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3208|回复: 0

    [第九章 疾病防治原则] 【57论】 治病求本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6 15: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7论 治病求本论
         【理论内涵】
         治病求本,即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任何疾病实施治疗时必须首先遵循,反映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治疗规律,是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医治则理论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总治疗原则。一般认为,“本”为病证本质的统一。治病求本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体现。

        治病求本作为中医诊治疾病的指导思想和总原则,其他任何治则都是“治病求本”在不同情况下的灵活运用,是治病求本的进一步具体化。如正治与反治要求医生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强调要抓住疾病的本质;治标与治本要求医生正确处理病变过程中矛盾的主次先后关系;扶正祛邪、协调阴阳等则要求医生分别从邪正关系、阴阳平衡的角度进行求本治疗。

         【学术源流】
         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原文在以阴阳变化普遍规律作为天地万物生长、变化、衰亡根本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治病必求于本”,认为治病之本必须求之于“阴阳”。

         宋·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病机论》:“察病机之要理,施品味之性用,然后明病之本焉。治病不求其本,无以去深藏之大患。”强调病机为本。

         明·张介宾继承《素问·至真要大论》“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的观点,《景岳全书·传忠录·求本论》提出:“起病之因,便是病本。”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说:“经曰‘治病必求于本’。本之为言,根也。世未有无源之流,无根之本……故善为医者,必责根本,而本有先天、后天之辨。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

         现代,有学者提出,所谓“本”是指人的体质,因为体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患病与否和疾病的性质。也有认为“本”必须反映疾病的全部情况(包括病因、病位、病性、症状等)之内在联系和根本属性,治病求本,本于病证本质的统一。上述观点,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病本的认识,而以疾病本质为主的观点,基本符合中医对疾病变化规律的认识。

           【基本原理】
        1.治病求本,本于阴阳 “阴阳”是自然界万事万物生长、变化、衰亡的根本原因,是“天地之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以此认识为基础,提出“治病必求于本”。明·吴崑注曰:“天地万物,变化生杀而神明者,皆本于阴阳,则阴阳为病之本可知。故治病必求其本,或本于阴,或本于阳,必求其故而施治也。”认为治病之本,必须遵从自然变化的“天地之道”。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二上》注释:“本者,本于阴阳也。人之脏腑气血,表里上下,皆本乎阴阳;而外淫之风寒暑湿,四时五行,亦总属阴阳之二气;至于治病之气味,用针之左右,诊别色脉,引越高下,皆不出乎阴阳之理,故曰治病必求其本。”认为以“阴阳”为本,体现中医学诊治疾病的规律,认为疾病是阴阳失衡的结果,治疗目的就是恢复阴阳相对平衡,所以求阴阳就是求得病本。阴阳的概念和特性,所指为自然界存在的普遍规律。治病求本,本于“阴阳”,强调中医临床治病过程,必须遵从自然万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

        2.治病求本,本于病因 以病因为本的观点,见诸很多医家之笔端。如明·周子干《慎斋遗书·辨证施治》:“种种变幻,实似虚,虚似实,外似内,内似外,难以枚举,皆宜细心求其本也。本必有因,或因寒热,或因食气,或因虚实,或兼时令之旺衰。”病因即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强调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3.治病求本,先后天之本 在金元时期形成的各种学术流派中,其中补土派、温阳派等非常重视先天之本、后天之本,临证施治崇尚扶正,专防克伐。见于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以“先后天之本”为根本的观点,重点强调脾肾的重要性,说明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4.治病求本,标本之本宋《圣济经·推原宗本》说:“治病不求其本,何以去深藏之患邪……盖自黄帝标本之论,后世学者阐以兼治之术,故能智明而功全……诚能由标而探本,斯能由本而明标,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盖将穷幽洞微,探颐索隐,而知病之变动,无毫厘之差矣。”所论标本主要是说明病变过程中矛盾有主次,在治疗上要分先后缓急。治病求本之本与标本之本存在着概念上的差异,二者不可等同。

         5.治病求本,本于体质 当代有学者提出新的观点,如“从广义上讲,中医治病求本是着眼于人……人体患病后,出现的‘证’,是疾病在一定时期病因、病位、病机等的综合性反映,体现了疾病阶段性的本质……不同体质的人生病后,可出现不同的病机病证。因此,人的体质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根本。”“所谓‘本’,是指疾病的本质,也即人的体质。因为体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患病与否和疾病的性质……同样的致病因子,既病之后,有人患实证,有人则呈虚证,就是因为体质之不同。”以“体质”为本,强调人体正气在疾病中的作用,其理可通。

        6.治病求本,本于病机 病机是疾病证候本质的高度概括。刘完素《素向病机气宜保命集·病机论》强调病机为本。《景岳全书·传忠录·求本论》论及:“万事皆有本,而治病之法,尤唯求本为首务。所谓本者唯一而无两也……万病之本,只此表、里、寒、热、虚、实而已。”透过疾病现象,探求疾病病机,才能认清本质。王冰说“机者,要也,变也,病变所由出也。”病机能够较正确、全面、深刻地揭示病证的本质。

        7.治病求本,本于辨证 当代有学者认为:“治病必求于本之‘求’,当释为‘辨’;本,当释为‘证’,意即治病必须辨证……证反映了疾病某阶段的本质……一个证名的确立,是对疾病本质的高度概括和明确表述……因此,证反映了疾病的本质,故可称之为本。”有文献提出:“本,必须反映疾病的全部情况(包括病因、病位、病性、症状等)之内在联系和根本属性。中医治病,不是针对某种原因或几个症状,而是治证。证,是对医生将四诊获得的全部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概括出能反映病因、病机、病位、病性和邪正盛衰、阴阳失调等情况的诊断结论,是对疾病过程中某些规律的认识,是对疾病的本质的概括……可以认为:本与证相当,求本就是辨证,治病求本,本于证。”

        8.治病求本,病证本质 治病求本就是要寻求病证的本质,然后针对本质进行治疗。治病求本作为最重要的治疗指导思想,不仅要认识疾病某一阶段的主要矛盾,还应该认识整个疾病过程中的基本矛盾。因此,通过辨证求得的根本,是病与证本质的统一。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机变化的本质,即疾病阶段性的主要矛盾,故并不能完全概括疾病整个发展过程的内在规律。就一种疾病而言,总是具有某些区别于其他疾病的特殊本质,即疾病的基本矛盾,包含了确定的病因、发病的机理以及疾病全过程中的病理损害特征等。疾病特殊的本质,决定了各种疾病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从病与证的关系而言,疾病的基本矛盾是导致当前证候的本质性因素。因此,治病求本,应该是辨病求本与辨证求本的有机结合。通过辨病,找到不同疾病各自独有的特殊本质,从全程上把握影响疾病初终转归的基本矛盾;通过辨证,找到疾病处于不同阶段时病机变化的本质,从局部上抓住病变的主要矛盾。在病、证本质明确的基础上,使疾病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在治疗中得以综合解决。由此可知,治病求本之本,应该既包括病之本质,又包括证之本质,是病证本质的统一。从这个意义上来界定治病求本的概念,则抓住病证本质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是其核心所在。

         【临床意义】
          “治病求本”要求临床诊治疾病时,医生应该全面分析疾病的表象,把握疾病的本质,有针对性地处方用药,或逆其证候性质而治,或顺从疾病假象而治。

          对现代文献进行分析,表明“治病求本”适用于内科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肺癌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萎缩性胃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溃疡性结肠炎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炎、慢性肾衰等,内分泌代谢疾病如糖尿病等;妇产科疾病如不孕、痛经、流产、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男科疾病如前列腺炎等;肌骨骼系统疾病如肩周炎、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等;皮肤科疾病如湿疹、银屑病、黄褐斑等;耳鼻喉科疾病如喉痹、牙周炎等。因此,“治病求本”在中医药辨证论治运用十分广泛,是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指导思想和最高层次的治疗原则。

          【现代研究】
            1.治病求本的系统观 知本求本,注重了解并遵循天地阴阳变化规律,人体阴阳变化规律,以及人体阴阳与天地阴阳的相应关系。强调疾病要素间、疾病与人体系统、人体整体与外环境的时空变化保持动态联系,归为阴阳一体,反映了整体观的深层本质,体现了治病求本的整体性。
    协调阴阳并通过阴阳的自我运动、自我衍化,恢复“阴平阳秘”这一求本核心,依靠机体固有的调节机制,在内外条件的动态变化中,即阴阳动态消长过程中,达到“阴阳自和必自愈”的目的,是求本的自组织、自主性、目的性的根本表现,也揭示了疾病调节的重要原则在于把握“自愈”的机制,说明了治病求本的自组性。

          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原来有序态和原有结构功能,在非平衡状态下保持自身有序性,以实现内稳态,是中医调治疾病的基本方法,其调节基础是阴阳的消长和互用动态平衡中的稳态。在疾病的非平衡状态下,在阴阳偏倾的消长中去调理阴阳,使其归于平和,形成相对平衡的趋稳态体系,反映了治病求本的稳定性。

          求本之道在于明辨阴阳,探求自然规律人体生命规律及疾病变化规律的动态联系,表现为层次性与整体性的统一。进一步落实为治标治本、正治反治、扶正祛邪、三因制宜、调理阴阳;再次为寒热温清补虚泻实等基本治法;再次为指导临床治疗的各种措施。通过各个要素、各个子系统间,向上向下纵横交叉的各层次间的相互控制,以达到最佳状态,反映了治病求本的控制性。

           掌握人体疾病内在脏照的生理功能,同时外应自然界四时阴阳变化规律,并注意先病与后病、病机与症状、医生与患者之标本等治疗方式,实为治病求本系统的开放性原理的表现。在临床治疗中,根据天人相应规律,顺阴阳之势而调治,寻找人体局部与自然整体在结构、功能、存在方式、衍化过程的共同性、共通性,则是治病求本相似性原理的表现。

           2.治病求本与miRNA microRNA(miRNA)是基因表达的重要调节因子,研究证实miRNA参与了许多疾病的进程,所以调节miRNA的表达也是治疗疾病起效的可能作用途径。miRNA与靶基因之间存在动态的平衡状态,使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死亡保持在一个正常的水平,以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这与中医的阴阳平衡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人体患病的可能分子机制之一是由于体内相关的miRNA异常表达,导致受其调控的靶基因异常表达,使相关miRNA与靶基因制约关系的消长平衡状态被破坏,即机体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被破坏,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中药复方可能是通过直接或间接调节相关miRNA的表达,以恢复相关miRNA与靶基因之间的消长平衡,从而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