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696|回复: 0

    [第3章 经络腧穴各论] 【第四节 足太阴脾经及其腧穴】四、本经腧穴(21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12 10: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针灸学堂 于 2022-4-12 10:36 编辑


    四、本经腧穴(21


    1.隐白* ( Yinbai, SP1 )井穴


    定位在足趾,大趾末节内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指寸)(3-22

    解剖有趾背动脉布有腓浅神经的足背支及足底内侧神经。

    主治】①月经过多、崩漏等妇科病;②便血、尿血等慢性出血证;③癫狂,多梦;④惊风;⑤腹满,暴泻。

    操作浅刺0.1寸。


    2.大都( Dadu, SP2)荥穴


    定位在足趾,第1跖趾关节远端赤白肉际凹陷中3-22

    解剖在路趾展肌止点有足底内侧动、静脉的分支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趾足底固有神经。

    主治】①腹胀、胃痛、呕吐、腹泻、便秘等脾胃病证;②热病,无汗。

    操作直刺0.3~0.5寸。


    3.太白*( Taibai, SP3)输穴原穴


    定位在跖区,第1跖趾关节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3-22)

    解剖在踢趾展肌中有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足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

    主治】①肠鸣、腹胀、腹泻、胃痛、便秘等脾胃病证;②体重节痛。

    操作直刺0.5~0.8寸。


    4.公孙* (Gongsin, SP4)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


    定位在跖区,第1跖骨底的前下缘赤白肉际处3-22

    解剖在路趾展肌中有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 及足跗内侧动脉分支; 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

    主治】①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脾胃肠腑病证;②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病证;③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证。

    操作直刺0.6~ 1.2寸。


    5.商丘( Shangqiu, SP5)经穴


    定位在踝区,内踝前下方,舟骨粗隆与内踝尖连线中点凹陷中3-22

    解剖有跗内侧动脉、大隐静脉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丛。

    主治】①腹胀、腹泻、便秘等脾胃病证;②黄疸;③足踝痛。

    操作直刺0.5~0.8寸。


    6.三阴交* ( Sanyinjiao, SP6 )


    定位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3-23

    解剖在胫骨后缘和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趾长屈肌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

    主治】①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诸证;②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等妇产科病证;③遗精、阳痿、遗尿等生殖泌尿系统疾患;④心悸,失眠,高血压;⑤下肢痿痹;⑥阴虚诸证。

    操作直刺1~1.5寸。孕妇禁针。


    7.漏谷(Lougu, SP7)


    定位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6寸,胫骨内侧缘后际3-23

    解剖在胫骨后缘和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趾长屈肌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内侧后方有胫神经。

    主治】①腹胀,肠鸣;②小便不利,遗精;③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1.5寸。


    8.地机* (DijSP8郄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阴陵泉下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3-23

    解剖在胫骨后缘和比目鱼肌之间,前方有大隐静脉及膝最上动脉的末支,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

    主治】①痛经、崩漏、月经不调等妇科病;②腹痛、腹泻等肠胃病证;③疝气;④小便不利、水肿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

    操作直刺1~1.5寸。


    9.阴陵泉* ( Yinlingquan, SP9)合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3-23

    解剖在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

    主治】①腹胀,腹泻,水肿,黄疸;②小便不利,遗尿,尿失禁;③阴部痛,痛经,遗精;④膝痛。

    操作直刺1~2寸。治疗膝痛可向阳陵泉或委中方向透刺。


    10.血海* ( Xuehai, SP 10 )


    定位在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3-24

    解剖在股骨内上髁上缘,股内侧肌中间有股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神经肌支。

    主治】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妇科病;②隐疹、湿疹、丹毒等血热性皮肤病;③膝股内侧痛。

    操作直刺1~1.5寸。


    11.箕门( Jimen, SP11 )


    定位在股前区,滨底内侧端与冲门的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长收肌和缝匠肌交角的动脉搏动处3- 24

    解制在缝匠肌内侧缘,深层有大收肌有大隐静脉,深层之外方有股动、静脉布有股前皮神经,深层有隐神经。

    主治】①小便不利,遗尿;②腹股沟肿痛。

    操作避开动脉,直刺0.5~1 寸。


    12.冲门( Chongmen, SP12 )


    定位在腹股沟区,腹股沟斜纹中,骼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3-25

    解剖在腹股沟韧带中点外侧的上方,在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内斜肌下部内侧为股动、静脉布有股神经。

    主治】①腹痛,疝气;②崩漏、带下、胎气上冲等妇科病证。

    操作避开动脉,直刺0.5~ 1寸。


    13.府舍( Fushe, SP13 )


    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4.3寸,前正中线旁开43-25

    解剖在腹股沟韧带上方外侧,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内斜肌下部,深层为腹横肌下部有腹壁浅动、静脉分布有髂腹股沟神经右当盲肠下部,左当乙状结肠下部

    主治腹痛、积聚、疝气等下腹部病证。

    操作直刺1~1.5寸。


    14.腹结(Fujie, SP 14 )


    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1.3寸,前正中线旁开43-25

    解剖在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肌部有第11肋间动、静脉分布有第11肋间神经。
    主治】①腹痛,腹泻,食积;②痛气。

    操作直刺1~2寸。


    15.大横*( Dcheng, SP15)


    定位在腹部,脐中旁开43-25

    解剖在腹外斜肌肌部及腹横肌肌部布有第10肪间动、静脉分布有第10助间神经。

    主治腹痛、腹泻、便秘等牌胃病证。

    操作直刺1~2寸。


    16.腹哀(FU'ai, SP 16)


    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43-25

    解刮在腹内、外斜肌部及腹横肌肌部有第8助间动、静脉分布有第8助间神经

    主治消化不良、腹痛、便秘、痢疾等脾胃肠腑病证。

    操作直刺1~1.5寸。


    17.食窦( Shidou, SP 17)


    定位在胸部,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3- 26

    解剖在第5肋间隙,前锯肌中,深层有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胸腹壁动、静脉分布有第5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主治】①胸胁胀痛;②嗳气、反胃、腹胀等胃气失降性病证;③水肿。

    操作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本经食窦至大包诸穴,深部为肺脏,不可深刺。


    18.天溪( Tianxi, SP 18 )


    定位在胸部,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3-26

    解剖在第4肋间隙,胸大肌外下缘,下层为前锯肌,再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分支,胸腹壁动、静脉,第4肋间动、静脉布有第4肋间神经。

    主治】①胸胁疼痛,咳嗽;②乳痈,乳少。

    操作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19.胸乡( Xiongxiang, SP 19 )


    定位在胸部,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3-26

    解剖在第3肋间隙,胸大肌、胸小肌外缘,前锯肌中,下层 为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第3肋间动、静脉布有第3肋间神经。

    主治胸胁胀痛。

    操作斜刺或向外平刺0.5~ 0.8寸。


    20.周荣( Zhourong, SP 20 )


    定位在胸部,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3-26

    解剖在第2肋间隙,胸大肌中,下层为胸小肌,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第2肋间动、静脉布有胸前神经肌支,正当第1肋间神经。

    主治】①咳嗽,气逆;②胸胁胀满。

    操作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21.大包* ( Dabao, SP21 )脾之大络


    定位在胸外侧区,第6肋间隙,在腋中线上3-26

    解剖在第6肋间隙,前锯肌中有胸背动、静脉及第6肋间动、静脉布有第6肋间神经,当胸长神经直系的末端。

    主治】①气喘;②胸胁痛;③全身疼痛;④四肢无力。

    操作斜刺或向后平刺0.5~0.8寸。




    足太阴脾经经穴歌


    SP二一是脾经,起于隐白大包终,脾胃肠腹泌尿好,五脏生殖血舌病。
    隐白大趾内甲角,大都节前陷中寻,太白节后白肉际,基底前下是公孙,
    商丘内踝前下找,踝上三寸三阴交,踝上六寸漏谷是,陵下三寸地机朝,
    膝内辅下阴陵泉,血海股内肌头间,箕门髌底冲门连,髌上三分之二见,
    冲门腹沟动脉外,冲上斜七府舍连,横下三寸是腹结,脐旁四寸大横穴,
    腹哀建里旁四寸,中庭旁六食窦全,天溪胸乡周荣上,四肋三肋二肋间,
    脾之大络大包穴,腋中线上六肋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