气充则牌、脾气健运、大肠通调,从而疳气得消.方二则选用俞募合穴埋线,意在调理脾胃大肠功能。治疗的同时,也可在脾俞、胄俞、肾俞、中院,足三里,气海配合艾灸,每日1次,每次10分钟治疗过程中,应纠正喂养缺点,缺乳应混合喂养,纠正偏食,补充营养,给予富有营养的饮食,应尽可能始母乳喂养,并讲究科学的方法,经常带小儿外出呼吸新鲜空气,多晒阳光,增强体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