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针灸医生 于 2019-9-3 22:21 编辑
小儿神经性尿频
小儿神经性尿频症指小儿非感染性尿频尿急,该病属中医 “淋证”范畴。
【病因病理】
小儿神经性尿频为儿科门诊常见疾病,目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由于小儿大脑皮质发育不完善,高级中枢对脊髓排尿中枢的抑制能力差,以及焦虑、紧张、受惊吓等精神因素致膀胱神经功能失调,加之膀胱容量小,极易刺激张力感受器,传人脊髓排尿反射中枢,形成尿意而欲排尿。而诱发本病。
中医学认为,其病因病机多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惊恐伤肾,以致肾虚不固,心气淫乱,心肾不交,膀胱摄纳无权,则见小便频数。
【临床表现】
本病特点为尿频、尿急,且常在清醒时出现,汪意力集中或入睡后尿频症状消失,无尿痛及发热,尿常规检查正常,排除泌尿系感染、糖尿病等疾病后可诊断本病。
【治疗方法】
方一:注线法加敷脐法 [取穴] 心俞,肾俞,神门、太溪 [方法] 选“00”"医用羊肠线,剪成1.0~1.5cm长的线段,采用9号埋线针埋线,常规消毒。垂直进针快速埋入,将线埋在皮肤与肌肉之间为宜,一般为1~2cm深,稍做提插,待气至,推入线体。出针后外用创可贴覆盖埋线7天1次,1次为1疗程:配合中药敷脐选桑螵蛸 ,煅龙骨、醋炙龟板、冰片按4:2:2:1的比例研木过筛;晚上临睡前用党参汤调敷于肚脐内,然后用脱敏胶布固定,隔日换I次,7天为1疗程。
方二: [取穴] 关元、太溪(双)肾俞(双)入神门(双) [方法] 穴位皮肤常规消奇局麻,用000号羊肠线和7号埋线针埋线.关元、太溪,肾俞皆向上斜刺,埋人0.5cm线休,针神门】时向阴郄方向平刺,埋入0.5cm线体,20天1疗程,一般1~3疗程即愈。
【典型病例】
例1:患儿王某,9岁。 小便频数而量少,已6月,尿色不黄,精神倦怠,动则汗出,心神恍惚,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纳差,使溏,舌质淡,苔薄,脉细,多次尿常规检查无异常,诊为小儿神经性尿频,证属肾虚不固,膀胱失约,心神不宁。治宜补肾益气,调摄膀胱,养心安神。遂用方二治之,1次后病情明显减轻,再治1次,症状全部消失,停止治疗,随访I年,未见再发。
【处方精汇】
1.用注线法 取穴关元穴,三阴交,将00号羊肠线剪成lcm穿人9号埋线针中。 方法:右手持针,先刺人穴位得气后,用针芯将羊肠线推至穴内,然后用无菌纱布覆盖每组穴位间隔20天左右。
2.用穿线法 取穴1组:气海透关元,膀胱俞。2组:关元透中极,肾俞。 方法:常规碘伏消毒局部麻醉后,中号皮针穿好0号羊肠线,持针从穴位进针沿皮下纵行1cm穿出皮肤,剪断为宜,而线头不易外露,盖上消毒纱布即可。每次埋线间隔1月。
【按语】
治疗时对儿童要有耐心,家长不要打骂训斥,不可不让患儿小便,应多加安慰,使患儿注意力集中到别的活动上去。应教会和鼓扇小儿将丽次非尿间隙的时间尽可能延长,并记录每天两次排尿间隙的最长时间,如有进步,可适当给予鼓励。医生的关心和鼓励,将会有利于改善患儿的症状。
总之,治疗本病要随症变法,不拘一格。药物只是帮助患者,更重要的就是父母要配合,改变患儿学习和生活的规律,平衡患儿的饮食,少食含有化学添加剂的食物,多食新鲜的蔬菜和肉类,改善睡眠质量,让患儿情绪安静而平稳,脱离虚拟世界,回到现实世界,自己学会料理自己。这些都是治疗本病必不可少的因素。以上就是中医治疗此病的方法,要顾及心理因素,环境因素,饮食因素等多方面,不能单靠药物的治疗,要身心合一,面面兼顾,就可完全治疗,既治好了本病,也改营増强了体质达到病去体健的理想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