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271|回复: 0

    [第7章 针灸治疗各论] 【第一节 内科病证】呃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7 1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呃逆

      呃逆是以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止为主症的病证。临床所见以偶然发生者居多,这种呃逆为时短暂,多能自愈。有的则屡屡发生,持续数天、数月,甚至数年。呃逆的发生主要与饮食不当、情志不畅、正气亏虚有关。其病位在膈,病变脏腑主要在胃,涉及肺、肝、肾。基本病机是气逆动膈。

      本病可见于西医学的单纯性膈肌痉挛、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癌、肝硬化晚期、脑血管病、尿毒症,以及胸、腹部手术后等疾病中。

    辨证

      主症  喉间呃呃连声, 声音短促,频频发出,不能自制。

      兼见呃声沉缓有力,胸膈及胃脘不舒,得热则减,遇寒更甚,进食减少,恶食生冷,喜饮热汤,口淡不渴,舌苔白,脉迟缓,为胃寒积滞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多喜冷饮,脘腹满闷,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黄燥,脉滑数,为胃火上逆呃逆连声,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胸胁满闷,嗳气纳减,肠鸣矢气,苔薄白,脉弦,为肝气郁滞呃声低长无力,气不得续,泛吐清水,脘腹不舒,喜温喜按,面色魄白,手足不温,食少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为脾胃阳虚呃声短促不得续,口干咽燥,烦躁不安,不思饮食,或食后饱胀,大便干结,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数,为胃阴不足胸腹部手术后,呃逆频作,胸腹胀满或疼痛,大便不通,矢气不排,舌紫暗,苔黄腻或干,脉弦涩,为气滞血瘀。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宽胸利膈, 和胃降逆。以任脉、手厥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膈俞  内关  中脘  足三里  膻中

      配穴胃寒积滞配胃俞、建里胃火上逆配胃俞、内庭肝气郁滞配期门、太冲脾胃阳虚配脾俞、胃俞胃阴不足配胃俞、三阴交气滞血瘀配合谷、血海。大便秘结、肠鸣、腹胀甚者配天枢、上巨虚。

      方义  本病病位在膈, 故不论何种呃逆,均可用膈俞利膈 止呃内关穴通阴维,且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可宽胸利膈,畅通三焦气机,为降逆要穴中脘、足三里和胃降逆,胃腑寒热虚实所致胃气上逆动膈者用之均宜膻中穴近膈,又为气会,功擅理气降逆,气调则呃止。

      操作  毫针刺,按虚补实泻操作。 胃寒积滞、脾胃阳虚者,可重用灸法。

    2.其他治疗

      (1)穴位按压攒竹、天宗、内关、膈俞、乳根、翳风、鱼腰、天突。任取一穴,用拇指或中指重力按压,以患者能耐受为度,连续按揉1~ 3分钟,同时令患者深吸气后屏住呼吸,常能立即止呃。

      (2)耳针法膈、胃、神门、相应病变脏腑肺、脾、肝、肾。毫针刺,强刺激,也可用埋针法或压丸法。

      (3)穴位贴敷法麝香粉0.5g,放入神阙穴内,伤湿止痛膏固定,适用于实证呢逆,尤以肝气郁滞者取效更捷吴荣萸10g,研细末,用醋调成膏状,敷于双侧涌泉穴,胶布或伤湿止痛膏固定。

    按语

      1.针灸对呃逆有很好的疗效,对于单纯性膈肌痉挛可即刻见效。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项固性呃逆,应积极查明并治疗原发病。

      2.平时应避免冷空气的突然刺激,正气不足、脾胃虚寒的患者应少食寒凉食物,最好戒除烟酒。

      3.针灸可通过抑制膈神经的异常放电,阻滞膈神经和迷走神经传人的反射通路,或改善呼吸状态,调节自主神经功能,以及对引起呃逆原发病的治疗等,起到治疗呃逆的作用。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