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临床常见的一种中医特色技术——皮内针疗法。
皮内针是以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部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埋藏的一种方法,又称埋针法,是古代针刺留针方法的发展。属于中医传统针法中的浮刺和浅刺,是中医针灸治疗的分支,是传统皮内针治疗的发展和创新。
皮内针的中医渊源
皮内针作为一种表浅刺激方法,与中医针灸的十二皮部理论密切相关。《素问·皮部论》曰:“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生理状态下,十二皮部作为人体第一道屏障,居于人体最外层,又与经络气血相通,内联络脏腑。
因此,十二皮部功能正常,则皮肤色泽鲜明,脏腑气血充盛,其保卫机体、抗御外邪方面等重要作用才能发挥。而在病理状态下,病邪则可通过十二皮部深入经脉最后到达脏腑。《素问·皮部论》:“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
皮内针的治疗效应类似于留针。留针最早见于《素问·离合真邪论》:“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贵宾,不知日暮。”其认为留针的目的在于候气或者调气,最终目的是达到气血调和,阴阳平衡。尤其是对于一些病邪较深的疾病、阴证、寒证、虚证均可通过久留针从而驱邪于外。
皮内针疗法的治疗特色:
1、操作简便,节省时间
皮内针取穴简单,阿是穴针刺即可得到良好的临床效果。阿是穴是中医针灸疗法最常用穴位,找到正确的病痛处,取穴准,疗效好。对疼痛性疾患可以达到针到痛减之效。如软组织损伤、劳损等。
2、刺法安全,易于接受
皮内针直达皮下不达深层,针体极细且短,不会直接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痛觉,更不会伤及脏腑及大血管,且留针期间患者可随意活动,便于患者接受。
3、动态留针,效应累积
传统针灸针留置时间为30分钟左右,对体位有要求。而皮内针可固定腧穴1-3天,期间不受运动影响。还可以让患者适当运动按揉病痛之处以加强疏通之力,提高疗效,可以通过较长时间的刺激作用,效应得到累积从而起到更好的治疗作用。
4、适应面广,疗效显著
皮内针疗法针刺后快速活血、消肿、解痉,特别是对各类疼痛、痉挛及化疗后恶心呕吐,大多数均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皮内针针具的分类
临床上的皮内针,主要包括揿钉型皮内针(又称图钉型皮内针)和颗粒型皮内针(又称麦粒型皮内针)两种针具。因针体极短和微细,皮内针对痛觉神经刺激强度极微,人不容易感知到疼痛,非常适合皮部刺激来调治疾病。
颗粒式皮内针
揿钉式皮内针
皮内针的适应范围
皮内针的优势就是将静态的留针效应延长,虽然针身较短,但通过长时间的持续刺激作用,让针刺效应得到累积,因此治疗作用并没有减低,治疗期间患者可以正常工作、上班、生活,特别适用于一些不能每日给予针灸治疗的患者。
皮内针具有作用时间长、方便等特点,主要应用于慢性疾病和疼痛类疾病,如颈肩、腰、腿痛、头痛、痛经、失眠、焦虑症等。
皮内针的操作注意事项
1、埋针后,应当让患者每日自行按压埋针部位,以达到刺激、维持针感的作用。每日按压胶布3到4次,每次约1分钟,以患者耐受为度,两次间隔约4小时,3天后自行撕除胶布。
2、留针是保证皮内针疗法临床疗效的一个必要手段,是皮内针疗法特性的表现。皮埋针时间:一般3天为宜。秋冬时间适当长点,夏天适当短点。
3、皮内针胶布防水,埋针后不用刻意避免沾水,因此不妨碍期间洗澡,但不宜局部用水浸泡。夏季多汗时,要检查埋针处有无汗浸皮肤发红等。如见发红、疼痛要及时复诊检查,有感染现象则应立即取针。
4、如果需要行X光、CT、核磁共振等检查时,需要取下皮内针。
皮内针的禁忌症
1、关节处、红肿局部、皮肤化脓感染处、紫癜或瘢痕处,均不宜埋针;
2、皮肤过敏患者、出血性疾病患者忌用;
3、孕妇的下腹部、腰骶部不宜埋针;
4、体表大血管处、金属过敏者不宜埋针。
如果你对养生、中医有兴趣
如果你想系统学习中医
如果你想改善自己与家人的健康
关注并私信“666”,领取21节中医入门视频课
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7173870038812770846/ |