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894|回复: 0

    从无到有的新针疗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26 07:3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到兽医站已是傍晚时分,刚下马,赵兽医就告诉张仁:“团部下通知,让你明天去卫生连报到。”声音中充满了不舍与无奈。

    这一夜,张仁久未入眠,四年的兽医生活已经使他深深地爱上这一行,一匹匹病马转危为安成功的喜悦,与来自巴里坤大草原亦师亦友的赵兽医的愉快合作,都使他难以割舍。但是,有机会能从事他所向往的针灸事业,又使他义无反顾。这一天,他记得是1971年7月15日。

    团卫生连夏连长亲自接待了张仁,夏是1965年从南京军区转业来兵团的,讲着一口浓重苏南口音的普通话。夏连长告诉张仁:“目前我们国家正在贯彻毛主席的‘6.26指示’,把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大力推行‘一根针,一把草’的做法,所以团里点名调你到卫生连工作,你一来就破格为医助,有处方权。而这些其他例如姚淑宜、杨家珍、石爱菊等人,他们要奋斗十几年才能享受。相信你会不负众望,在弘扬祖国中医药传统的特别是针灸的实践中取得好成绩。”

    接着夏连长带张仁走进门诊部的注射室,对正忙着的维吾尔族护士阿瓦汗说:“以后张医生就在这儿上班”。他又指指窗台对张仁说:“针灸用具都在这儿,还需要什么可以到后勤去领”。他让张仁熟悉熟悉环境就走了。窗台上放着三只不同型号落了一层灰的玻璃火罐和一个装安瓿的纸盒,盒内躺着二、三十根曲曲弯弯的毫针。阿瓦汗是个说得一口流利汉语的姑娘,她告诉我,这是门诊部主任黄庭瑞医生用过的,大概有一两个月没有人碰过了。张仁又打量了一下未来的工作环境,他能与别的工作人员合用的是一张床和两个方凳,完全独用的只剩下那个窗台了。这就是全部家当!心里不由一凉。不过张仁想,既然来了,先干着再说吧。

    尽管那时针灸挂号不收钱,但张仁第一天上班总共只诊治了四个病人,之后一连几天病人也不多。他的心里真有点急了,总感到背后有一道道芒刺般的怀疑、嘲笑的目光。如果因为没有病人,灰溜溜地再回兽医站,面子往哪里搁。为了提高疗效吸引病人,张仁拼命找新书读,当时团部新华书店买得到的也只有《赤脚医生手册》《快速针刺法》等一些红塑料封面的普及读物。

    这一天,三连畜牧排的杜班长找张仁治疗肩周炎,他是张仁当兽医时的老熟人,所以张仁特别上心。刚好从书上看到一个叫“颈臂”的新穴,说是对肩周炎、中风偏瘫有特效。于是张仁就活学活用。果然,一针下去,酸麻直达指尖,出针后,老杜也顿觉轻松许多。然而,还不等张仁高兴,当天下午杜就被牛车送到急诊室,被诊断为因针刺颈臂穴过深引发的气胸,幸好X光显示是轻度的。门诊部黄主任给他开了点药和几天病休打发走了。

    下班时,腿有点跛的黄主任把张仁叫去,黄沉着一张脸,说:“你兽医搞得好好的,何必来端这碗饭呢?”

    张仁听人说过,黄主任是全医院唯一的等位正宗的医生,石河子医学专科学校毕业。有一次,把加工连的一个出身贫农的老职工扎了个中度气胸,批判了好几次,从此金盆洗手再也不干了。窗台上的这套针具就是他留下的。当时,全国正处于“一根针、一把草”的热潮,医院是不可以不开展针灸的,这是政治任务,所以才匆匆把张仁这个既无正规学历又缺乏经验的人调来。张仁知道,黄是出于对他的关心。这天夜里,张仁思前想后睡不者,打了一份请求调动工作的报告。清晨起床时,张仁又把它撕了,针灸毕竟是他挚爱的事业。有这次事件之后,他变得更谨慎了,也更投入了,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人。张仁开始自学西医知识尤其是解剖知识,同时继续钻研针灸和中医学,常常学到深夜。

    三个月之后,小小的注射室内外,挤满了针灸病人,大有鸠占鹊巢的味道,弄得阿瓦汗难以转身,冤气冲天。终于有一天,夏连长拍拍张仁的肩说:“搞得不错,病人反映也可以。连里决定专门给你搞一间诊室,派一名助手跟你学。”

    不久,张仁就搬到了新诊室,这是门诊部西头一大间新粉刷的套房。面钉着“新针疗法室”的牌子。助手周建庭也来报到,他是1965年来场的武汉支青,要求来学一门手艺,人很聪明机灵。有了正式科室名称之后,张仁更不敢怠慢。病人更多了,记得最多的时候,一天两个人就要诊疗70多个患者。不论白天黑夜,也没有星期日,病房连轴转,根本没有想到休息两个字。

    当时,各种新的刺灸法层出不穷,只要一有介绍张仁就在临床上使用,诸如头皮针、耳针、鼻针、面针、手针、足针等。特别是因为张仁当过兽医,有点手术经验,所以如穴位里埋、穴位结扎、穴位割治等,全部是按图索骥,无师自通。

    这种新的技术,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疗效,而且扩大了治疗的病种。记得隔壁一三五团有一个严重的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患者,双腿拄拐也步履艰难。经穴位结扎治疗几次,竟奇迹般地扔掉拐棍可自己行走了。还有一位来自100多公里以外石河子的共济失调女病人,经用头针和体针治疗两个疗程,症状几乎消失。

    那些年,正是“四人帮”肆虐的时期,他们的活十分艰苦,住土块垒的破房里,天天吃着苞谷馍,可令人奇怪的是,他们竟然没有感受到这些,大概是全身心地投入在为提高针灸临床效果的艰难探索和沉浸在成功所带来的喜悦之中的缘故。两年之后,他们新针疗法室的名声很快传遍整个下野地,农七师师部给他们记了集体二等功。1976年新针疗法室有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表彰的先进集体之一。

    1980年8月,在张仁离开新疆去咸阳上学的前一个晚上,张仁和周建庭到他们的已经从新针疗法室政名为针灸科的那栋房子,慢慢地转了一圈,这栋房子原来是外科手术室和病房,现在已全部属于针灸科。有五个针灸门诊室,四间针灸病房共16张床位、一间开展针灸小手术用的手术室和一间开展眼底病针灸作检查用暗室,医护人员也有10多人了。张仁望着宽敞的治疗环境和齐全的针灸设施,不由想起窗台上积了一层灰的几只火罐和纸盒里的几十根弯针,突然之间冒出了一股深深的依恋之情。

    讲述者 :张仁 男 汉族 1945年生 籍贯浙江 文化程度医学硕士 原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长

    整理者: 王永庆 男 汉族 1952年生 籍贯甘肃 文化程度大学 原农八师一三三团政治处副主任

    采录时间:2021年9月21日

    流传地区:新疆石河子下野地

    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7010600911282143755/
    大荆医疗技术研究院——专注针灸适宜技术委培及医械研发与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