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667|回复: 0

    [第7章 针灸治疗各论] 【第二节妇儿科病证】带下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9 13:5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带下病

      带下病是以妇女带下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为主症的病证。其发生常与感受湿邪、饮食不节、劳倦体虚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胞宫,与带脉、任脉及脾、肾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是湿邪阻滞,任脉不固,带脉失约。

      本病可见于西医学的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至于行经前后、排卵期、妊娠期带下稍有增多而无明显不适者,属生理现象。

    辨证

      主症  带下明显增多, 色、质、气味异常。

      兼见带下色白质稀,绵绵不断,小腹发冷,腰部酸痛,小便频数清长,夜间尤甚,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沉,为肾虚不固带下色白或淡黄,无臭味,质黏稠,连绵不断,面色萎黄,食少便溏,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腻,脉濡弱,为脾虚湿盛带下色黄稠黏,如脓如涕,气秽臭,阴中瘙痒,小腹作痛,小便短赤,身热,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滑数,为湿热下注。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补益肾气,健脾利湿,固摄带脉。以足少阳经、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带脉中极白环俞 三阴交阴陵泉

      配穴  肾虚不固配关元、 肾俞脾虚湿盛配气海、足三里、脾俞湿热下注配水道、次醪、行间。

      方义  带脉穴固摄带脉, 调理经气中极可利湿化浊,清理下焦白环俞助膀胱之气化以化湿邪三阴交健脾利湿,调理肝肾以止带阴陵泉健脾利湿以止带。

      操作  毫针刺, 带脉用平补平泻法,其余主穴用泻法。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内生殖器、内分泌、肾上腺、三焦、脾、肾、肝。毫针用中等刺激,可用埋针法或压丸法。

      (2)刺络拔罐法 十七椎、八谬周围寻找瘀血络脉。三棱针点刺出血,加拔火罐,留罐5~10分钟,每周治疗2次。适宜于湿热下注所致的带下过多。

    按语

      1.针灸治疗本病疗效较好。年龄在40岁以上者,带下黄赤,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排除其他疾病。

      2.平时应节制房事,注意经期及产褥期的卫生,保持外阴清洁。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