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132|回复: 0

    [第7章 针灸治疗各论] 【第一节 内科病证】眩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29 10: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针灸学堂 于 2022-4-29 13:19 编辑

    眩晕

      眩晕是以自觉头晕眼花或视物旋转动摇为主症的病证。轻者发作短暂,平卧或闭目片刻即安重者如乘舟车,旋转起伏不定,以致难于站立,或伴恶心、呕吐、自汗,甚至昏倒。其发生常与忧郁恼怒、饮食不节、肾精不足、气血虚弱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脑,与肝、脾、肾相关。基本病机是风、火、痰、瘀扰乱清窍,或气血虚弱、髓海不足,清窍失养。

      眩晕常见于西医学的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贫血、耳源性眩晕、颈椎病 等疾病中。

    辨证

      主症头晕目眩,泛泛欲吐,甚则昏眩欲仆。

      兼见急躁易怒,头目胀痛,耳鸣,口苦,舌红苔黄,脉弦,为肝阳上亢头蒙如裹,胸闷呕恶,神疲困倦,舌胖苔白腻,脉濡滑,为痰湿中阻耳鸣,腰膝酸软,遗精,舌淡,脉沉细,为肾精亏虚神疲乏力,心悸少寐,腹胀纳呆,面色淡白或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为气血不足。

    治疗

    1.基本治疗

    (1)实证

      治法  平肝潜阳,化痰定眩。以督脉、足少阳经及手足厥阴经穴为主。

      主穴  百会  风池  内关  太冲

      配穴  肝阳上亢配行间、侠溪、太溪痰湿中阻配中院、丰隆、阴陵泉。

      方义百会位于巅顶,可清利脑窍而定眩风池位于头部,局部取穴,疏调头部气机太冲为肝之原穴,可平肝潜阳内关为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可宽胸理气, 和中化痰止呕,与太冲配伍,属同名经配穴,加强平肝之力。

      操作 毫针泻法。 眩晕重症可每日治疗2次。

    (2)虚证

      治法 益气养血, 补肾益精。以督脉、足少阳经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主穴 百会  风池  肝俞  肾俞  足三里

      配肾精亏虚配志室、悬钟、三阴交气血不足配气海、脾俞、胃俞。

      方义 百会用补法可 升提气血,风池为近部选穴,可疏调头部气血,二穴配合以充养脑髓而缓急治标肝俞、肾俞滋补肝肾、养血益精、培元固本以治本足三里补益气血。

      操作 风池用平补平泻法, 肝俞、肾俞、足三里等穴用补法。

    2.其他治疗

      (1)头针法顶中线、枕下旁线。中等刺激,留针30分钟。

      (2)耳针法肾上腺、皮质下、交感、神门、额、内耳。每次选3~4穴,毫针刺或压丸法。

      (3)三棱针法取印堂、 太阳、头维、百会等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数滴。适用于眩晕实证者。

    按语

      1.针灸治疗眩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应查明原因,明确诊断,注意原发病的治疗。眩晕发作时,嘱患者闭目或平卧,保持安静,如伴呕吐应防止呕吐物误入气管。

      2.痰湿较重者,应以清淡食物为主,少食肥腻之品。

      3.针刺可以缓解长期劳损所致的肌肉紧张,减轻各种因素对交感神经的刺激,改善椎动脉的血流,从而改善脑干网状结构、前庭神经核区和内耳缺血,达到平眩止晕的目的。

    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慢性疾病,以安静状态下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增高( Bp: 140/90mmHg18.612kpa以上为主要表现。其临床表现轻重程度相差很大,早期约半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如血压波动幅度大可有较多症状,眩晕是本病主症之一,此外尚有头痛、头胀、眼花、耳鸣、心悸、失眠、健忘等。随着病情的发展,血压明显而持续性升高,可出现心、脑、肾、眼底等器质性损害和功能障碍,并出现相应症状。临床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常与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内伤虚损等因素有关。其病变与肝、肾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是肾阴不足、肝阳偏亢。病之本为阴阳失调,病之标为风、痰、瘀血内生。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平肝潜阳, 调和气血。以足厥阴、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百会  风池  太冲  合谷  曲池  三阴交

      配穴  肝火亢盛配行间、侠溪阴虚阳亢配肾俞、肝俞痰湿雍盛配丰隆、中脘气虚血瘀配足三里、膈俞阴阳两虚配关元、肾俞。头晕头重配太阳、头维心悸失眠配内关、神门。

      方义  百会居于巅顶, 为诸阳之会,针之可泻诸阳之气风池疏调头部气机,还可平肝潜阳太冲为肝之原穴,可疏肝理气,平降肝阳合谷、曲池清泻阳明,理气降压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调补肝脾肾,配伍应用以治其本。

      操作  太冲可向涌 泉透刺,以增滋阴潜阳之力其他腧穴常规针刺痰湿壅盛、气虚血瘀、阴阳两虚者,百会可加灸。

    2.其他治疗

      (1)皮肤针法 沿督脉及膀胱经第1侧线,从项后向背部、 腰骶部叩刺,力度依病情虚实和患者体质强弱而定。每日或隔日1次。

      (2)三棱针法 耳尖、百会、大椎、印堂、曲池、太冲。每次选2~3穴,点刺出血2~3滴,2~31次。

      (3)耳针法降压沟、肾上腺、耳尖、交感、神门、心。每次选3~4穴,毫针刺,血压过高者可在降压沟和耳尖点刺出血。

    按语

      1.针灸对III期高血压病有较好的效果,对II期高血压可改善症状,应配合中西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危象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慎用针灸。

      2.针灸治疗期间应嘱患者不要突然停药,治疗一段时间, 待血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或基本消失后,逐渐减少药量。切不可骤然停药或减药太快,以免出现意外。

      3.针灸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与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的浓、黏、聚状态,使外周阻力减少、血流动力平衡恢复正常有关。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