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984|回复: 0

    [第7章 针灸治疗各论] 【第一节 内科病证】颤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7 09: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颤证

      颤证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主症的病证,亦称颤振、振掉、震颤。轻者仅有头摇或手足微颤,尚能坚持工作和生活自理,重者头部振摇大动,甚则有痉挛扭转样动作,两手及上下肢颤动不止,或兼有项强、四肢拘急。本病老年人发生较多,男性多于女性,并呈进行性加重。其发生与肾精亏耗、脑髓不足、气血亏虚、阳气虚衰、痰热内盛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脑,病变脏腑主要在肝,涉及脾、肾。基本病机为虚风内动,神机失司,或痰热动风,脑神被扰。

      本病可见于西医学的锥体外系疾病所致的不随意运动,如特发性震颤、帕金森病、舞蹈病、手足徐动症等,以及脑炎、动脉硬化、颅脑损伤、基底节钙化或肿瘤、甲状旁腺机能减退、小脑疾患、甲状腺机能亢进、慢性肝脑变性、一氧化碳或二硫化碳等化学物质中毒等疾病中。

    辨证

      主症  头部及肢体摇动、 颤抖。

      兼见眩晕头胀,面红,口干舌燥,易怒,腰膝酸软,睡有鼾声,舌红,苔薄黄,脉弦紧,为风阳内动头晕目眩,耳鸣,记忆力差,溲便不利,寤寐颠倒,舌质淡红,舌体胖大,苔薄白,脉沉弦无力或弦细紧,为髓海不足眩晕,心悸,懒言,纳呆,乏力,舌体胖大,舌质淡红,苔薄白滑,脉细,为气血亏虚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汗出,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为阳气虚衰头晕目眩,胸闷泛恶,多痰涎,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红,苔厚腻或白或黄,脉沉滑或沉濡,为痰热动风。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柔肝息风, 宁神定颤。以督脉、足厥阴、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百会  四神聪  风池  合谷  太冲  阳陵泉

      配穴风阳内动配大椎、风府、太溪髓海不足配肾俞、三阴交、太溪气血亏虚配气海、足三里阳气虚衰配关元、肾俞痰热动风配中脘、丰隆、内庭。

      方义  百会、四神聪均位于巅顶部, 可醒脑、宁神、定颤风池属足少阳胆经, 可祛风通络合谷、太冲相配为四关穴,可平肝息风,通行气血,养血柔筋阳陵泉为筋之会穴,可柔筋止颤。

      操作  毫针刺, 按虚补实泻操作。头部穴针刺后可加用电针治疗。

    2.其他治疗

      (1)头针法顶中线、顶颞后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将2寸毫针刺人帽状腱膜下,快速行针,使局部有热感,或加用电针,留针30~ 40分钟。

      (2)耳针法皮质下、脑点、神门、枕、颈、肘、腕、指、膝、肝、脾、肾、心。每次选3~5穴,毫针刺,轻刺激。亦可用埋针法或压丸法。

      (3)穴位注射法 天柱、大椎、曲池、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风池。每次选用2~3穴,选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10% 葡萄糖注射液等,每穴注射1 ~ 2mL

    按语

      1.针灸治疗本病有一定疗效,病程短者疗效较好,但须坚持较长时间治疗。针灸可以改善症状,减少西药用量及其副作用。在治疗时,对轻症患者要进行耐心训练和教育,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重症患者要注意生活护理,防止跌倒等异常情况的发生。

      2.患者应保持心情愉快,起居有节,饮食清淡,劳逸适度。

      3.针灸治疗本病,可通过对多巴胺神经元的影响、抑制细胞凋亡、改善氧化应激、调节免疫异常、抗兴奋毒性作用以及调节线粒体功能紊乱等方面缓解症状,并能干预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退化,减轻治疗药物的副作用。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