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针灸学堂 于 2022-4-7 10:11 编辑
第六节 万全
一、生平与著作
万全( 1499—1582 年),字全仁,号密斋,湖北罗田人,明代著名医学家。三世业医,祖、父均为儿科医生。祖父万杏坡,豫章(今江西南昌)人,为万氏家传幼科第世,早卒。父亲万筐(号菊轩),明代成化庚子(1480年)因兵荒而迁居湖北罗田大河岸。数年后,医名大噪,树立了“万氏小儿科”的声望,为二世。至万全更以儿科驰名,为三世。
万全自幼习儒,曾师从同邑大儒胡柳溪、张玉泉攻读经史律历之学。19 岁人邑痒为诸生,28岁补廪儒生。在此期间边修习举子业,边继承家学,攻岐黄之术。常代父出诊,或为学中师友治病,渐有医名。曾参加过几次乡试,末中。30 岁时其父卒世,遂弃举从医。临证之余,勤于著述,今所传世的著作大部分是他晚年完成的。主要著作有《养生四要》《保 命歌括》《伤寒摘锦》《广嗣纪要》《万氏女科》《片玉心书》 《育婴秘诀》《幼科发挥》《片玉痘疹》《痘疹心法》等。其中已刻版收入《四库全书》的书目有10种,共108卷,辑成《万密斋医学全书》,书中基础理论与临床经验融会贯通,总结了100 多首家传验方,其中的儿科祖传十三方“屡试屡验”
万全为明代儿科大家,对儿科的理论及临床有独到的发挥。他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提出了“三有余、四不足”之说,即肝常有余、心常有余、阳常有余,脾常不足、肺常不足、肾常虚、阴常不足。在治疗上,他主张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如治惊风,先以雄黄解毒丸去痰热,后用凉惊丸退火,再用保命丹、安神丸调之。其所用方药多为祖传或自创,剂型多为丸散,用量轻而效力专,简便实用,效验价廉,便于小儿服用,对儿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万全对养生学和妇婴保健医学也颇有研究,在《养生四要》中提出了著名的养生四法,即寡欲、慎动、法时、却疾,并且身体力行,注重日常生活中的养生保健。所撰《妇人科》和《广嗣纪要》详细论述了经、带、胎、产妇人东病辩证施治及优生优育等内容,强调妇科诸病重在调理脾胃,讲究“对证施治,以平为期”,调经注重情志、体质与痰湿,尤重于理气血、补心脾。万全还倡导应用推拿、针灸、熨脐、药物沐浴等外治法。在儿科疾病的治疗时,善于配合灸法。
二、学说与贡献
(一)惊风配灸疗扶娇弱之体说
小儿惊风分急、慢两种,急惊风由外感六淫、内积痰热,或突然受到惊恐等引起。慢惊风由体质虚弱,或病久正虚、脾阳受伤所致。万氏根据自己和祖传经验,结合前人论述,对小儿惊风提出了不少新见解。如在其《幼科发挥》中,提出急惊风有三因:有感受风寒湿热发热而失治者,为外因;有内伤饮食发热而失治者,为内因;有由惊恐客忤中恶得之者,为不内外因。在急惊风的分类上,万氏分为急惊风证,包括脐风发搐、丹瘤发搐、疟疾发搐等;急惊风变证,指由惊风反复发作可形成痫证;急惊风类证,分别列出天钓似痫、痉病似天痫等9种疑似证与急惊风证进行鉴别;急惊风后遗症,有惊风后形成瘫痪、惊风后失音不能言等。
万全治小儿惊风多配用灸法,如“小儿惊风,目斜视而不转睛者,灸风池穴,目左斜,灸右穴;右斜,灸左穴”。他曾详细介绍一例病案:“一小儿周岁,因长老摩顶受记,僧人念咒,恐惧发搐,痰涎有声,目多白睛,强项背,一时许方醒。安后见皂衣人即发,多服犀、珠、脑、镇坠之药,已四年余,此症尚在,又添行步动作、神思如痴,诊其脉沉弦而急。《针经》云:心脉洪大,病痛筋柔,病久气弱,多服镇坠寒凉之剂,复损其气,故动作如痴。先灸两路各二壮,然后服药。后肝脉小急,盖小儿神气尚弱,因而被惊,神思无依,又动于肝,肝主筋,故瘛疾筋挛。立方名沉香天麻汤。”至于具体灸穴,万全强调:“按《针经》云,癫痫瘛疭,不知所苦,两,男阳女阴。洁古云:昼发灸阳中脉穴(疑为申脉穴),夜发灸阴照海穴,各二七壮。
万全临证处处考虑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详细人微,如对小儿的捕搐惊风证,万全反对用推法,认为小儿体质娇弱,不耐推力。他指出:“经日无刺大虚人。推掐之法,壮实者可用之。如怯弱者,其气不行,推则有汗,反伤元气也。”即使采用推法, 也仅能急则治标,暂缓症状,还需药灸扶补,如“一儿四岁,病惊已绝,予用针刺其涌泉一穴而醒, 自此惊已不发。 予谓其父曰:此惊虽未发,未服豁痰之药,若不早治,恐发痫也。父母不信,未及半年,儿似痰迷,饮食便溺,皆不知也,时复昏倒,果然成痫病。其父来诉曰:不信先生之言,诚有今日之痫,愿乞医治,不敢忘报。予乃问其子:尔病发时能自知乎?子曰:欲昏则发。乃作钱氏安神丸加胆草服之。教其父曰:尔子痫将发时,急掐两手合谷穴。如此调理,一月而安”。
万氏治惊风,在魏之琇《续名医类案》中曾载有医案,如“一小儿,二岁,发搐已死....面色未脱,手足未冷,乃气结痰壅而闷绝,非真死也,取艾作小炷,灸两中冲穴,火方及肉而醒,大哭,父母皆喜”。 又“治一小儿发搐,五日不醒, 药石难人,针其三里、合谷、人中而醒”。
(二)治瘫痪、龟背、诸疮配灸说
万氏治瘫, 往往用灸,如“更灸曲池、三里、绝骨、肩鹘各二七壮。若口眼逆向一边者,灸颊车穴,左灸右,右灸左,即止”。曲池、三里诸穴属阳明经脉,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灸之能行气活血,疏通经络,促进瘫痪肢体康复。
小儿龟背以脊柱弯曲隆起,状如龟背故名。多由先天发育不良,后天调养失宜,肾精亏虚,气血不足,不能充养督脉,骨骼痿弱所致。万全治小儿龟背以背俞穴为主,他认为:龟背者,坐卧伛偻,状如龟背,由客风吹脊人于骨髓,此证多成痼疾。间有灸肺俞二穴,第三椎骨节下两旁各寸半,膈俞第七椎骨下两旁各寸半,如此而收功,然未尽见愈者,以枳壳丸主之;并总结出龟背诗(五言):元“龟背为 恶症,肾风人骨髓,内服枳壳丸,灸法宜相继。
万全认为小儿初生遍身生虫疮及流水疮、风疮、痘风疮等,皆胎毒也,“切勿搽药,恐逼每人腹,宜服胡麻丸。俱是风热,宜灸风池、曲池、血海、足三里穴,各灸三壮”。如治“ 一儿五岁,每至春时,则遍身生脓疱疮,此胎毒也”。万全未用搽药,恐砒硫之毒,乘虚人腹,以明麻服之而愈,更灸风池、血海、曲池、三里,自此再不发矣。胡麻丸方:胡麻仁(炒)、舌参、甘菊花、大力子(炒)、石菖蒲、何首乌、威灵仙、蔓荆子、乌梢蛇(酒浸去皮骨,取肉焙干),各等份,上药研末, 酒为丸,麻子大,竹叶汤下。
总之,万全在治疗儿科病证时,善于配合用灸。当然,其治疗验案中也散在记载有一些针刺方面的内容,主要多用于外科急症,如治丹毒“俱先服防风升麻汤,以解其毒。次用蜞针法,以去其毒血,如无蜞针,用砭针法,然后用救急法”。
此外,《续名医类案》中还有万氏针药合用治疝医案:“ 朱氏子病卵肿,逾年不消,成疝矣....用川棟肉.....更灸脐旁穴而肿消矣。’
三、临床应用与学术影响
万全治疗小儿急症分内、外两种治法。在内治法中,万全注重辨证论治,所用方药简便对症,外治法中如见小便闭、脱肛等症用熨脐法;见锁肚(大便三五日不通)用香油或蜜导法:见二便闭、血眼等症用敷(脐)贴(目)法;如见重腰、木舌等症时用针刺放血术;见急惊风、哮喘、疝气、疮毒等证时用灸法;见赤游丹毒时用砭针法;见抽搐或昏迷不醒时用针灸或指掐人中急救。
万全师承家学,遥承钱乙,荟萃众长,对我国儿科学术发展有重大的影响,较全面地论述了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五脏辨证及小儿常见疾病的辨治方法。万全提出的小儿“不足有余"论,从小儿生理特点出发,进一步明确、完善了钱乙所论小儿“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病理特征,丰富了中医儿科学的理论体系,为临床辨证论治充实了依据,至今仍指导着临床。万全用药讲究柔润,轻巧灵动,重视调理脾胃功能。此外,万全对妇科、养生均有独特的见解,对我们今天研究妇科疾病及养生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万全在世时,其著作已开始流传。前期的儿科及痘疹传抄本曾被人剽窃,带到江西颐州、浙江湖州、河北长芦等地刊刻传播;《痘疹世医心法》二修本经郧阳巡抚,黄州知府一刊再刊,流传甚广;《育婴秘诀》刊出不过数年,便已流传于荆、襄、闽、洛、吴、越之间,可见其影响之大。万全去世后,比他稍晚的万历间名医如王肯堂、张景岳、孙一奎等人的著作中,就引用了万氏书中的内容。明清以降,多次刊行万氏著作的单行本及其“全书”,除在国内广为流传外,还传到日本、朝鲜等地。可见万全的学术思想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阅读文选
五脏证治总论(《万密斋医学全书.育婴家秘.卷之一》)
五脏之中肝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热为火同肝论,娇肺遭伤不易愈。人皆日: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子亦日:心常有余,肺常不足。有余为实,不足为虚。《内经》日:邪气盛则实,真气夺则虚。此所谓有余不足者,非经云虚实之谓也。盖肝之有余者,肝属木,旺于春。春乃少阳之气,万物之所资以发生者也。儿之初生曰芽儿者,谓如草木之芽,受气初生,其气方盛,亦少阳之气,方长而未已,故日肝有余。有余者,乃阳自然有余也。脾常不足者,脾司土气。儿之初生,所饮食者乳耳,水谷未人,脾未用事,其气尚弱,故日不足。不足者,乃谷气之自然不足也。心亦日有余者,心属火,旺于夏,所谓壮火之气也。肾主虚者,此父母有生之后,禀气不足之谓也。肺亦不足者,肺为娇脏,难调而易伤也。脾肺皆属太阴,天地之寒热伤人也,感则肺先受之,水谷之寒热伤人也,感则脾先受之,故日脾肺皆不足。
【思考题】
1.万全的学术思想是什么?
2.万全是如何阐述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
3.万全治疗小儿病有什么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