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脱垂
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称为子宫腕延.中医义名 于富脱出”、“阴脱 宫不收”。
【病因病理】
本病多由产伤,长期哺乳卵巢功能長退,体质压弱,致使子宫诸韧装卫盆底组织松弛无力。再加上咳嗽,便秘,服湾长期坐,站,负重等使购内区增高,均可导致子宫脱垂的发生。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气虚下陷,带脉失约,冲任虚损,或多产,难产产时用力过度,产后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等,损伤胞络及肾气,而使子官生于维系所致。
【临床表现】
阴道内脱出肿块:轻度子宫脱垂不易被注意,用力、久站子宫脱出外阴道口,休息后能自行还纳,严重时不能回缩,影响活动。腰背酸痛,以腰餐部为甚,子宫脱垂程度越重,下坠感也越重。阴道分泌物增加。可见排尿困难,尿潴留,尿频,尿急及泌尿系统症状。 可见便秘,肠胀气等。月经过多,频发,可见生育力下降。
【治疗方法】
方一:注线法 [取穴] 足三里,三阴交,提宫穴(骨盆闭孔耻骨5分)。配穴取子宫、关元,中闸(中极穴旁开2分),长强穴。 [方法] 膀胱排空,作妇科检查,还纳子宫于正常位置后,每次可选2-3个穴位,交替使用。常规消毒局部麻,将3号肠线1~1.5cm放人20号骨穿针,垂直刺人穴位,当产生针感后,将羊肠线推人并拔出针,胶布固定。半月一次,可连续埋线2~3次。埋线后第一天开始,根据患者的病症随让加服补中益气丸,龙胆泻肝丸等,直至症状明显改善,同时艾灸长强穴,每日1次,每次15分钟。
方二:针刺加埋线法 [取穴] 足三里,三阴交,提宫穴。百会,气海 子宫,关元、大林,班道,曲骨,可辨证配伍肾俞,太溪、脾俞。穴位埋线取穴。 [方法] 皮肤常规消毒后,向耻骨联合方向呈45度斜刺子宫、维道、气海,关元、大赫,曲骨均直刺,腹部诸穴深度为1.5~2寸,得气后以捻转补泻为主,当患者觉阴道或子宫有上提感时,即嘱其收小腹,深吸气,医者即把运针之大拇指向前推,以增强针感,促使子宫上提。下肢穴位微向上刺,背部穴位宜向脊柱方向刺,施以补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体针针刺完毕后再选取2~3个埋线穴位,常规消毒后局部皮内麻醉,将3号肠线1-1.5cm放人20号骨穿针内,垂直刺人穴位,产生针感后,将肠线推人并拔出针,用无菌敷料覆盖针孔,胶布固定,半月一次。
【典型病例】
例1:王某,女,46岁。 主诉:子宫脱垂16年。下腹坠胀,白带多,腰痛腿软乏力,不能久坐。妇科检查:子宫二度脱垂,宫颈炎。经埋线后加服补中益气丸,每日艾灸长强穴15分钟,连续半月。1月后子宫脱垂恢复,宫颈光滑,临床症状消失。
【处方精汇】
用注线法 足三里,三阴交、提宫穴(骨盆闭孔耻骨下5分)升提穴。配穴:子宫、关元、中间(中极穴旁开2分)长强穴。膀胱排空,作妇科检查,还纳子宫于正常位置后。每次可选2个穴位,交替使用。选准穴位后,常规消毒,局部皮内麻醉,将0号肠线1~1.5cm放人埋线针,垂直刺入穴位,当产生针感后,将线推人并拔出针,用无菌敷料覆盖针孔,胶布固定。半月一次。 可连续埋线2~3次。埋线后第一天开始,根据患者的病证随加服补中益气丸、龙胆泻肝丸等,直至症状明显改善,同时艾灸长强穴,每日1次,每次15分钟。
【按语】
埋线治疗本病,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取上穴充实脾胃之中气,调理冲脉、约束带脉、补充任脉之经气,强肾固本,结合临床辨证配穴来完成达到提宫复位标本兼治的目的。 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此法比单纯的内服中药或针灸的疗效可靠,并可在门诊治疗。适合任何年龄组的患者,经济方便,不失为一种治疗子宫脱垂的较理想的疗法。 我们的体会是病史愈短,年龄愈轻,治疗效果愈佳。要注意的是,治疗子宫脱垂必须要治疗其他并发症,不能只治疗子宫脱出,不去纠正其他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