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
腰痛是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又称“腰脊痛”。其发生常与感受外邪、跌仆损伤、年老体衰、劳欲过度等因素有关。腰为肾之府,肾经贯脊属肾,膀胱经夹脊络肾,督脉并于脊里,故本病与肾及足太阳膀胱经、督脉等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是经络气血阻滞,或精血亏虚,经络失于温煦、濡养。
本病可见于西医学的腰肌劳损、棘间韧带损伤、肌肉风湿、腰椎及椎间盘病变等,肾脏病变以及妇女的盆腔疾患等常可放散到腰部弓|起腰痛。
【辨证】
主症 腰部疼痛。
(1)辨经络 疼痛位于腰脊中线部,并有明显压痛,为督脉证;疼痛位于腰脊两侧,并有明显压痛,为足太阳经证。
(2)辨证候 腰部有受寒史,阴雨风冷时加重,腰部冷痛重着、酸麻,或拘挛不可俯仰,或痛连臀腿,舌苔白腻,脉沉,为寒湿腰痛;腰部有扭挫或陈伤史,劳累、晨起、久坐加重,腰部两侧肌肉触之有僵硬感,痛处固定不移,舌暗,脉细涩,为瘀血腰痛;起病缓慢,隐隐作痛,或酸多痛少,乏力易倦,脉细,为肾虚腰痛。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舒筋活络, 通经止痛。以局部阿是穴及足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 肾俞 大肠俞 阿是穴 委中
配穴 督脉证配命门、后溪;足太阳经证配昆仑。寒湿腰痛配腰阳关;瘀血腰痛配膈俞;肾虚腰痛配志室、太溪。腰骶疼痛配次膠、腰俞;腰眼部疼痛明显配腰眼。
方义 “腰为肾之府”, 肾俞可益肾壮腰:大肠俞、阿是穴属近部选穴,可疏调局部筋脉气血,通经止痛;“腰背委中求”,取委中可疏利膀胱经气,祛除经络之瘀滞。
操作 寒湿证加灸法; 瘀血证局部加拔火罐,委中刺络放血。
2.其他治疗
(1)皮肤针法 腰部疼痛部位。皮肤针叩刺出血, 加拔火罐。适用于寒湿腰痛和瘀血腰痛。(2)针刀疗法 腰部痛点。行针刀治疗,每周1次。适用于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
(3)穴位注射法 腰部痛点。地塞米松5mL和利多卡因2mL混合液,消毒后刺人痛点,无回血后推药液,每点注射0.5 ~ 1mL。
【按语】
1.现代研究表明,针灸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通过神经-肌肉反射缓解腰肌的痉挛,止痛,从而改善腰痛症状。
2.针灸的疗效与病因相关,对腰肌劳损及肌肉风湿疗效最好,腰椎关节病疗效较好,而韧带撕裂疗效较差。
3.由妇女盆腔疾患及肾脏疾患引起的腰痛应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因脊柱结核、肿瘤等引起的腰痛,不属针灸治疗范畴。
【附】急性腰扭伤
急性腰扭伤是指腰部软组织由于过度牵拉,肌肉、筋膜、韧带等急性损伤,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的疾病。
本病属于中医学腰部伤筋范畴,又称“闪腰”“岔气”。其发生常与剧烈运动、用力不当、跌仆损伤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腰部经筋,与膀胱经、督脉等经脉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是腰部经络气血壅滞,不通则痛。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行气止痛,舒筋活血。以局部穴及上肢奇穴为主。
主穴 腰痛点 阿是穴 委中 后溪
配穴 督脉证配水沟;足太阳经证配昆仑。
方义 局部阿是穴可祛瘀通络, 舒筋活血;远端选手背腰痛点,为经验用穴;委中为足太阳膀胱经穴,可疏调腰背部膀胱经之气血;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输穴,手、足太阳同名经脉气相通,后溪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 故针刺该穴可行气血而通经络,使受伤组织功能恢复正常。
操作 首先选奇穴腰痛点和后溪穴, 行较强的捻转提插泻法1~3分钟,同时嘱患者慢慢活动腰部;再让患者俯卧位,在腰骶部寻找压痛点,施以毫针泻法,并拔火罐。
2.其他治疗
(1)刺络拔罐法 阿是穴。皮肤针重叩至微出血,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加拔火罐。
(2)艾灸法 阿是穴、肾俞、次醪。用艾条悬灸或隔姜灸,灸至皮肤潮红为度,每次15~20分钟,常在扭伤后24小时以后施灸。适用于素体虚弱的患者。
(3)电针法 委中、腰阳关、大肠俞、腰痛点、阿是穴。每次选穴2对,针刺得气后,用低频电刺激10 ~ 20分钟,强度以患者舒适为度,每日1次。
【按语】
1.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有较好疗效,一般治疗后可立即见效。但必须排除骨折、脱位、韧带断裂、椎间盘突出、脊髓损伤或肿瘤等情况。
2.可配合推拿、药物熏洗等疗法。如果急性腰扭伤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未彻底治愈,可转变成慢性腰痛,因此,应积极治疗。
3.加强腰部的养护和锻炼,搬运重物时宜采取正确的姿势,不宜用力过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