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针灸学堂 于 2022-6-13 16:15 编辑
第六章 特定部位刺法
特定部位刺法,泛指采用针刺等方法刺激人体相对独立的特定部位,以诊断和治疗全身疾病的各种针刺治疗方法。因其刺激部位有别于传统经穴,且偏于短针的应用而得名。与传统经穴应用相比,具有穴位集中、操作简便、疗效独特等特点。依刺激部位的不同,有头针、耳针、眼针、腕踝针之别。
第一节 耳针法
耳针法是指采用毫针或其他方式刺激耳部特定部位,以预防、诊断和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耳针治疗范围较广,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对于疾病的预防和诊治具有一定的意义。
耳针诊治疾病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即有记载,如《灵枢·五邪》日:“邪在肝,则两胁中痛..耳间青脉起者去其掣。”《灵枢·厥病》日:“耳聋无闻,取耳中。”唐朝《备急千金要方》中有取耳中穴治疗黄疸、寒暑疫毒等病的记载。其后,以耳郭诊断疾病,以针刺、按摩、塞药、艾灸、温熨等方法刺激耳郭以防治疾病等有关叙述更是散见于历代医书之中,为耳针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20 世纪50年代,法国医学博士诺基尔(PNogier)提出了42个耳穴点和形如胚胎倒影的耳穴图,对我国医务工作者影响很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耳针疗法在我国的普及和发展。为促进耳穴应用的发展与研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分别于1992年和2008年两次颁布和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3724- 2008 《耳穴名称与定位》。
迄今为止,采用耳针疗法治疗的疾病种类已达200余种,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骨伤等临床各科;不仅对某些功能性病变、变态反应疾病、炎症性疾病有较好疗效,对部分器质性病变,以及某些疑难杂症也具有一定疗效。
一、耳针法刺激部位
耳针法刺激部位即为耳穴,是耳郭表面与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躯干四肢相互沟通的特殊部位。耳穴既是疾病的反应点,也是防治疾病的刺激点。
(一)耳郭表面解剖
1.耳郭正面(图6-1、图6-2、图6-3 )
耳垂:耳郭下部无软骨的部分。
耳垂前沟:耳垂与面部之间的浅沟。
耳轮:耳郭外侧边缘的卷曲部分。
耳轮脚:耳轮深人耳甲的部分。
耳轮脚切迹:耳轮脚棘前方的凹陷处。
耳轮结节:耳轮外上方的膨大部分。
耳轮尾:耳轮向下移行于耳垂的部分。
轮垂切迹:耳轮和耳垂后缘之间的凹陷处。
耳轮前沟:耳轮与面部之间的浅沟。
对耳轮:与耳轮相对呈"y"字形的隆起部,由对耳轮体、对耳轮上脚和对耳轮下脚三部分组成。
对耳轮体:对耳轮下部呈上下走向的主体部分。
对耳轮上脚:对耳轮向上分支的部分。
对耳轮下脚:对耳轮向前分支的部分。
轮屏切迹:对耳轮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处。
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沟。
三角窝:对耳轮上、下脚与相应耳轮之间的三角形凹窝。
耳甲部分:部分耳轮和对耳轮、对耳屏、耳屏及外耳门之间的凹窝。由耳甲艇、耳甲腔两部分组成。
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甲部。
耳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甲部。
耳屏:耳郭前方呈瓣状的隆起。
屏上切迹:耳屏与耳轮之间的凹陷处。
上屏尖:耳屏游离缘上隆起部。
下屏尖:耳屏游离缘下隆起部。
耳屏前沟:耳屏与面部之间的浅沟。
对耳屏:耳垂上方,与耳屏相对的瓣状隆起。
对屏尖:对耳屏游离缘隆起的顶端。
屏间切迹:耳屏和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处。
外耳门:耳甲腔前方的孔窍。
2.耳郭背面(图6-4)
耳轮背面:耳轮背部的平坦部分。
耳轮尾背面:耳轮尾背部的平坦部分。
耳垂背面:耳垂背部的平坦部分。
耳舟隆起:耳舟在耳背呈现的隆起。
三角窝隆起:三角窝在耳背呈现的隆起。
耳甲艇隆起:耳甲艇在耳背呈现的隆起。
耳甲腔隆起:耳甲腔在耳背呈现的隆起。
对耳轮上脚沟:对耳轮上脚在耳背呈现的凹沟。
对耳轮下脚沟:对耳轮下脚在耳背呈现的凹沟。
对耳轮沟:对耳轮体在耳背呈现的凹沟。
耳轮脚沟:耳轮脚在耳背呈现的凹沟。
对耳屏沟:对耳屏在耳背呈现的凹沟。
3.耳根(图6-4)
上耳根:耳郭与头部相连的最上处。
下耳根:耳郭与头部相连的最下处。
(二)耳穴分布规律
耳穴在耳郭表面的分布状态形似倒置在子宫内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图6-5)。
其分布规律是:与头面相应的穴位分布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分布在耳舟;与躯干相应的穴位分布在对耳轮体部;与下肢相应的穴位分布在对耳轮上、下脚;与腹腔脏器相应的穴位分布在耳甲艇;与胸腔脏器相应的穴位分布在耳甲腔;与盆腔脏器相应的穴位分布在三角窝;与消化道相应的穴位分布在耳轮脚周围等。
(三)耳郭区划定位标准与耳穴
1.耳郭基本标志线(图6-6、图6-7、图6-8)
耳轮内缘:即耳轮与耳郭其他部分的分界线,是指耳轮与耳舟,对耳轮上、下脚,三角窝及耳甲等部的折线。
耳甲折线:是指耳甲内平坦部与隆起部之间的折线。
对耳轮脊线:是指对耳轮体及其上、下脚最凸起处之连线。
耳舟凹沟线:是指沿耳舟最凹陷处所作的连线。
对耳轮耳舟缘:即对耳轮与耳舟的分界线,是指对耳轮(含对耳轮上脚)脊与耳舟凹沟之间的中线。
三角窝凹陷处后缘:是指三角窝内较低平的三角形区域的后缘。
对耳轮角窝缘: 即对耳轮上、下脚与三角宽的分界线,是指对耳轮上、下脚脊与三角窝凹陷处后缘之间的中线。
对耳轮耳甲缘:即对耳轮与耳甲的分界线,是指对耳轮(含对耳轮下脚)脊与耳甲折线之间的中线。
对耳轮上脚下缘:即对耳轮上脚与对耳轮体的分界线,是指从对耳轮上、下脚分又处向对耳轮耳舟缘所作的垂线。
对耳轮下脚后缘:即对耳轮下脚与对耳轮体的分界线,是指从对耳轮上、下脚分又处向对耳轮耳甲缘所作的垂线。
耳垂上线(亦作为对耳屏耳垂缘和耳屏耳垂缘):即耳垂与耳郭其他部分的分界线,是指过屏间切迹与轮垂切迹所作的直线。
对耳屏耳甲缘:即对耳轮与耳甲的分界线,是指对耳屏内侧面与耳甲的折线。
耳屏前缘:即耳屏外侧面与面部的分界线,是指沿耳屏前沟所作的直线。
耳轮前缘:即耳轮与面部的分界线,是指沿耳轮前沟所作的直线。
耳垂前缘:即耳垂与面颊的分界线,是指沿耳垂前沟所作的直线。
2.耳郭标志点线(图6-9)
A点:在耳轮的内缘上,耳轮脚切迹至对耳轮下脚间中、上1/3 交界处。
D点:在耳甲内,由耳轮脚消失处向后作一水平线与对耳轮耳甲缘相交点处。
B点:耳轮脚消失处至D点连线中、后1/3交界处。
C点:外耳道口后缘上1/4与下3/4交界处。
AB线:从A点向B点作一条与对耳轮耳甲艇缘弧度大体相仿的曲线。
BC线:从B点向C点作一条与耳轮脚下缘弧度大体相仿的曲线。
BD线: B点与D点之间的连线。
3.耳轮部分区与耳穴(图6-10,表6-1)
耳轮部总积分为12区共有13穴。
耳轮脚为耳轮1区。
耳轮脚切迹到对耳轮下脚上缘之间的耳轮分为三等分,自下而上依次为耳轮2区、耳轮3区、耳轮4区。
对耳轮下脚上缘到对耳轮上脚前缘之间的耳轮为耳轮5区。
对耳轮上脚前缘到耳尖之间的耳轮为耳轮6区。
耳尖到耳轮结节上缘为耳轮7区。
耳轮结节上缘到耳轮结节下缘为耳轮8区。
耳轮结节下缘至轮垂切迹之间的耳轮分为4等分,自上而下依次为耳轮9区、耳轮10区、耳轮11区和耳轮12区。
表6-1 耳轮穴位
穴名 | 定位 | 主治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热,高血压,急性结膜炎,睑腺炎,痛证,风疹,失眠 | | | | | | | | | | | | | | | | | | |
4.耳舟部分区与耳穴(图6-11,表6-2)
耳舟部总计分为6区,共有6穴。
耳舟部自上而下依次分为6等分,分别为耳舟1区、2区、3区、4区、5区、6区。
表6-2 耳舟穴位 穴名 | 定位 | 主治 | | | | | | | | 在耳轮结节前方,指区与腕区之间,即耳舟1、2区交界处 | | | | | | | | | | |
5.对耳轮部分区与耳穴(图6-12,表6-3)
对耳轮部总计分为13区共有14穴。
对耳轮上脚分为上、中、下3等分,下1/3 为对耳轮5区,中1/3为对耳轮4区;再将上1/3分为上、下两等分,下1/2为对耳轮3区,再将上1/2分为前后两等分,后1/2为对耳轮2区,前1/2为对耳轮1区。
对耳轮下脚分为前、中、后3等分,中、前2/3为对耳轮6区,后1/3为对耳轮7区。将对耳轮体从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至轮屏切迹分为5等分,再沿对耳轮耳甲缘将对耳轮体分为前1/4和后3/4两部分,前上2/5为对耳轮8区,后上2/5为对耳轮9区,前中2/5为对耳轮10区,后中2/5为对耳轮11区,前下1/5为对耳轮12区,后下1/5为对耳轮13区。
表6-3 对耳轮穴位
穴名 | 定位 | 主治 | | | | | | | | | | | | | | | | | | | | 在对耳轮下脚前端与耳轮内缘交界处,即对耳轮6区前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三角窝部分区与耳穴(图6-13,表6-4)
三角窝部总计分为5区共有5穴。
将三角窝由耳轮内缘至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分为前、中、后3等分,中1/3为三角窝3区;再将前1/3分为上、中、下3等分,上1/3为三角窝1区,中、下2/3为三角窝2区;再将后1/3 分为上、下2等分,上1/2为三角窝4区,下1/2为三角窝5区。
表6-4 三角窝穴位 穴名 | 定位 | 主治 | | | | | | | | | | | | 失眠,多梦,各种痛证,咳嗽,哮喘,眩晕,高血压,过敏性疾病,戒断综合征 | | | |
7.耳屏部分区与耳穴(图6-14,表6-5)
耳屏部总计分为4区共有9穴。
耳屏外侧面分为上、下2等分,上部为耳屏1区,下部为耳屏2区。将耳屏内侧面分上、下2等分,上部为耳屏3区,下部为耳屏4区。
表6-5 耳屏穴位 穴名 | 定位 | 主治 | | | | | | | | | | | | | | | | | | 低血压、昏厥、休克、炎症、哮喘、过敏性疾病、无脉症等 | | | | | | | | | |
8.对耳屏部分区与耳穴(图6-15,表6-6)
对耳屏部总计分为4区共有8穴。
由对屏尖及对屏尖至轮屏切迹连线之中点,分别向耳垂上线作两条垂线,将对耳屏外侧面及其后部分成前、中、后3区,前为对耳屏1区、中为对耳屏2区、后为对耳屏3区。对耳屏内侧面为对耳屏4区。
表6-6 对耳屏穴位 穴名 | 定位 | 主治 | | | | | | | | | | | | | | | 痛证,间日疟,神经衰弱,假性近视,胃溃疡,腹泻,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失眠 | | | | | 在对耳屏游离缘上,对屏尖与轮屏切迹之中点处,即对耳屏2、3、4区交点处 | | | | |
9.耳甲部分区与耳穴(图6-16、图6-17、表6-7)
耳甲部总计分为18区共有21穴。
将BC线前段与耳轮脚下缘间分成3等分,前1/3 为耳甲1区,中1/3为耳甲2区,后1/3为耳甲3区。ABC线前方,耳轮脚消失处为耳甲4区。将AB线前段与耳轮脚上缘及部分耳轮内缘间分成3等分,后1/3为5区,中1/3为6区,前1/3为7区。
将对耳轮下脚下缘前、中1/3 交界处与A点连线,该线前方的耳甲艇部为耳甲8区。将AB线前段与对耳轮下脚下缘间耳甲8区以后的部分,分为前、后2等分,前1/2 为耳甲9区,后1/2为耳甲10区。在AB线后段上方的耳甲艇部,将耳甲10区后缘与BD线之间分成上、下2等分,上1/2为耳甲11区,下1/2为耳甲12区。由轮屏切迹至B点作连线,该线后方、BD线下方的耳甲腔部为耳甲13区。以耳甲腔中央为圆心,圆心与BC线间距离的1/2为半径作圆,该圆形区域为耳甲15区。过15区最高点及最低点分别向外耳门后壁作两条切线,切线间为耳甲16区。15、16区周围为耳甲14区。将外耳门的最低点与对耳屏耳甲缘中点相连,再将该线下的耳甲腔部分为上、下2等分,上1/2 为耳甲17区,下1/2 为耳甲18区。
表6-7 耳甲穴位 穴名 | 定位 | 主治 | | | 面瘫,口腔炎,胆囊炎,胆石症,戒断综合征,牙周炎,舌炎 | | | | | | | | | | | 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AB线之间的后1/3处,即耳甲5区 |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胆囊炎,胆石症,幽门痉挛,腹胀,腹泻,腹痛 | | 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AB线之间的中1/3处,即耳甲6区 | | | 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AB线之间的前1/3处,即耳甲7区 | | | | | | | | | | | | | 腰痛,耳鸣,神经衰弱,水肿,哮喘,遗尿症,月经不调,遗精,阳痿,早泄,眼病,五更泻 | | | | | | 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偏头痛,带状疱疹,中耳炎,耳鸣,听力减退,胰腺炎,口苦,胁痛 | | | 胁痛,眩晕,经前期紧张症,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假性近视,单纯性青光眼,目赤肿痛 | | | | | | 腹胀,腹泻,便秘,食欲不振,功能性子宫出血,白带过多,内耳眩晕症,水肿,痿证,内脏下垂 | | | 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绞痛,无脉症,自汗,盗汗,癔症,口舌生疮,心悸怔忡,失眠,健忘 | | | | | | 咳喘,胸闷,声音嘶哑,痤疮,皮肤瘙痒,荨麻疹,扁平疣,便秘,戒断综合征,自汗,盗汗,鼻炎 | | | | | | 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痤疮,间日疟,糖尿病 |
10.耳垂部分区与耳穴(图6-18,表6-8)
耳垂部总计分为9区共有8穴。
在耳垂上线至耳垂下缘最低点之间划两条等距离平行线,于该平行线上引两条垂直等分线,将耳垂分为9个区,上部由前到后依次为耳垂1区、2区、3区;中部由前到后依次为耳垂4区、5区、6区;下部由前到后依次为耳垂7区、8区、9区。
表6-8 耳垂穴位 穴名 | 定位 | 主治 | | | | | | | | | | | | | | | | | | | | 在耳垂正面,眼区与内耳区之间,即耳垂5、6区交界处 | | | | |
11.耳背及耳根部分区与耳穴(图6-19,表6-9)
耳背及耳根部总计分为5区共有9穴。
分别过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耳背对应点和轮屏切迹耳背对应点作两条水平线,将耳背分为上、中、下3部,上部为耳背1区,下部为耳背5区,再将中部分为内、中、外3等分,内1/3为耳背2区,中1/3为耳背3区、外1/3为耳背4区。
表6-9 耳背及耳根穴位 穴名 | 定位 | 主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鼻炎,心动过速,腹痛,腹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