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067|回复: 0

    冬病夏治来了!神秘黑膏药敷贴不起泡,二十多种敷贴类型等您来“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14 08: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伏,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之中最闷热潮湿的日子,却暗藏养生良机。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每年三伏天自然界阳气旺盛,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

    7月16日进入头伏,2020年冬病夏治节将正式拉开帷幕。根据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武汉市中医医院推出专家在线问诊、“三伏贴”包邮到家等便民举措,为市民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健康服务。

    专家在线把脉开方,“三伏贴”包邮到家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是武汉市中医医院中医“治未病”的特色治疗方法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推广的适宜技术。

    武汉市中医医院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医师黄金元介绍,常见的“冬病”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每到秋冬季节容易发作,夏季周期性缓解,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老病”“宿疾”,其次在受凉以后,作为一个诱发因素,常常会导致疾病的发作或加重。

    “夏治”的方法包括穴位敷贴、中药内服、针刺、艾灸、拔罐、推拿等,其中以穴位敷贴应用最为广泛。黄金元介绍,穴位敷贴是通过特选的药物组成方剂,制成敷贴粘贴在特定穴位,使药物透皮吸收并随经络运行到达脏腑,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武汉市中医医院“冬病夏治”已开展二十多年,通过对名老中医的经方、验方进行梳理,研发出20多个敷贴类型,覆盖咳嗽、咳喘、风湿骨病等各种“冬病”。

    武汉市中医医院医务部主任倪涛介绍,根据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为避免人群聚集,医院推出一系列举措配合“冬病夏治”,包括开通“互联网医院”,市民可通过医院官方微信在线问诊,开好的“三伏贴”包邮到家。所有敷贴均制作成小包装,内附敷贴穴位图,医院官网同步推送各种敷贴种类的取穴视频,方便患者对照操作。

    现磨麻油熬制“黑膏药”,巧用白醋“去火毒”

    黑膏药,是武汉市中医医院制作敷贴的独门秘笈。2012年,黑膏药制作技术获得国家专利。

    市中医医院中医药学基地主任药师张义生介绍,制作黑膏药的主要原料包括黄丹、麻油和白蜡。黄丹又称铅丹,因含四氧化三铅有毒成分,市面上很难买到,不过将其外用却具有拔毒生肌、杀虫止痒的效果,是制作黑膏药不可替代的原材料。目前医院使用的黄丹,有专门的供给渠道,且经过检验合格,确保了原料质量稳定。

    为增加“黑膏药”的可塑性,研究人员使用花生油、豆油、菜籽油和麻油反复比较,发现用麻油制作的药膏可塑性、光泽度和柔韧性最理想。张义生说,药学基地使用的麻油,都是在黄陂蔡榨街用白芝麻现榨的,以此确保原材料的品质。香味浓郁的麻油运回来,还要经过1个多月的沉淀,取上清液用于“黑膏药”制作。

    传统膏药在熬制以后,需要揉搓7天以上“去火毒”,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性。研究人员发现,在制作环节中加入白醋,不仅性质更加温和,同时加速膏药凝固,调节了膏药的粘性。

    生药经炮制“减毒增效”,性质温和不起泡

    “黑膏药”是制作敷贴的基质,根据不同组方将药粉加入其中,才能制成“三伏贴”。在市中医医院中医药学基地,制剂师傅在晾台空旷处支起几口大锅,将“咳喘贴”“风湿贴”等对应药材加入麻油浸泡1小时,然后加热油炸,直至药材呈现焦枯状,再去渣滤出清油。接着,将清油继续加热到300℃左右,加入黄丹进行熬制,沿着一个方向搅拌均匀,直到看不见黄丹的红色。张义生说,判断下丹时机有三种方法:一是炼油的浓烟转为青烟再转为白烟;二是油锅里的大气泡变成小气泡;三是将一滴油滴入水中,散开后可以立即聚集成珠,俗称“滴水成珠”。

    下丹熬制后,待膏药温度下降100℃左右,加入白蜡并搅拌均匀。温度再下降100℃,将贵细药材打成粉加入,“三伏贴”中的膏药便大功告成。张义生介绍,大家平时接触到药材为生药,偏性比较大,将其炮制后入药,则可以改变药性,减毒增效,在确保药效的基础上加白蜡使黑膏药更加亲肤。市面上常见的敷贴通常只能敷几个小时,市中医医院的敷贴可以敷贴12小时以上。




    沿袭传统制作工艺,手工摊涂“三伏贴”

    新鲜出炉的“三伏贴”膏药外观如沥青,散发着浓浓药香。几名制剂师傅将膏药连锅端起,送入摊涂膏药车间,这里的恒温加热装置可使膏药始终保持在100℃熔融状态,不至于太硬,也不至于太软。大家围坐四周,开始手工制作“三伏贴”。

    用来“装载”膏药的介质有两种:一种是不干胶贴,一种是棉布。张义生说,由中医药学基地研发的不干胶贴获得国家专利,由托底、中心圆环和覆盖层构成。制剂师傅掀开覆盖层,用勺子将膏药滴入中心圆环,每贴定量1.3克,待其凝固后便可封装。绝大多数的穴位敷贴,都是用不干胶贴制成。

    另一种棉布贴,主要针对儿童使用。张义生说,这是因为儿童皮肤娇嫩,棉布更加柔和,没有了不干胶中橡胶等对皮肤的刺激,贴在脖颈处也更加舒适。记者看到,棉布贴被剪裁成饺子皮大小,制剂师傅用竹签挑起黑膏药,沿棉布贴小心摊开,像摊煎饼一样。这种方法保持了传统的制作工艺,但更为耗时耗力,一位熟练的药师,每天可手工制贴1000张,而初学者,连做100张都难。

    做好的“三伏贴”外圈高,内圈低,中心凸起,被称为“铜锣边、菊花心”,更容易在人身上形成一个真空囊,有利于贴合紧密。随着工艺的改进,敷贴吸附力强劲而持久,市民洗澡时取下,洗完后再重新贴上,也不会影响到药效。





    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6848780756135707139/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大荆医疗技术研究院——专注针灸适宜技术委培及医械研发与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