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灸法
灸,灼烧的意思。灸法主要是指借灸火的热力和药物的作用,对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温熨,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医学入门·针灸》指出:“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灸法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作用,常与针刺合用,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一、灸法的作用
(一)温经散寒
灸火的温和热力具有温通经络、驱散寒邪的功用。《素问·异法方宜论》说:“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炳。”说明灸法更适合治疗寒性病证。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寒湿痹痛、痛经、经闭、胃脘痛、腹痛、泄泻、痢疾等病证。
(二)扶阳固脱
灸法具有扶助阳气、举陷固脱的功能。《扁鹊心书·须识扶阳》记载:“真阳元气虚则人病,真阳元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说明阳气下陷或欲脱之危证,可用灸法。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脱证和中气不足、阳气下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阴挺、崩漏、带下、久泻等病证。
(三)消瘀散结
灸法具有行气活血、消瘀散结的作用。《灵枢·刺节真邪》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得温则行,气行则血亦行。灸能使气机通调,营卫和畅,故瘀结自散。所以,临床常用于治疗气血凝滞之疾,如乳痈初起、凜疬、瘿瘤等病证。
(四)防病保健
灸法可以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未病施灸有防病保健、益寿延年的作用,古人称之为“逆灸”,今人称之为“保健灸”。《备急千金要方·灸例》也记载:“凡人吴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瘟疟毒气不能着人也。”《医说·针灸》提出的“若要安,三里莫要干”,更说明常灸强壮要穴能够强身健体,抵御外邪。
(五)引热外行
艾火的温热能使皮肤腠理开放,毛窍通畅,使热有去路,从而引热外行。《医学人门·针灸》说:“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故临床上可用灸法治疗疖肿、带状疱疹、丹毒、甲沟炎等某些实热病证。对阴虚发热,也可使用灸法,但要注意施灸量不宜过大。如选用膏肓、四花穴等治疗骨蒸潮热、虚痨咳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