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广播
Follow
群组
Group
动态
Space
淘帖
Collection
日志
Blog
相册
Album
分享
Share
记录
Doing
排行榜
Ranklist
搜索
搜索
热搜:
埋针
埋线
减肥
美容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针灸界
»
论坛
›
百家论经
›
针疗
›
专访|导演易立明:回归舞台创造的本真 ...
图文热点
返回列表
查看:
1073
|
回复:
0
专访|导演易立明:回归舞台创造的本真
[复制链接]
大荆
大荆
当前离线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2-9-2 08: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澎湃新闻记者 王诤
6月30日晚,北京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易立明导演新作《科诺克医生》的首演引爆全场。
该剧是易立明导演“医学三部曲”的开篇之作,也是北京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试运营开幕戏。北京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前身大华电影院,曾是改革开放后北京市最早的四家三星级影院之一,2010年影院整备改建。2020年时,易立明团队接手改建项目,立意将此地建成城市表演艺术中心。
6月30日至7月3日,《科诺克医生》带领观众经历一场充满笑声与思辨的戏剧历险,探寻医学与人性的纵深之处。该剧将于7月8日开启第二周演出。
《科诺克医生》剧照,张乃天(左)饰演科诺克医生、缪歌(右)饰演帕尔帕莱德医生。
“健康的人,是忽视自己身体的病人”
法国剧作家于乐·罗曼(Jules Romains)于1923年创作的《科诺克医生》(又名《科诺克或医学的胜利》),次年便搬上话剧舞台即赢得广泛赞誉,成为法国戏剧的代表作。曾先后在法国、奥地利、德国等地演出1400多场而经久不衰,并先后3次被拍成电影。在欧洲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其戏剧片断甚至还被编进法国的学生课本,剧中男主角“科诺克”就像中国的阿Q一样,成为一类人的典型和代名词。
1998年,姜文曾将《科诺克或医学的胜利》搬上首都剧场。这个戏说的是在法国小镇圣莫里斯,来了一位科诺克医生。圣莫里斯原本人人都很健康,但科诺克医生声称,所有健康人都是未知的病人。他决心按照他的方法使全镇的生活“医学化”。从免费门诊开始,科诺克采用了引诱、暗示、许诺、恫吓等手段,渐渐使全镇人都相信自己得了病,需要请医生诊治。3个月后,圣莫里斯的旅店变成了一座医疗站,居民开始享受现代医学的设备和措施,患者都得到了“符合现代卫生规定的护理”。
此次易立明导演版《科诺克医生》遵循“医学狂人”科诺克医生以极端的医学热情,“推动”人们关注健康的剧作主旨,却重新构建了剧中的人物关系及戏剧主题的表达,让这部诞生至今已近百年的好戏在当下重新焕发光彩。在剧中,观众们既可以感受到20世纪初,科学勃发、人心高炽的历史激荡,也无缝对接了当下诸多世界性主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理性与欲望的碰撞都在剧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发人深省。
《科诺克医生》排练照,易立明(左)为演员说戏。
大幕拉开,科诺克医生从法国乡镇闯入今日都市,在全新的舞台上提出他的极端医学理念——“健康的人是忽视自己身体的病人”剧中台词的点睛之笔,令观众击掌大笑。随着剧情的展开,科诺克又从狂热偏执的医生一步步变化为超速时代的缩影,神秘欲望的象征,这个人物像一个晶莹剔透的玻璃药瓶,映射出了易立明导演对当今医学、科技、经济、艺术、宗教等不同领域的思考。
《科诺克医生》的舞美设计风格强烈,完全不依据现实场景,而重在回归戏剧表达,一台破旧的老爷车带动了整个奇思妙想的舞台,传递出反讽、反传统的艺术态度。此外,灯光设计也是此次的一大亮点。主创团队在色彩上做了很多尝试,从直觉和结构层面表现出新的空间关系,具有明显的表现主义特质,激发演员表演的生命力,符合导演深层次的艺术要求,为观众创造了亦真亦幻的观剧气氛。
在易立明导演看来,《科诺克医生》面临最重要的两个创作要点,一个是思辨与叙事,一个是戏剧风格的探寻,这都有赖于舞台美术和灯光的共同参与。他提出“从舞台中来,再回到舞台中去”的创作理念,认为随着当代艺术与时代的发展,多样化的艺术手法必然存在于现代舞台之上,但多样化的表现形式,“目的是回归舞台创造的本真。”
剧中人物服装设计图
“我做戏从容,希望观众们看戏也从容”
“《科诺克医生》是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试运营的第一个戏,意义重大!我们首先要做出一个优秀的作品奉献给观众,同时还要带出一支优秀的团队奉献给行业。”作为导演和大华的艺术总监,易立明对这个戏有更高层的设计思路,他大胆起用新人,无论是台上的主演,还是幕后的舞台监督、项目统筹,他都让年轻人站到重要的岗位上去。
在易立明看来,“做剧院有很多讨巧的办法,随手摆弄几下,一样可以弄得热热闹闹的。但是如果没有对时代责任的承担与求索的艰难过程,没有‘躺平’与奋起的抉择,那剧院的创办也就毫无意义。我做戏从容,我希望观众们看戏也从容。”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的建筑本体至今已近百年。这里原是米市大街的北京基督教青年会会所,建于1913年,主要建筑有主楼、健身房、礼堂。1927年2月,礼堂开始放映电影。1929年4月,礼堂改放有声电影,是北京历史上最早放映有声电影的影院。
1945年11月15日,影院正式更名为“大华电影院”。改革开放后,大华电影院成为北京市最早的四家三星级影院之一,会定期举办电影首映式、老电影回顾、明星与观众见面会、大片独家提前上映等活动。2008年8月,大华电影院因装修改造而开始暂停营业,开始进行全方位的改造。2020年7月,易立明团队接手。
经历近两年的改建,如今大华影院“华丽转型”成为一座集演出场所、文艺团体、演出经纪机构三位一体,同时拥有歌剧厅、戏剧场、环形剧场、实验剧场、天空剧场、音乐厅,以及十余个排练厅和多个公共艺术空间的综合艺术机构——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由导演、舞美设计师易立明担任艺术总监及院长。
据媒体报道,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共有六个表演空间,一个是在原来电影院主厅基础上改造的歌剧厅,有着镜框式舞台、可升降乐池,以及上下两层530多个座位的观众席——此次《科诺克医生》便选在这里首演。而戏剧场T台形式的舞台三面都有观众席,可容纳290多人,既能让观众有近距离的沉浸式感受,同时也给表演留出了很多的可能性。舞台有点像古罗马剧场的环形剧场,有197个座位,不仅可以演出小剧场戏剧,还可以进行小型演讲类活动。除了这三个有固定观众席和舞台的表演空间,还有三个更加灵活开放的表演空间,一个是音乐厅,一个是露天演出的天空剧场,还有一个是实验剧场。
中心内设三面看台观众席的戏剧场。
除了这六个表演空间,十多个大小各异的排练空间,可以随时“变身”为各种不同功能的艺术区域,还有咖啡厅、画廊等不同功能区域。易立明透露说,“以人为本”的概念体现在了设计的方方面面当中,连卫生间这样的细节也不落下。有媒体记者注意到,中心内每个表演空间都带有化装间、排练厅和卫生间,无论从观众角度还是从演职员角度,都非常方便,“而且公共卫生间不仅考虑到了女性观众比较多的需求,甚至预留出了排队等候的空间。”
尤为值得一提的还有,就澎湃新闻记者现场观摩,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正门正对着北京协和医院——医院治病救人,戏剧疗愈人心。身心与灵魂两厢对照,是不是也是将中心在试运营期间的首演剧目选定为《科诺克医生》的原因呢?
“是有这方面的考量。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正对着协和医院,这附近还有同仁医院、北京医院等多家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医疗机构。我们不妨再再想一想,当年的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也在这附近,现而今中国国家话剧院东方先锋剧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都剧场也都在这附近相互守望。可以说,长久以来,在首都北京的政治核心区内,也是医疗机构和戏剧院团荟萃的中心重镇。”易立明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为了突出环境特色,同时也希冀在剧场里跟观众一起共同探讨人类生命的价值取向,此番特意策划了“医学胜利三部曲”——《科诺克医生》《弗兰肯斯坦》和《我是哪一个》。“这三部医学题材话剧,折射出对当今医学、科技、经济、艺术等不同领域的思考。”
导演易立明
【对话】
“市民朋友可以沉浸式地感受到戏剧的魅力”
澎湃新闻: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所在的位置,可以说是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我注意到从之前大华影院的改建到你2020年接手,能否先回顾下当时的情形?
易立明
:我们是2020年7月接手的,当时中心的状况已经有了修整,但作为我心中的城市表演艺术中心该有的样态还有很大差距。听说当年是要修北京地铁五号线,就发现这座影院本身的承重等等都有很多问题,可以说是座危楼了。这两年受疫情影响,反正大家也没有太多事情做,我们全副心力都投入到了这里的改建上。
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在设计之初,我们参考了西方城市歌剧院的样态。而且在改建过程中,比如中心的正门外立面,还是保留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Art Deco风格的柱子装饰。另外,剧场里的门设计也比较西式。站在中心的露台上,我们可以看到协和医院住宅群,完全是美式乡村别墅的设计,这里的建筑本来就是要体现出一种中西交融。
中心外立面的Art Deco风格的柱子装饰。摄影 王诤
澎湃新闻
:从影院变成城市表演艺术中心,我想知道你怎么看待“城市”二字冠在中心前的定义?
易立明
:首都北京历来是全国文化艺术的中心,这二十多年来,大家都看到了北京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同时,市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如何跟上?在我,梦寐以求有这样一个剧院——艺术家想要创作,就像有很多很好的种子,但要找到地方把种子种下,让它们生长。现在终于有了这么好的一片土壤,让我觉得非常感恩。我们的中心是一个特殊的剧院,它有国有资本在里面,但运营模式又是纯粹的民营艺术机构,我们需要靠真正的艺术作品去跟市场交流,去同我们这座可爱的城市对话,跟百姓市民沟通,要做符合时代、符合百姓需求的作品。
澎湃新闻
:没错,我这次来就是从旁边的胡同走来的,一位热心的大妈给我指路。
易立明
:从演出空间到剧作内容上,这里面还有一个“尺度”的问题。现在全国各地的大剧院,其实基本都是歌剧院的样式,非常现代,但是太大了。在里面演话剧,你去看舞台上的演员,都得带着麦克风,这其实不是最理想的话剧演出与观赏模式。另外,就像是在我们这个(地理)位置,往东一望就是CBD高楼林立,你可能在那上班,你的家可能还在这儿的胡同里,说明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市民朋友可能在生活中并不想置身宏大的建筑,去经历宏大叙事。来这里歇歇脚,看场戏,再好没有了。
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的物理体量并不是很大,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尤其适合演出先锋、实验话剧,像《科诺克医生》这样的大戏也放得下,观众和演员可以近距离的交流,市民朋友可以沉浸式地感受到戏剧的魅力,这是我特别在乎的一点。在具体的几个剧场的设计上,我们也参考了古罗马、古希腊的剧场样态,可以说当年戏剧的发展和勃兴,就是在城市中心开花结果的。我们这里开门就是大街,旁边就是胡同,周遭的吃喝玩乐一应俱全,市民的烟火气浓郁,也根本不用担心人流量,可以说就是扎根在市民的中心。
北京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正门。摄影 王诤
澎湃新闻
:中心对面就是协和医院,一边是管人们身体(健康)的,一边是提供精神生活的,两厢对照很有意味。
易立明
:有个朋友来了跟我说,你这个剧院在医院对面,好像怎么怎么了。我就说,哎,没错,这很好啊。因为在现代城市规制中,有三个建筑本就是不可或缺的——医院、剧院、市中心广场。
地处故宫以东,我们这条街真的值得大书特书。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正对着协和医院,这附近还有同仁医院、北京医院等多家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医疗机构。我们不妨再再想一想,当年的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也在这附近,现而今中国国家话剧院东方先锋剧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都剧场也都在这附近相互守望。可以说,长久以来,在首都北京的政治核心区内,也是医疗机构和戏剧院团荟萃的中心重镇。这两者间有没有关系呢?太有关系了。
澎湃新闻
:作为院长,能否介绍下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的艺术理念?
易立明
:中心的面积不大,因为不需要那么大,我们也考虑到了中国传统戏院的规制,故宫宁寿宫的畅音阁这是皇家戏台,大吗?湖广会馆里也有戏台,大吗?都没有那么大。所以戏剧的演出场所大小和高级之间,并不画等号。清朝皇帝睡觉的地方不过十平米,为什么只有这么大?这是人的尺度,太和殿(的规模)则是“神”的尺度。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遵循的也是“人”的尺度,要让观众舒服走进剧场,舒服地看戏。
那么,怎么为观众提供舒适的体验?我把“中国故事国际表达,世界经典中国表达”作为中心的核心艺术理念。我们这个中心,下设独立完整的创作团队、艺术管理团队、艺术科技团队,自有演员队伍,以及室内乐团。未来会持续在戏剧、音乐、舞蹈及艺术教育等领域推出高水准的艺术作品和公共艺术产品。
《科诺克医生》剧照,青年演员张乃天饰演科诺克医生。
“开业像过年,肯定得做一大桌子菜招待亲戚朋友”
澎湃新闻:谈了中心的建筑设计“硬体”,我们再来谈谈“软体”产品内容。具体到这次首演,为何选择《科诺克医生》这出戏?
易立明
:这次不是把《科诺克医生》简单地重新搬上舞台,而是全新诠释,背后是对这部经典喜剧的重新理解、对戏剧风格的呈现展开、对时代的体察和表达。
一个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能不断为戏剧创作提供无尽想象的素材和阐释的空间,《科诺克医生》历经百年,却又始终映射时代和人性,为我们反观现实提供了一条充满笑声和荆棘的途径。“医学”和“健康”几乎是当代人的精神图腾,生理问题和心理问题互为本源,对“医学”和“健康”的膜拜,是贯穿现代人终生的重要命题。
实际上我们现在还是试运营期间,中心将在今年9月正式开业。这就像过年,你不可能只端出一碗红烧肉,肯定得做一大桌子菜招待亲戚朋友。届时会有四部歌剧、四五部话剧,以及根据剧场规制做调整了的戏曲作品同广大观众见面。我接手中心项目整整两年,头一年半完全是在建筑上做文章,这半年多则是思考具体的作品。
澎湃新闻
:《科诺克医生》应该是时隔二十多年,第二次在中国上演和之前的版本有什么不同?
易立明
:《科诺克医生》这部喜剧在法国现代戏剧中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地位,这个角色不是一个简单的骗子可以定义的,不同的版本都赋予过这个角色不同色彩。这一版《科诺克医生》不仅把主角从法国乡村带到了现代都市,更把他推向人类历史和个体精神的更深处,作为导演,我的思考不能仅仅局限于具体的人和事,我更希望和作品走进更广阔的时间、空间,和观众一起去探讨人类本身所面临的问题。
在原有戏剧结构的基础上,我们首先在文本上重新构建了剧中的人物关系及戏剧主题的表达。在排演过程中,更着重强调了“此时此刻此地”这一现代戏剧表现理念。
陈星饰演雷米夫人
彭雯妮饰演紫夫人
澎湃新闻
:话剧行业都知道,喜剧难排难演,特别是外国喜剧可能还有水土不服的问题,为什么会选择法国喜剧?
易立明
:法国喜剧对法国文化,乃至对世界文化都意义非凡,而中国不乏它的知音,尤其是戏剧观众这个群体。法国剧作家尤其善于把深沉的哲学悖论,通过喜剧的形式呈现。在诸多沉重的现实问题中灵巧跳跃,充满思考的力量和拨动心弦的美感。而这与我们的民族性格是不谋而合的。
我自己虽然严肃,但绝对不是个沉闷的人。我排的戏也一样,《等待戈多》《罗慕路斯大帝》《帝国专列》都是在思辨和笑声中并进。剧场里的笑声本身就是对陈旧戏剧观念的挑战。
澎湃新闻
:具体的,《科诺克医生》之外,还有哪些作品正在筹备?
易立明
: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但我们并没有仅仅把“城市”二字定位在“北京”上。北京人艺很多大戏都是京味儿戏,我作为剧院艺术总监,未来的设想还是要把更多的西方经典戏剧引进来,准备在这里上演莎士比亚戏剧全集。莎翁的全集我们早就翻译进来了,但还没有一家剧院把他的全集做成系列全部搬演过。另外,汤显祖的《牡丹亭》也在计划中。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张亮亮
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7115657552943284769/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大荆医疗技术研究院——专注针灸适宜技术委培及医械研发与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18913980123
微 信 咨 询
Copyright © 2008-2020
针灸界
(HTTP://ACUP.CC)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