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针灸学堂 于 2022-4-13 16:32 编辑
四、本经腧穴(27穴)
1.涌泉*(Yongquan,KI1)井穴
【定位】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约当足底第2、3趾蹼缘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凹陷中(图3-50)。
【解剖】有趾短屈肌腱、趾长屈肌腱、第2蚓状肌,深层为骨间肌;有来自胫前动脉的足底弓;布有足底内侧神经分支。
【主治】①昏厥、中暑、小儿惊风、癫狂痫等急症及神志病证;②头痛,头晕,目眩,失眠;③咯血、咽喉肿痛、喉痹、失音等肺系病证;④大便难,小便不利;⑤奔豚气;⑥足心热。
【操作】直刺0.5~ 1寸,针刺时要防止刺伤足底动脉弓。临床常用灸法或药物贴敷。
2.然谷* (Rongu, KI2)荥穴
【定位】在足内侧,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图3-51 )。
【解剖】有足大趾外展肌,有跖内侧动脉及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末支及足底内侧神经。
【主治】①月经不调、阴挺、阴痒、白浊等妇科病证;②遗精、阳痿、小便不利等泌尿生殖系统疾患;③咯血,咽喉肿痛;④消渴;⑤下肢痿痹,足跗痛;⑥小儿脐风,口噤;⑦腹泻。
【操作】直刺0.5~1寸。
3.太溪* (Taixi,KI3)输穴; 原穴
【定位】在足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中(图3-51 )。
【解剖】有胫后动、静脉分布;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胫神经。
【主治】①头痛、目眩、失眠、健忘、遗精、阳痿等肾虚证;②咽喉肿痛、齿痛、耳鸣、耳聋等阴虚性五官病证;③咳嗽、气喘、咯血、胸痛等肺系疾患;④消渴,小便频数,便秘;⑤月经不调;⑥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操作】直刺0.5~ 1寸。
4.大钟* (Dazhong,KI4)络穴
【定位】在跟区,内踝后下方,跟骨上缘,跟腱附着部前缘凹陷中(图3-51)。
【解剖】有胫后动脉跟内侧支;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胫神经的跟骨内侧神经。
【主治】①痴呆; ②癃闭,遗尿,便秘;③月经不调; ④咯血,气嘴;⑤腰脊强痛, 足跟痛。
【操作】直刺0.3~0.5寸。
5.水泉( Shuiquan, KI5 )郄穴
【定位】在跟区,太溪直下1寸,跟骨结节内侧凹陷中(图3- -51 )。
【解剖】有胫后动脉跟内侧支;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胫神经的跟骨内侧神经。
【主治】①月经不调、痛经、阴挺等妇科病证;②小便不利,淋证,血尿。
【操作】直刺0.3~0.5寸。
6.照海*( Zhdohdi, KI6)八脉交会穴(通于阴跷脉)
【定位】在踝区,内踝尖下1寸,内踝下缘边际凹陷中(图3-51)。
【解剖】在足大趾外展肌的止点处;后方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部为胫神经本干。
【主治】①失眠、癫病等神志病证;②咽喉干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③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阴挺等妇科病证:④小便频数,癃闭。
【操作】直刺0.5~0.8寸。
7.复溜*(Fuliu,KI7)经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2寸,跟腱的前缘(图3-52)。
【解剖】在比目鱼肌下端移行于跟腱处的内侧;前方有胫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
【主治】①水肿、汗证(无汗或多汗)等津液输布失调病证;②腹胀、腹泻、肠鸣等胃肠病证;③腰脊强痛,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0.5~1寸。
8.交信( Jiaoxin, KI8)阴跷脉之郄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在内踝尖上2寸,胫骨内侧缘后际凹陷中;复溜前0.5寸(图3-52)。
【解剖】在趾长屈肌中;深层为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后方为胫神经本干。
【主治】①月经不调、崩漏、阴挺、阴痒等妇科病证;②腹泻、便秘、痢疾等胃肠病证;③五淋;④疝气。
【操作】直刺0.5~1寸。
9.筑宾( Zhubin, KI9)阴维脉之 郄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5寸,比目鱼肌与跟腱之间(图3-52 )。
【解剖】在腓肠肌和趾长屈肌之间;深部有胫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和小腿内侧皮神经,深部为胫神经本干。
【主治】①癫狂;②疝气;③呕吐涎沫,吐舌;④小腿内侧痛。
【操作】直刺1~ 1.5寸。
10.阴谷* ( Yingu, KI10)合穴
【定位】在膝后区,胭横纹上,半腱肌肌腱外侧缘(图3-53 )。
【解剖 】在半腱肌腱外侧缘; 有膝上内侧动、静脉;布有股内侧皮神经。
【主治】①癫狂;②阳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崩漏等泌尿生殖系统疾患;③膝股内侧痛。
【操作】直刺1~1.5寸。
11.横骨(Henggu, KI11 )
【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图3-54)。
【解剖】有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和腹直肌;有腹壁下动、静脉及阴部外动脉;布有髂腹下神经分支。
【主治】①少腹胀痛;②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等泌尿生殖系疾患;③疝气。【操作】直刺1~1.5寸。
12.大赫* ( Dahe, KI12 )
【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图3-54)。
【解剖】有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和腹直肌;有腹壁下动、静脉肌支;布有肋下神经及髂腹下神经。
【主治】①遗精,阳痿;②阴挺、带下、月经不调等妇科病证;③泄泻,痢疾。
【操作】直刺1~ 1.5寸。
13.气穴(Qixue,KI13)
【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图3-54)。
【解剖】在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和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动、静脉肌支;布有肋下神经及髂腹下神经。
【主治】①月经不调,带下,不孕;②小便不利;③腹泻;④奔豚气。
【操作】直刺1~1.5寸。
14.四满(Simon,KI14)
【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图3-54)。
【解剖】肌肉、血管同大赫;布有第11肋间神经。
【主治】①月经不调、小漏、带下、产后恶露不尽等妇产科病证:②遗精,遗尿:③小随痛,脐下积、聚、痛、痕等腹部疾患;④便秘,水肿。
【操作】直刺1~1.5寸。利水多用灸法。
15.中注( Zhongzhu, KI 15 )
【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图3-54)。
【解剖】肌肉、血管同大赫;布有第10肋间神经。
【主治】①月经不调;②腹痛、便秘、腹泻等胃肠病证。
【操作】直刺1~1.5寸。
16.肓俞* (Huangshu, KI 16 )
【定位】在腹部,脐中旁开0.5寸(图3-54)。
【解剖】 肌肉、血管同大赫; 布有第10肋间神经 。
【主治】①腹痛绕脐、腹胀、腹泻、便秘等胃肠病证;②疝气;③月经不调。
【操作】直刺1~1.5寸。
17.商曲(Shangqu,KI17)
【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图3-54)。
【解剖】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9肋间神经。
【主治】①胃痛、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胃肠病证;②腹中积聚。
【操作】直刺1~1.5寸。
18.石关( Shiguan, KI 18)
【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图3-54)。
【解剖】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9肋间神经。
【主治】①胃痛、呕吐、腹痛、便秘等胃肠病证:②产后腹痛,不孕。
【操作】直刺1~1.5寸。
19.阴都(Yindu,KI19)
【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图3-54)。
【解剖】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8肋间神经。
【主治】胃痛、腹胀、便秘等胃肠病证。
【操作】直刺1~1.5寸。
20.腹通谷( Futonggu, KI 20 )
【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图3-54)。
【解剖】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8肋间神经。
【主治】①腹痛、腹胀、胃痛、呕吐等胃肠病证;②心痛、心悸、胸痛等心胸病证。
【操作】直刺0.5~0.8寸。
21.幽门( Youmen,KI 21 )
【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图3-54)。
【解剖】 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 布有第7肋间神经。
【主治】腹痛、善哕、呕吐、腹胀、腹泻等胃肠病证。
【操作】直刺0.5~0.8寸,不可向上深刺,以免伤及内脏。
22.步廊( Bulang,KI 22 )
【定位】在胸部,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图3-55 )。
【解剖】浅部为乳腺组织(男性乳腺组织不明显),其下为胸大肌起始部,有肋间外韧带及肋间内肌;有第5肋间动、静脉;布有第5肋间神经前皮支,深部为第5肋间神经。
【主治】①胸痛、咳嗽、气喘等胸肺病证;②乳痈。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上深刺,以免伤及心、肺。
23.神封( Shenfeng, KI 23 )
【定位】在胸部,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图3-55)。
【解剖】浅部为乳腺组织(男性乳腺组织不明显), 其下为胸大肌,有肋间外韧带及肋间内肌;有第4肋间动、静脉;布有第4肋间神经前皮支,深部为第4肋间神经。
【主治】①胸胁支满、咳嗽、气喘等胸肺疾患;②乳痈;③呕吐,不嗜食。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心、肺。
24.灵墟(Lingxu, KI 24 )
【定位】在胸部,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图3-55 )。
【解剖】浅部为乳腺组织(男性乳腺组织不明显),其下为胸大肌,有肋间外韧带及肋间内肌;有第3肋间动、静脉;布有第3肋间神经前皮支,深部为第3肋间神经。
【主治】①胸胁支满、咳嗽、气喘等胸肺疾患;②乳痈;③呕吐。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心、肺。
25.神藏(Shencang, KI 25 )
【定位】在胸部,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 寸(图3-55)。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肋间外韧带及肋间内肌;有第2肪间动、静脉;布有第2助间神经前皮支,深部为第2肋间神经。
【主治】①胸胁支满、咳嗽、气喘等胸肺疾患;②呕吐,不嗜食。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心、肺。
26.彧中( Yuzhong, KI 26 )
【定位】在胸部,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图3-55)。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肋间外韧带及肋间内肌;有第1肋间动、静脉;布有第1肋间神经前皮支,深部为第1肋间神经,皮下有锁骨上神经前支。
【主治】咳嗽、气喘、胸胁支满、痰涌等肺系病证。
【操作】 斜刺或平刺0.5~0.8 寸,不可深刺, 以免伤及心、肺。
27.俞府( Shufu, KI27 )
【定位】在胸部,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图3-55)。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胸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等胸肺疾患。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心、肺。
足少阴肾经经穴歌
KI二十七肾经属,起于涌泉止俞府,肝心脾肺膀胱肾,肠腹泌尿生殖喉。 足心凹陷是涌泉,舟骨之下取然谷,太溪内踝跟腱间,大钟溪泉稍后主, 水泉太溪下一寸,照海踝下凹陷处,复溜踝上二寸取,交信溜前胫骨后, 踝上五寸寻筑宾,半腱肌外取阴谷,从腹中线开半寸,横骨平取曲骨沿, 大赫气穴并四满,中注育俞平脐看,商曲又凭下脘取,石关阴都通谷言, 幽门适当巨阙侧,诸穴均在肋隙间,步廊却近中庭穴,神封灵墟神藏间, 或中俞府锁骨下,都隔一肋仔细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